评论

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傻”一点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和小畏主播|牛蛙

来源 |武志红(ID:wzhxlx)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好像并没有做什么事,但却自我感觉很糟糕,并且非常疲惫,仿佛失去了活力,形同一具躯壳;

即使休息了没有丝毫好转,甚至还会更累,有时候想要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整个人都被一层厚厚的无力感笼罩着。

观察这类来访者,我发现ta们的生活中,往往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突然心血来潮很想说某一句话、做某一件事情。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便选择了什么都不做。

然而,这个想法却依然时不时在头脑中盘旋,久久未曾散去。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个想法腐烂在身体里面,久而久之,就会让人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相反,我们又会看到,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好像总是活力满满。

在我的观察之中,这两种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能否在生活中“真实地活着”。

01

聆听内心的声音,会让你“活过来”

你是否试过,在说了某番话,或者做了某件事后,突然感觉“活过来”了。

好友小Y被工作折磨得死气沉沉。

她有气无力地和我吐槽,说感觉经理很多事情都不懂,喜欢甩锅,也喜欢抢功劳,经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提出来,做不到又会胡乱批评大家。

小Y已经不止一次想要对经理臭骂一通了,但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劝她不要这么做。

“有必要这么做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Y答不上来,但这样的想法却总是萦绕在脑海中,久久难以散去。

后来,小Y决定离职了,因为她是主管,所以公司高层会和她有一个面谈,了解她离职的原因。

按理说,这是她表达对经理不满最好的机会了。反正离职后也不会再有交集。

然而小Y还是犹豫了,她问我,自己是不是不该说,好聚好散就行了。

我反问了她一个问题:

咱们换一个角度想,这件事情看起来如此的不应该、又毫无用处、甚至还可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是非多的人,看起来有着一大堆的坏处......

但是,你的内心依然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想要去说出来。

我想,这么做背后,一定有着更加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足以压过前面已知的所有坏处!

听罢,小Y决定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事后,她和我分享:

在讲的时候,内心在狂跳,声音也有些发抖,但并不是害怕,而像是一种兴奋,说完后感觉畅快无比。

“感觉自己像是活过来了!”

小Y让自己“活过来”的关键,表面上是她表达出了对经理的不满;

但本质上,是她让心底里面那个代表着自己意志的声音“活出来了”。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曾提出「自我核心」的概念,他认为:

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和发展自己,就必须在保持自我核心的前提之下,与现实世界去发生碰撞。 所谓自我核心,指的是每个人身上独一无二,并且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比如个人的喜恶、三观、说话方式、生活方式等。

现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心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在社交中过于顺从、或依赖他人,导致自己压抑了自我核心。 这就好比同样和人吃饭聊天。

如果是和某个你并不熟、也不喜欢的人一起,那么人会不自觉把最真实的状态隐藏起来,一场饭局过后,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

如果生活中压抑真实自我的时刻过多,那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力。

相反,和挚友漫无目地聊几个小时,反倒能够重新焕发活力。

可以说,活出自己的意志,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愿望。

尤其是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很傻”的事情,往往更贴近我们的自我核心。

02

越“傻”的事,越贴近真实的意志

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观点,教大家如何创造出自己最大化的利益:

比如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让爱人对自己更关心体贴一些、或者如何隐忍然后占到更多的好处......

这些听起来都极其有道理,但我们却时常发现,自己就是会忍不住做一些违背利益的傻事。

比如,在咨询中我经常会遇到“叛逆的中年人”。

一位女士曾和我抱怨,自己的丈夫已经40多的人了,也有自己的事业。

但是在公司决策上却非常的主观武断,有时候做决定就像孩子一般任性,即使妻子和他再三强调这个决定百害而无一利,但他依然会一意孤行。

妻子很费解,觉得老公怎么傻掉了? 后来我了解她丈夫的成长背景后,发现他从小以来都是在父母包办一切的环境中长大。

大到人生选择,小到今天要穿什么颜色的袜子,都是父母给他做决定。每次他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总是会被否认。

时间长了,使得他的判断能力比一般人要弱,公司能够开得起来,背后全靠妻子在把事情处理妥当。

但他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下。

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此时的丈夫看重的并不是事情做对,而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尽管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个男人的行为显得并不成熟,但却是任何一个人变成熟道路上的必经历程。

这种“做傻事”的成年人还有很多。

可能是像这位丈夫这样胡乱决策,也有的是突然辞掉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学起了并不赚钱的手艺。

又或者选择和一个并不门当户对的对象在一起,开启一段在别人眼中注定没有好结果的感情。

有时我们会疑惑:ta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确实,这些事并不会有利益上的好处,但却能够让人的意志有存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并非是利益可以衡量的。

可以说,“活出自己的意志”是每个人内心中隐秘且强烈的愿望,甚至说是与生俱来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对兄弟在玩电脑游戏。

哥哥已经玩得非常熟练,是高手,而弟弟则是刚刚接触。

一开始,哥哥每一步都非常仔细地指导弟弟——怎么赚金币、打怪物、换更厉害的武器。

这些指导都是为了帮助弟弟在游戏中的利益最大化。

但过了没多久,弟弟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开始故意不按照哥哥的要求操作,兄弟俩因此拌起了嘴,最终弟弟选择不玩了。

因为一旦完全听哥哥的,弟弟就无法在游戏中活出自己的意志,就会失去了参与感,即使赢了,也体会不到丝毫乐趣。

说到这里,就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桥段:

主角安迪有一次在广播室把门反锁,然后擅自给全监狱的人放起了音乐,即使典狱长命令他开门并停止音乐,他也没有理会,反而是把音乐开得更大声了。

这样做的后果,是安迪要被关禁闭两星期。

看起来这么做毫无益处,但却让被囚禁的人们短暂地感受到了自由。

在音乐想起的那一刻,仿佛人们的意志挣开了监狱的枷锁,能够活出来了。

安迪做了一件“傻事”。

但人生中最值得反复回味的,往往也是傻事,而不是聪明事。

因为聪明事优先考虑的是外界的评价准则、别人的意志,而傻事则是把自己的意志放在了第一位。

03

如果生命有答案

那就是“把自我活出来”

曾经有调查采访高龄老人,问:你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得到最多的答案,并不是当年做什么事情失败,而是后悔自己原本喜欢一个人,但没有去追求,以及想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去尝试。

换一句话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没能活出自己的意志。 压抑自我核心,会让人变得焦虑。

其中最为强烈的,就是死亡焦虑。

研究发现,一个人年轻时越是压抑自己的想法,后悔的事情就会越多,年老后对于死亡的焦虑也越是强烈。

电影《生之欲》正是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主角渡边先生是一名近30年全勤的模范公务员。

然而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对付工作。 一直以来,为了保住岗位,经常与各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只做形式上的工作,不干实事。

同事背地里给他起外号,称他为“木乃伊”。 在别人眼中,他虽然表面上活得体面,但其实已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自己的想法、意志。

因身体不适,他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得了胃癌。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无比害怕死亡。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他这几十年来的生活如同一具躯壳,根本没有灵魂。

一方面,他陷入深深的焦虑与悔恨之中,另一方面,他也在疯魔一般去像身边的人请教到底该如何去生活。

最终他找到的答案——选择亲自推动完成曾一拖再拖的社区公园项目。

这并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答案,只是渡边先生这些年来真正基于自己的意志去选择做的一件事。

或者说,当一个人意识到并决定遵循内心的声音去生活时,这一时刻已经足够伟大了。

最终,他如愿完成了这个项目,同时也发现,自己不再惧怕死亡了。

在生命最后的夜晚里面,他坐在公园的秋千上,迎着飘雪、唱着歌,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04

在细微处发展你的自我核心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担心:那不就变成不计后果地为所欲为了?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因素。 自我核心并非一成不变的。

想要保持心理健康,一方面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维护和创建滋养自我核心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在与现实的碰撞之中去发展自我核心。

这里分享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发展自我核心。

1、自我觉察练习。

可以在日记本中记录日常,并且在每一件事后面,都问一个问题:

如果不考虑别人的看法,只听从内心的想法,我会怎么做? 然后把答案写下来。

如此去练习重点并不是要不计后果地生活,而是练习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喜恶。

这些声音,可以指引我们优化出一个更适合自我核心生存的空间。

比如:和某人聊天对方非常不尊重,我有很强烈想骂ta的冲动,但因为有别的朋友在场不方便。

那么我们就可以计划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及时表达不满,或者以后提前拒绝类似氛围的聚会。

2、剔除多余的顾虑。

围绕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接着问自己——

*这件事情我在考虑谁的看法?*这些看法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是否可以试着无视这些看法

或许有一些顾虑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可怕,那么就可以试着往前走一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从一些细小的表达上去练习。

活出自己既有轰轰烈烈的方式,也可以在很多日常小细节去练习。

比如,主动和一个不太熟的同事说,ta今天的衣服很好看(可能平时不好意思说)。

或者,在朋友请客饭局里直言某道菜做得不好吃;

又或是,当对方说了一个你不认同的说法时,直接说出你的见解。

这个过程一定会让一些人不满意,你要做的,并不是压抑自己的个性去避免对方的反感,而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遇到与你相契合的人。

每一句真实的表达都是往前迈出的一小步,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富有力量、更加绽放的生命状态。

05

写在最后

每次分享“活出自己”的话题时,其实经常会听到质疑的声音:

有人会认为,成熟的人,应当收敛起自我。

这些声音,难免会让人实现自我的道路上心生怀疑。

对此,我想分享一段尼采的话,帮助你我在迷茫时勉励自己——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抹往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上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和「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END

往期精彩

长期把手机放在枕头下睡觉,会发生什么?

1700名年轻人自愿赴死,他们的故事被遗忘太久了

你养出的孩子是否爱你,取决于你对这3件事的态度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个人公众号:和小畏。责编:陈沉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主播牛蛙,曾留学法国。后回国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后经过两轮测试,从全国2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微信公众号“365读书”主播,加盟后该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同时,成为微信公众号“雅米”的中文朗读者。现担任九三学社山西省委青工委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牛蛙微信:liuyangfrance微博:法国牛蛙 微信公众号:听取牛蛙声一片

音乐信息:

1、红尘

2、一次就好

3、成都

4、晓之车

5、一生何求

👍

如果您喜欢365,请点赞,让我们知道,您曾来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