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凡人善举 温暖吕梁》梁海琴:19年坚守 用爱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

原标题:《凡人善举 温暖吕梁》梁海琴:19年坚守 用爱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

凡人善举,微光成炬。一个善举犹如一缕阳光,可以温暖他人,一个好人就是一座灯塔,可以照亮一座城。今天的《凡人善举 温暖吕梁》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叫梁海琴,是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的负责人,她用19年的坚守,为200多个残障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筑起了爱的港湾,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温暖,树立起自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梁海琴的故事。

早上8点,沉寂了一晚上的阳光启智托养中心又热闹了起来。梁海琴也开始了新一天不固定、不规律的工作。

孩子们口中的“妈妈”就是梁海琴,而这些把她称为“妈妈”的孩子,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她最亲近的人。

2003年,梁海琴接触到特殊教育工作,她一边购买相关书籍,一边向老师请教,积累了丰富的语训方法及经验,一些家长得知后,纷纷把孩子送到梁海琴家里,慢慢地,人越来越多。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生活,2004年9月,梁海琴开办了阳光启智托养中心,但大部分孩子却因家庭经济困难或者一家多残等原因无力交费。对此,梁海琴酌情对部分孩子的保教费予以减免,对部分特困生进行了费用全免。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老师:在这一路走来的过程当中,很难很难吧,曾经也想过放弃吧,但是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舍不得这些孩子们,扔不下任何一个孩子,不忍心放弃每一个,再难再难也选择坚持。

有一个叫“福儿”的孤儿,是2014年梁海琴通过微信看到孩子被遗弃后的消息,亲自接回来的。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负责人 梁海琴:捡回来的时候,大概是两三岁,刚过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完全是零智商,地上的垃圾见什么逮住吃什么。

梁海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帮助福儿,她和老师们共同制定了一套专门康复训练方案,每天一对一进行康复,经常带孩子去各类公共场所增长见识。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负责人 梁海琴:孩子现在进步也非常的大,他会表达简单的日常用语,一个字儿两个字儿。比如说雪糕,他不会完全说雪糕,他会说雪雪。最长的一句话就是狗狗、去去、拜拜,这就是他能连住的一句话,以前没有连过一句话。

如今,福儿在爱的呵护下,变得活泼好动,人见人爱,在他幼小的心里,梁海琴已成为他真正的妈妈。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负责人 梁海琴:现在也离不了我,每天瞌睡了就拽我,然后就是陪他睡,也给他讲故事、唱儿歌,顺便给他按摩按摩。

残障儿童上学生活不易,特教老师更是不易。在阳光启智托养中心成立以来,梁海琴和老师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个体差异明显,没有统一固定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只有付出超乎寻常的爱心和耐心,奇迹才有可能发生。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老师 郭锦娟:最难的时候,梁老师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从来没有睡过觉,一两点睡觉是常态。

从起初的3个孩子发展到如今,19年来梁海琴共托养了248个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现在,阳光启智托养中心仍有50多个孩子,很多孩子患有残疾,脑瘫比例高,身体素质差,有的走路跌跌撞撞,有的说话含糊不清,可即便再难再辛苦,只要孩子们叫一声妈妈,梁海琴全身的疲惫就会一扫而光。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负责人 梁海琴:有一个孩子是事实孤儿,有一天我提示了她一下说你不敢怎么怎么样,这是一个错误的习惯,她说知道了妈妈,就叫开,然后我就问她,怎么以前叫老师,现在叫妈妈呢?(她说)我想叫老师妈妈,然后就一下子抱着我。一声妈妈真的能融化所有的疲惫吧,这一声妈妈,这一种幸福,是所有物质都填充不了的。

梁海琴用自己19年的青春换来了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用宽广的母爱诠释了人间大爱,用爱心和坚守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为特殊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她被汾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汾阳市阳光启智托养中心负责人 梁海琴:让他们都有进步,都能自食其力,都能融入社会,都能作为咱们国家的有用之才,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期盼吧。

监制/刘三平

审核/刘晓梅 王磊

记者/白星星 刘东昊

编辑/张航 校对/王晓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