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十一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相互拆台”怎么办?

原标题:第十一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相互拆台”怎么办?

第十一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相互拆台”怎么办?

《父母“行为榜样”+孩子“行为准则”=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疫苗》

《为何父母“行为榜样”+孩子“行为准则”=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前言
第一章 母亲:面对孩子“不良习惯”痛苦呐喊为哪般?
第二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不良习惯”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不良习惯”问题的根源何在
第四章 父母“行为榜样”:为啥能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五章 父母与孩子:制定父母“行为榜样”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使用说明书
第六章 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为啥能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七章 父母: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使用说明书
第八章 父母问:制定孩子“行为准则”,承诺不守诺怎么办?
第九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奖励”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十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十一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相互拆台”怎么办?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家庭里教育孩子,不能只指望夫妻某一个人发挥教育孩子的作用, 必须发挥夫妻“1+1=2”的作用,如果,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一致、要求一致、培养一致、目标一致”精诚团结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家庭教育的超常“合力”,就会收到“1+1>2”教育孩子效果。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多出一个人可能会“帮倒忙”,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教育效果,那就是“1+1=0 ”或“1+1=-1 ”,如此,家庭教育,就是“拖后腿”、“掉链子”、“开倒车”,与其有这个人,倒不如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教育孩子的夫妻理念不一致,常常“相互拆台”——

有的父亲对于孩子说,你妈妈的不对,听爸爸的;有的母亲说你爸爸的不对,听妈妈的。
有的父母,会直接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意见分歧,“听爸爸的,你妈啥也不懂,一天到晚,就知道婆婆妈妈”,“听妈妈的,别听你爸瞎说,一天到晚,就知道唠唠叨叨”,有的夫妻让孩子当裁判,看到底是谁有理,还有的直接说“孩子,你是听我的,还是听爸爸的话?还是听妈妈的话?”

有的父母,因孩子不写作业“相互指责、相互拆台、相互推卸”;有的因一言不合,红脖子粗地当着孩子的面,就吵架,就打骂,留下哇哇大哭的孩子。

也就是说,不少夫妻吵架的原因,基本上是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有关,丈夫说要这么教育孩子,妻子说要那么教育孩子,夫妻双方都觉得自己这样教育孩子有道理,都要坚持自己是对的,于是, 有的吵架,有的离婚,有的甚至导致夫妻双方“拔刀相向”、“磨刀霍霍”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发生。

不是吗?

据2017年2月28日的【大庆网】报道:“新学期伊始,关于中小学生的相关教育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虎妈要高分,猫爸要快乐,夫妻为此常有争端,其中,因子女教育问题引发夫妻矛盾的情况,也成为一个焦点。心疼女儿要挨打,猫爸挥斧杀害虎妈获死刑,家庭教育何去何从?

怎么回事?

2017年2月28日 大庆网公开报道:2015年9月,9月15日晚上,虎妈孙妈妈从女儿的书包里翻出了一张64分的语文单元测试试卷,不由又火冒三丈。“看明天我怎么收拾她!”上床休息时,孙某某还自言自语地嘟囔。
次日6时,猫爸张某见妻子还没起床,急忙示意洗漱的女儿小点声。张某蹑手蹑脚地在女儿的试卷上签好了字,送她去了学校。他心想,躲过一时算一时吧,晚上再挨训,总强过一大早起来就让女儿心情不好。
送完孩子,张某又回了家。孙某某正在等他:“闺女的卷子是不是你给签了?”张某也没好气儿:“我签了!怕孩子挨打,哪敢让你签?”孙某某“呼”地一下坐起来,嚷道:“你以为我不心疼孩子呀?打她也是为她好!刚上初中就考这么点分,以后怎么办?”“以后你少打骂孩子!又不是只有学习的一条路走,就算真的没出息,我养着她就是了!”张某某出言警告。
“养了这个养那个,你以为你赚钱就了不起啊!”孙某某认为丈夫这样护着女儿,就是害了她,进而又指责张某没出息。张某不甘被责骂,就与妻子对骂起来。然而,张某毕竟骂不过口齿伶俐的妻子,气得大口大口地喘粗气。孙文丽骂累了,就背对着丈夫侧躺进被子里。
张某越想越生气,就跑进厨房,拿起剁排骨用的斧子,抓在手里返回卧室。此时情绪已经崩溃的张某手起斧落,重重地砸在孙某某头上。眼见她毫无挣扎就没了声息,张某才一把拽过棉被盖住她的身体,一屁股瘫坐在地板上。
(女儿因成绩差遭母亲打骂 父亲“护女”杀妻被判死刑2017年2月28日 大庆网)

为啥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人间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个案吗?

回答:不是!

2020年11月8日,一母亲向我倾诉,武老师,我很纠结、很痛苦、很抑郁,我不知道这样下去这样教育孩子?

我问她:你在教育孩子出现什么问题?
她回答:最近总因为孩子的教育与丈夫矛盾重重,闺女7岁了,上2年级,有时候,放学回来,不写作业,就知道玩,我让孩子写完作业在玩耍,丈夫就说,哪有你这样的母亲,放学以后,就知道让孩子给你写作业,你下班以后,继续上班你乐意吗?还当着孩子面怼我,闺女听丈夫这么一说,朝我撇撇嘴,就直接去她爸爸那儿玩耍去了,一会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不知道,在闺女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搞得我给后娘似的,我感觉是丈夫是在定“父女同盟”,以后好操纵我,这是丈夫在孩子面前拆我教育孩子的台的原因;有一次,我教育孩子,丈夫我拆的台,说我的各种各样的不是,有一次,我提醒他,以后在拆我教育孩子台,我就不客气,要反击,谁知道,我话音刚落,又开始攻击我。
我问:怎么攻击你?
她回答:说我不会说话,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我接着问:你丈夫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有根据吗?
她回答道丈夫是这样说她的:你说闺女,一个女孩子,坐没有坐,站没站相,一辈子找不到婆家;吃饭时,还说吃没吃相;闺女,放学喊妈妈,你说,妈妈什么妈,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不是你妈妈,我现在不想给你姓“Z”的说话 。你爱几点睡,反正我就不管你,明天早晨起不来拉倒。有你这样说闺女的吗?你是什么样的妈妈?你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吗?
我问:丈夫说你的这些话,你说过没有?
她不好意思回答:这些话,说过,一个她在看电视,不在沙发上坐,而是在沙发上蹦蹦跳跳说的;一个是放学以后闺女回家晚说的,因她晚回家是想逃避写作业;一个是每天早晨起床困难说的,因闺女每天的起床非常困难,每次在前天睡觉前,闺女都信誓旦旦地保证第2天准时起床,可是,起床的时候“怒吼”20多分钟,还是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不督促就是不起床,无数次的迟到、无数次哭闹,就是一个起床困难户,有一次,晚上10点多了,你还不睡觉,闺女说,你让我几点睡觉,我才说那样的话。
我不解的问她:你感觉到,你是闺女这些话合适吗?
她回答:是因为生闺女气才说的气话,不过,现在的我,通过学习,感觉到不应该那样说闺女。
我又问她:你们夫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思想不一样,吵过架吗?
她一听,我这样问她,就不假思索的说:不但吵过架,还打过架,有好几次还是当着闺女的面打的架,每一次打架,因为闺女的教育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因闺女写作业字体歪歪扭扭,我一看就生气,就把她的作业给撕了,闺女等到晚上她爸爸回家的时候,就给她爸爸说,她爸爸知道以后,二话不说,就撕我的脸,我争脱以后,随手拿拖把往丈夫背上打,他急忙躲闪,拖把没有打着,他顺势站起来,把拖把夺走,就用拖把打我,让我非常寒心的是,闺女不但,没有阻止她爸爸,竟然说打呀、打呀,打死一个少一个,丈夫一听闺女这话,就没有继续打,我并没有因为他不在打,就停止“战争”,于是,我就到厨房拿一把菜刀,我说,姓“Z”的,今天,你不把我打死,我就把你砍死,丈夫,一听我这话,想不到,他马上服软了,让我原谅他,我就对他说,不要在说原谅不原谅这些废话,原谅有什么用,今天原谅你,明天你还会打我,还要在继续原谅,有意思吗?今天,啥也不说了,我们就离婚,他死活不同意。
我问:后来你丈夫尊重你没有,还拆你教育孩子台吗?
她说:后来,我们就分居了,就是,在分居的这段时间,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孩子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是我的原生家庭从了问题吗?于是,我在网上不停搜索关于“原生家庭教育”父母文章,搜索到您写的《一个90后女孩子,是如何讲述自己原生家庭父母教育?》、《“有毒”的原生家庭“毒素”教育体系,是如何代代“相传”?》系列、《三、新时代母亲:如何终止“有毒”原生家庭“毒素”体系的代代“传染”?》、《第十二章 新时代母亲:如何修正“原生家庭”老母亲错误的教子理念?上中下》系列、《一个80后母亲哭泣之“呐喊”:为啥世上没有“后悔药”? 》、《一个母亲哭泣的忏悔:为何一切都是我的错? 》、《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驾驶证方向盘》、《母亲教育学:为何让一位女人挽回了自己失败的婚姻? 》等母亲教育学系列,以后,才取消了分居、离婚这个想法,我非常认可您提出的——夫妻“教育孩子一致性”是“家庭教育孩子基本原则”以及“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观点,可是我不知道我们家庭应该以谁为中心教育孩子?同时,不知道如何让我丈夫与我教育孩子理念的一致性?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我接着还问:你说闺女的那些话,是从哪里学来的?
她笑了一下,不好意思说:这些不用学,是我小时候妈妈常常说我的话。

后,我告诉她,我不是批评你,而是就事论事,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确存在“致命”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你的原生家庭教育有关,敬一丹不是说跟着妈妈学当妈,就是一个传承,不过,那一天的家庭“战争”没有升级,说明你丈夫,关键时刻非常理智,能够及时止损,是一个靠谱的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人间悲剧。

她听到这里,补充说:武老师说得对,如果丈夫当时不服软,我脑子一热,二杆子脾气一上来,接下来夫妻“战争”就会升级,流血是不可避免的,那个时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我接着她的说:其实,某方面来说,他有可能是他原生家庭的教育的受害者,要知道,家庭教育孩子不是拔河比赛,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吗?作为你们二人都是原生家庭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知道了以后应该及时修改原生家庭的错误理念,才是让你闺女健康成长。
在谈话结束之际,她问我:武老师,我们都是成年人,现在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不良情绪的“复发”?
我又问:你说的不良情绪的“复发”,就是修改自己的不良习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其实,不良情绪的反复出现这个很正常,关键是,如何控制,这个你可以按照我给你提供一个 如何解决“夫妻相互拆台”方法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20多天以后,她反馈何解决“夫妻相互拆台”方法效果非常神奇,现在,夫妻二人,基本上不会在出现过去的那种教育孩子的现象了,我们家庭,经过共同协商,我就以丈夫为中心,“主抓”孩子教育,“主治”孩子的不良习惯,我绝对不拆台,全力配合丈夫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那么,这个方法是什么?

我们将在文章的结束毫无保留分享给读者朋友。

从百度百科创建“高考离婚族”,到“高考后排队离婚的现象”,说明孩子高考完便离婚,在中国呈递增趋势。

据报道,6月高考结束,7—9月便成为这些父母扎堆离婚的“旺季”。据统计,这个时期内的离婚申请比高考前高20%。在中国,高考是人生大事,为不影响孩子前途,一些夫妻即使关系再不好,也要努力维持表面上的“和睦”,直到高考结束。

尽管“结婚的理由千千万,离婚的理由只有一个——感情破裂”。

事实上,现在的离婚率不断上升的一个原因,也与夫妻双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有关,大多数人都认为夫妻感情破裂才是离婚的原因,其实,孩子没有教育好这也是离婚率很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模范夫妻”朱莉与皮特离婚,朱莉皮特称离婚只因育儿理念不合,没有第三者,朱莉育儿理念与皮特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重大的“不可调和的分歧”。

这样看来,好莱坞大牌明星的婚姻破裂,也与孩子教育理念不一致有关。

其实,“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夫妻教育理念分歧的问题,有些夫妻为此争吵甚至离婚,其实由于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规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夫妻之间出现教育分歧是在所难免的。”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夫妻双方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分歧是非常严重,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据北京西城区教委对17所小学开展的《社区家庭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数据报告》显示:
近半数家庭存在教育分歧。(北京西城区:近半数夫妻教育理念有分歧 2016年03月28日《北京日报》)

这说明,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夫妻双方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分歧是非常严重,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夫妻双方存在“不一致”很正常,如果,正常的话,就不正常了。

为什么?

由于,双方的原生家庭状况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理念也可能会有所不同。虽然这种分歧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调和,如果放任不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确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由于,双方的原生家庭状况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理念也可能会有所不同。虽然这种分歧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调和,可以协商,问题的重点是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这是非常危险的。

上面的父亲“护女”杀妻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主要是“家教理念不一致——“妇唱夫不随”、“夫唱妇不随”

妻子说这样教育孩子是对的?!

丈夫说应该这样教育孩子是对的?!

那么,教育孩子:到底是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对的?

下面,我们先看夫妻双方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夫唱妇随”与“妇唱夫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记得《千字文》一句话,说的是“上和下睦,夫唱妇随”,意思是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记住,“夫唱妇随”,不是说,夫妇二人在家里或歌舞厅唱什么卡拉OK,男的唱女的也唱,如此“夫唱妇随”,那就大错特错了。

上和下睦”,只有“上有和”,才能“下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就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中的“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

其实,“夫唱妇随”,只是教育孩子上半句话,后面还有下半句,就是“妇唱夫随”

所谓“妇唱夫随”,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即便是,丈夫不同意妻子的话,这个时候夫妻一定要一致,有分歧、有意见可以背后商量商量,古人说的“背后教妻”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夫妻双方本是一体的,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如果,你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把你的配偶说的一无是处的话,那么,别人一定会看不起你的,认为你这个人没有一点修养,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那么,别人一定会尊敬你。

好了,下面,我们看关于“夫唱妇随”与“妇唱夫随”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教育孩子:夫妻双方为何要“理念一致”?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于是,在“生活”中,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见风使舵,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他还会利用夫妻之间教育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善于在矛盾的教育观念中“钻空子”,寻求“保护伞”,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制造点矛盾让夫妻之间吵架,知道什么时候给父母之间制造矛盾,而且会利用父母的矛盾,从中“渔利”。

别看孩子在家长面前唯唯诺诺、老老实实,但是家长一转身,他做的是另一套,甚至与家长背道而驰,他这种做法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在父母矛盾的漩涡中“习得”。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父母两人为讨好孩子相互拆台,彼此攻击,那孩子不但难以尊重任何一方,反而会利用父母的矛盾,从中“渔利”,这样孩子就可以“渔翁得利”,“渔不学习的利”、“渔睡懒觉的利”、“渔玩游戏的利”、“渔乱花钱的利”。

基于此,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也在私下讨论明白,统一口径。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不让孩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从中“渔利”。

所以,家庭教育孩子,夫妻双方“理念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夫妻双方教育孩子的“理念一致”,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1+1≥2”的效果。

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一致性,夫妻双方,即便是离了婚,教育孩子理念也应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我们知道,孩子是无辜的,如果父母双方离了婚,最好在各自的家中保持一些相同的教育理念,例如都要求孩子“经常做些家务、按时做作业、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尊重长辈”等方面。

这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做的比较好,离婚以后教育孩子还是前妻一个人说了算。

2.家庭教育:一味强调“夫唱妇随”和“妇唱夫随”是不正确

“夫唱妇随",是封建社会文化积淀的结果,封建社会要求妇女做贤妻良母,所以就要求她们“夫唱妇随,相夫教子。”作为丈夫,往往是说一不二。

要替他照顾好两头的长辈,不要让他有操心的,要教育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在,时代不一样了,两口子不论是“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只要是对自己的家好,没危害到社会利益,就都是好的,一味的强调“夫唱妇随”和“妇唱夫随”,是不正确的,两个人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谁的对就听谁的,在一件事情上,谁更加擅长处理,就让谁去处理,家里面也要有一个核心,这样这个家才能更团结好,更加有力量。

事实上,就是夫妻关系再好,在教育孩子上再默契,到底是两个人,不可能时时处处全都意见一致。

夫妻双方有意见、有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完美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天衣无缝的配合,基本上是没有的。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说的是,只有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旺,而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一对关系。

一句话,只有夫妻关系稳定,整个家庭才会和谐,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教育的生态环境”——“家和教育兴”

可是,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妇唱夫“不”随,夫唱妇“不”随,导致,夫妻关系不稳定,整个家庭不和谐,这其中无辜的孩子成为“替死鬼”,孩子学习不好,我们还说孩子不争气。

基于此,今天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双方无论是“夫唱妇随”也好,还是“妇唱夫随”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个关键问题。

3.夫妻“教育孩子一致性”:是“家庭教育孩子基本原则”

夫妻双方“教育孩子的一致性”,“不能掉链子,不能唱反调、不能对着干、不能相互拆台、不能各自为政”,这是家庭教育孩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这是“家庭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这就要求父母教育对孩子的“思想一致、要求一致、培养一致、目标一致”,如此,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下面,我们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夫妻“合力”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二、夫妻“合力式”家庭教育:为啥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夫妻“合力式”家庭教育:一般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一种教育效果大于“2”,用公式1+1﹥2 概率 60%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2”,用公式1+1=2 概率 30%
一种教育效果小于“2”,用公式1+1<2 概率 8%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1”,用公式1+1=-1概率 2%

夫妻“合力式”家庭教育,为啥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前面的2种情况,是夫妻“理念一致性”,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后面种情况,是夫妻“理念一致性”,是错误的家庭教育。

下面,我们首先举胡适父母正确的夫唱妇随例子来说明——

三、夫妻正确的“一致性”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事业成功

前面,我们提到夫妻双方教育孩子的“理念一致”,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1+1≥2”的效果。

下面我们从胡适父母的正确的“一致性”的“合力”家庭教育,来进一步论证“1+1≥2”观点的正确性。

1.胡传之夫妻正确的“一致性”的“合力”家庭教育:让儿子胡适“荣获35项博士桂冠”

胡适的父亲,名字叫胡传,生于1841年,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有志于学。

胡传1867至1879年7月,五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 39岁以后,胡传放弃科考, 41岁外出远游。科举取士之路走得颇不顺畅,后来他又对中国边疆地理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加上潜心好学的精神让他走上了充当幕僚之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上司的好评,被派往上海,任淞沪厘卡总巡,并且获得“能吏”之称;一生娶妻三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根据 胡传 百度百科 整理

胡适母亲,尽 管是不识大字一个的农村女子, 但她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

胡适说“我在这9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那么,胡适母亲,如何教子识字?

从古到今,很多成功人从小就识字非常的多,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名人和传奇人物从小就刻苦学习,从前的幼儿学习最主要的就是从识字开始,望子成龙,识字启蒙。

我们知道胡适的母亲是不识字的。

为什么说胡适母亲教子识字?

胡适的父母婚后感情不错,胡适的父亲或许是老来得子,非常高兴,常常在下班之余,在忙碌的官场之外,胡传可是亲手剪下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些楷书汉字,然后,就“上课”了。

胡传如何“上课”?

胡传的这个“上课”,其实,就是识字启蒙教育,他不光是对儿子实施教育,还对他的妻子也实施教育。
于是,胡传对妻子与儿子开始了他有趣有益的“教书先生”业余生活。
父亲做“教师”,母亲做“助教”或“代理教师”——现学现教。
胡适的母亲自小生活在农村,完全是目不识丁,但是对于读书识字,她非常努力,一年后,比儿子认识的汉字还多。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丈夫父亲是教书先生,妻子儿子是学生,而妻子又是母亲和助教,协助丈夫辅导儿子。这样的家庭教育,真是快快乐乐,父母与孩子,其乐融融,家庭幸福,丈夫还尽享天伦之乐。

这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家庭。

我们看,丈夫胡传在下班的夜晚,不赌博、不喝酒,不吹牛,一家3口人围坐在书桌旁,胡传一边读,儿子和母亲一边跟着亦读亦写。偶尔,儿子还和母亲来比赛,看谁记得多、写得好,然后听50多岁的丈夫或老父亲,每人再发一个大红花。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书香氛围,使得胡适愿意与书为伴,使得胡适在不到4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已经认得近1000字,并且感觉读书不累。在胡适读私塾的年代,不大觉得念书是苦事,不象同龄人普遍的顽皮厌学,与这样的教育有关;这样的教育培养了胡适爱读书的好习惯。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后,胡适母亲已经认识了近1000个汉字,儿子胡适也认识了700多个汉字。

胡适的母亲可以说是一个丈夫至上主义者。

胡适的父亲去世之时,要求冯氏督促胡适读书。

下面是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到——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胡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第34页)

我们看,胡适在写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天刚亮就把“我”喊醒,不允许“我”养成睡懒觉的习惯;醒来后看“我”清醒了,就帮“我”反省昨天言行有误的地方。

这是,胡适母亲冯顺弟“精心教育”的过程之“因”。

所以,尽管胡适的母亲和丈夫只生活了6年多,在胡适母亲心里,丈夫简直成了一尊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她对丈夫的思想事业也不真正了解,儿子的将来应该是怎样的呢?

她不具体知道,只是希望儿子学他的老子,能走他老子的道路,就是人间正道。

这是胡适母亲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她又以虔诚唠叨的述说与叮咛,胡适母亲为什么崇拜丈夫,逐步在儿子的心里也树起了父亲这尊偶像。

胡适的母亲终身守寡、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为了自己孩子的将来,母亲愿意忍受一切,母亲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于是,胡适母亲有了“将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母亲希望儿子能以他的父亲为榜样,走仕途之路”。

因此,儿子就是她的精神与生活的寄托,更是未来的希望。而在她看来,儿子踏上丈夫的脚步就是最理想的。

这一切的一切,胡适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胡适为了母亲也要学习,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我要学的力量,这就是胡适为什么能够获35项博士力量!!

这是母亲冯顺弟“夫唱妇随”与“精心教育”之“果”。

胡适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文史学家,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绝不是偶然。

胡适自己也说,母亲是影响自己性格及人生道路的第一人。

正确的“夫唱妇随”基本原则,让家庭幸福,孩子成功。

2.梁启超夫妻正确的“一致性”的“合力”家庭教育:“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

据报道,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他的弟弟梁启勋、梁启雄和侄子梁廷灿在其引导和指点下也成为了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2020-05 上海古籍 | 梁启超,彭树欣)

1890年梁启超17岁时,参加广东乡试,榜列第八名举人,受到主考官李端棻的器重。李端棻从这个穷书生身上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潜力,就主动牵线搭桥,将妹妹李惠仙许配给了梁启超。

梁启超追随康有为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只身逃亡日本。不久李惠仙到日本与梁启超团聚。1901年李惠仙为梁启超生了个儿子梁思成。但因梁思成从小身体羸弱,为了香火有传,李惠仙准许将她从北京带来的侍女王桂荃纳为妾。后来王桂荃为梁启超又生了六个子女。

1913年梁启超携妻妾回国后,于1915年参加了护国战争,无力照顾家小,心中多有愧疚。可是李惠仙却鼓励他说:“上自高堂,下至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为国死,勿反顾也!”爱妻的深明大义给梁启超极大的鼓舞,但同时贤妻也为自己加重了负荷。

1924年9月,李惠仙因积劳成疾,不治而逝。梁启超悲痛万分,写了篇《祭梁夫人文》,表示对爱妻的哀悼: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部分内容 来源于 梁启超 百度百科)

对于夫人为他所做的
切,
梁启超感激不尽,认为他俩是“美满婚姻,百年相爱”。
梁启超与李蕙仙
向敬爱有加,做了
辈子
夫妻,只吵了
回架,
梁启超却为此悔恨终生。在李蕙仙弥留之际,他对大女儿梁思顺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
顺儿啊!我总觉得你妈妈的那个怪病(乳癌),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我实在哀痛至极!悔恨至极!我怕伤你们的心,始终不忍说,现在忍不住了,说出来向把自己的罪过减轻一点。”(梁启超《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考释文汇报 2017-03-31

从这篇祭文不难看出,梁启超与爱妻是一对夫唱妇随,互相扶助的恩爱夫妻。

李惠仙病故后,留给王桂荃9个儿女。贤惠的王桂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任劳任怨地照顾丈夫,抚养子女,极尽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他将梁启超的9个女子,都培养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都是院士。

由此可见,梁启超事业上的成功是与李蕙仙的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在梁启超的身后站着位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她默默地用她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梁启超这棵时代的参天大树。

像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女士,在梁启超离世之后,带着9个孩子度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岁月,即使在文革的动乱年代没有动摇她的坚强信念,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坚强母亲。

由于梁启超夫妻、胡适夫妻夫妻,他们“唱”的是正确的“夫唱妇随”的“合力”家庭教育,其家庭教育就出现了“1+1=2”、“1+1﹥2”的教育效果。

下面,我们接着看,不正确 的“夫唱妇随”,让孩子离家出走、家破人亡的例子。

四、夫妻错误的“一致性”教育:让孩子离家出走、家破人亡

1.黄林森夫妻错误确的“一致性”的“合力”家庭教育:让孩子“离家出走”

在2017年,七月份一期的《等着我》节目,一位老教授立遗嘱为见儿子一面,黄林森与老伴刘雅琴都是从大学退休的老教授。

他们要来找寻离家23年的儿子黄晓海。黄晓海小时候是个依赖父母、成绩优秀的孩子,但由于父亲黄林森对其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儿子与他的矛盾越来越大。大学毕业后,黄晓海连夜赶往北京只为躲避与父母见面,并在离家三个月后给家人寄回了一封言辞激烈的绝交信,从此之后,再也不与家人联系。

84岁的黄林森和79岁的刘雅琴,是某知名大学的退休教授。身为高知家庭父母,却在教育孩子这堂课上“挂科”了。曾经聪明听话又成绩优秀的儿子小海,在父亲严苛的管教和无孔不入的掌控下,渐渐由爱生惧又成“恨”,最终在毕业离家后,寄回一封言辞激烈的“绝交信”从此消失,换号码、辞工作、换住址……用尽一切办法来逃避在他眼中像牢笼一般的家。

通过节目组与小海的联系知道,这个一个家庭教育问题多多的父母,其中,就是无原则的“夫唱妇随”导致的。

当小海回忆起与父母的点滴,他依然还记得“以前,父亲经常逼迫我多吃一碗饭,我不得不在饭后花两个小时走路消食。如果不吃的话,不知道他会怎么整我。”

(1)父亲的暴力教育

有一次,黄林森又逼着小海吃饭,实在吃不下的他这次“反抗”了父亲,至今他还记得父亲对他说的话:

“你反了,你无法无天!”

“你又不是法,又不是天。”

“我是你的老子,就是你的法,就是你的天。”

父亲的话,让小海觉得压抑、难受,却又无处诉说心中的苦闷。

(2)母亲无原则的符合丈夫

有一次,他打了我,我跟我妈说,我妈说打了你怎么啦。我害怕回家,怕挨骂,挨打也是常事。

他问母亲,“要是有人扇你耳光,你会怎么做?”

你会怎么做?

然后,我妈当时不假思索地说“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长时间?”

“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长时间?”母亲却反问。(根据 央视网《等着我》 2017年7月9日 录音整理)

我倒现在这么大(47岁)还是单身。

我觉得我比他们更可怜。

黄林森教授的儿子,给父写“绝交信”后消失23年,看起来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

这场“没有硝烟战争”,是没有胜者!

其实,这是一个夫唱妇随失败的教育孩子,母亲毫无原则的支持父亲,打骂孩子。

正如,小海问母亲,“如果每天有人扇你耳光,你会怎么做?”

他的母亲却反问:“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长时间?”

所以,在小海看来,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默许着父亲操纵他的生活。

在他看来,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默许着父亲操纵他的生活。

(3)堂堂的大学教授,为什么会如此教育孩子?

自幼家教严苛,“我把人生复制给孩子”

在节目中,提起儿子小海的黄林森还是忍不住的自豪。

他也讲述了一直以来对儿子严苛的原因。他说自己从小就在母亲严苛的管教下长大,母亲不识字,但极为严厉。

记得儿时一个冬天,他和小朋友一起在外面玩雪球,不小心把雪球砸到了别人家里,弄得床上全是水。母亲看到后,二话没说拖起黄林森的脚就走,他的脑袋和上半身就一直在地上,从村子外面一直拖到了家。
尽管母亲从小对他管教苛刻,但黄林森从来没有记恨过母亲。家境贫寒的他凭着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他心中,一直对母亲的教育方式颇为赞赏,也无形把它施加在了儿子身上。
“记得儿时一个冬天,他和小朋友一起在外面玩雪球,不小心把雪球砸到了别人家里,弄得床上全是水。母亲看到后,二话没说拖起黄林森的脚就走,他的脑袋和上半身就一直在地上,从村子外面一直拖到了家。”(根据 央视网《等着我》 2017年7月9日 录音整理)

黄林森教授讲又说,尽管母亲从小对他管教苛刻,但黄林森从来没有记恨过母亲。家境贫寒的他凭着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他心中,一直对母亲的教育方式颇为赞赏,也无形把它施加在了儿子身上。

这是什么教育?

这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模仿教育!

这是“老猫尿房檐辈辈(背背)往下传”的模仿教育!

(4)父亲的反思:是一个“不够格的父亲”

在儿子小海离家之后,父亲黄林森也从最初的愤怒、再到失望伤心,后来也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节目现场,这位84岁的老人说道,“我不该以家长自居,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对他的身心、生活、事业,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危害,我现在深深向他表示道歉。”

他希望,可以找回儿子,跟他平等相处,与他成为朋友。、即使儿子不回来,黄林森也盼着儿子能在思想上承认他这个“不够格的父亲”。

但是儿子最终没有回家。

(5)母亲的反思:是一个失职的母亲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在儿子与家里断绝联络的漫长日子里,母亲刘雅琴不断回忆着昔日过往,也不断问自己“我们之间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她开始反思,在儿子离开之前,“我只看到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想回家,却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也没有想过他想要什么……”

然而,23年来已深陷在恐惧记忆中的小海却并不“买账”,他对导演说,“假如23年前,一直有人拿刀逼迫你,等你逃走之后他们才开始说,当时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你觉得信吗?”

我们看堂堂的名牌大学的教授夫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其实,小海离家出走23年,内心同时很痛苦,47岁还是单身,无房无车。

他与父母断绝关系,从某方面说是不对的,不过这是父母错误的夫唱妇随导致。

下面,我们再看齐登科之妻“夫唱妇随”,是如何让优秀生儿子“磨刀霍霍”弑母亲?

2.齐登科夫妻错误确的“一致性”的“合力”家庭教育:让优秀生儿子“磨刀霍霍”弑母亲

齐登科,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现为景泰县水电部门的一名技术员,名字也被社科院的专门人才库收录的,那么,一对“夫唱妇随”夫妻,是让优秀生儿子“磨刀霍霍”弑母亲?

据《法制日报》报道,2002年4月6日晚8时,这个叫齐刚(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处为化名)的少年在家中杀死了他的亲生母亲。他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是他的亲生父亲,只是这一步还没有来得及做。

景泰县春雨中学初二年级班主任王生军老师曾告诉我们:“他是我教过的天赋最高、学习最好的学生,将来考重点大学没问题。”

他在家中杀死了他的亲生母亲。他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是他的亲生父亲……

可是,他的同学们这样描述他:开朗,热情,从没与人吵过嘴打过架,谁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他都愿意帮助;他当过团支书,班上许多文体活动都是他组织的,他还有很多爱好,电脑,篮球,画画,写诗……

不过,齐刚说“学习就像与爸爸谈判一样,考好了没事,考不好就会挨打”。

一谈到父亲齐登科(化名),齐刚的眼神格外暗淡。他承认,父亲曾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要超过我!”

齐刚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他与一位同学一起做奥林匹克数学题,同学做出来了,而他没做出来,父亲把他狠打了一顿。小学六年级,一位同学考试没考好,心里不好受,给他写了一封信,被他母亲看到,大骂了他一顿,把信撕了,并不准他回信。有时他功课做完,忍不住在本子上画点什么,被父母看到,免不了又是一顿打骂。每次父亲打他,母亲都在一边帮腔助威。骂几乎成了齐刚接受父母教育的惟一方式。

“我恨我的父母!开始他们打我,我还想可能是自己做错了,到后来,明知是错我也要做,我就是想要报复他们。”隔着铁栅栏,齐刚说出积郁心中多年的这些话时,沉静得像个大人。
(走进一个“尖子生”的悲剧世界2002年6月7日《法制日报》 )

2001年11月,齐刚偷了家里的1万多元钱出走银川。他说,这一次想的就是不再回来了。一个月后,当他被一纸“寻人启事”找回家时,父亲把他绑在暖气管上用生火的铁钳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一只胳膊被打折了。当夜,父亲又命令他吃下10盒“龙泉”牌香烟的烟丝,他最终吃下多少记不清了,只记得烟丝嚼在嘴里咽不下,吐出来,父亲又逼他吃进去。第二天早晨,母亲又继续逼他连续抽下5盒香烟,不抽,就打。(走进一个“尖子生”的悲剧世界2002年6月7日《法制日报》 )

在齐家,我们问齐登科:“你们对孩子这种严酷的打骂教育方式是成功,还是失败?”

他回答:“我不认为我对他有什么过错。不打,他就更厉害!”

望子成龙的父亲最终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他失败了。他懊丧地说:“他不是我的儿子!”但是他知道,他们是父子这一点永远无法改变。要改变的或许是其他什么,只是,来不及了。

他是从初二在学校里接触电脑的,这个奇妙的玩意儿一下子吸引了他,课后他走进网吧。用他自己的话说,从这一天起,他在压抑、痛苦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自由快乐的天地。在这里,他阅览天下新闻,玩游戏,还交了许多网友,与网友聊天是他最开心的。

这件事他一直瞒着父母。直到有一天他父亲把他从网吧里抓出来,事情败露。父亲严惩了他,把他那个记录着几十个网友地址姓名的小本本撕烂,逼他吃下去。他一边嚼着纸片,一边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探讨齐刚杀母的原因。一名律师认为:“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正因为齐刚父母对孩子的打骂,对孩子进行人身侵犯,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齐刚的父母逼孩子“吃烟丝、嚼纸片、打断孩子的胳膊”,这是在犯罪,齐刚杀死母亲是对父母犯罪行为的本能反抗,有前面的“因”才有后面的“果”。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齐刚“每次父亲打他,母亲都在一边帮腔助威。”

齐刚的母亲,是一个极不合格母亲,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夫唱妇随,这是在煽风点火、这是在为虎作伥,这是在犯罪!

这是一个夫唱妇随失败的例子。

发生的,已无法挽回,让我们感到更为沉重的是齐刚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漫长过程,这其中究竟是哪一根链条断了?真得好好想一想,因为,类似这个少年的悲剧在今天已经不是第一个,谁又能保证这是最后一个呢?

现在,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低是造成杀母惨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父母都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且还不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学历的父母。

有些父母到了双休日,宁可打麻将也不愿和孩子交流,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只会粗暴地打骂。

所以,国家应该从结婚登记阶段就开始对新婚夫妇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教育孩子?

上面两夫妻,虽然夫妻“唱”的是错误的“夫唱妇随”,其家庭教育就出现了“1+1<2 ”、“1+1=-1”的教育效果。

黄林森夫妻,错误的“夫唱妇随”,让孩子离家出走,无法原谅父母。

齐登科夫妻,错误的“夫唱妇随”,导致出现孩子弑母的人伦悲剧的家庭教育“事故”,这是多么的痛心。

像上面的黄林森、齐登科之妻,虽然,“夫唱妇随”教育理念要一致,其实,是母亲毫无原则的支持父亲,打骂孩子,其结果是孩子离家出走,家破人亡,这是什么“夫唱妇随”?

这是导致人间悲剧的“夫唱妇随”主要原因。

虽然,夫妻双方,在孩子的教育父母理念一致,没有相互拆台,可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这是要不得的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下面,我们看一看“拆台式”家庭教育的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以及危害性到底表现在哪里?!

五、夫妻“拆台式”家庭教育:为啥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关于“拆台式”家庭教育。

这里,我首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曾经看过俞敏洪公开演讲的视频。

俞敏洪说,他儿子在10岁时,曾经给爸爸要求要一个pad,说是自己的同学都有,被他给拒绝了。
俞敏洪:一个pad要5000多元,咱家阿姨一个月才5000多元。
儿子:我同学都有了,你又不是没有钱。
俞敏洪:我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想要也可以,把这20本书看完,然后复述给我看。
儿子:我不要了。
俞敏洪:不要拉倒。
一周后,儿子依然要一个pad。俞敏洪依然坚持儿子把那些书看完。儿子也同意了,并且开始看书。
但不幸的是,一周后自己出差回来,儿子已经拥有了pad,原来是妈妈给他买了。

这是什么家庭教育,在就是“拆台式”的家庭教育。

在视频里的,我们看到俞敏洪两手一摊,只剩无奈,而现实中,夫妻相互拆台的情况很普遍,有时候被拆台的一方总会怒气难解,一不小心难免引发争吵。

下面,我们回答何谓夫妻“拆台式”家庭教育?

1.何谓夫妻“拆台式”家庭教育?

所谓夫妻“拆台式”家庭教育,就是,夫妻常常对孩子说——“别听你妈说,她不懂”、“别听你爸说,他她不懂”。

关于,“拆台式”家庭教育,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的家庭,要么父亲搭台,母亲拆台;要么母亲搭台、父亲拆台。

夫妻由于教育理念不一致,导致教育孩子夫妻互相拆台。

父亲说:“孩子,你就听爸爸的话,你妈妈啥也不懂,一天到晚,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唠唠叨叨、婆婆妈妈”。

母亲又说“孩子,你必须听妈妈的话,别听你爸瞎说,一天到晚,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咋咋呼呼、吵吵闹闹”。

还有的夫妻让孩子当裁判,看到底是谁有理,有的夫妻甚至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又吵又打。

有的父母,会直接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意见分歧——

父亲说让孩子向东“走”,母亲让孩子向西“走”!

夫妻这样“东拉西扯”的“拆台式”家庭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父亲说让孩子向南“走”,母亲说让孩子向北“走”。

夫妻这样“南辕北辙”的“拆台式”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之路“在何方”?

2.夫妻“拆台式”家庭教育:为啥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如果,夫妻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一个向南一个北”,那么,家庭教育的结果,很可能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

父母拆台式的斥力家庭教育: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1”,用公式1+1=-1 概率75%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0”,用公式1+1=0 概率20%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1”,用公式1+1=1 概率4%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2”,用公式1+1=2 概率1%

“拆台式”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上面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就是因为,夫妻“角力”,让孩子“无力”;夫妻“斗气”,让孩子“泄气”。

所以,孩子在这样发家庭教育不可能健康成长,即便是有几个优秀的孩子,那也不是父母教育出来,要么是老师影响,要么是同学的影响。

下面,我们看一看“拆台式”家庭教育的危害性。

六、“拆台式”家庭教育的危害性表现在哪里?

现在的问题是,夫妻在对于孩子的阅读问题上出现的观点不一致,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读书夫妻声音在一个频率上面,有的丈夫喜欢阅读,有的妻子反对,有的丈夫反对,有的妻子喜欢。

为什么说,对于孩子的读书夫妻声音在一个频率上?

写的这里,2016年五一期间,我接待了两位家长,家长共同的问题,是孩子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成为学校里面“差生”!

1.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不喜欢读书

2016年5月1号那天见的一对夫妻,夫妻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在谈到他们的14岁儿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问题上,我问你们夫妻二人喜欢读书吗?

丈夫说,我非常喜欢读书。
妻子说,她也喜欢读书。
我说怪了,你们夫妻,都喜欢读书,为什么儿子喜欢读书?
你猜,他的丈夫怎样说妻子的,你喜欢读书吗?
丈夫说,孩子小的时候,下班看以后电视,闲时你一天到晚看电视连续剧;孩子大了,有智能手机,你下班看以后玩智能手机,闲时你一天到晚就玩手机,还说你也喜欢读书?平时孩子的学习你不管不问,现在孩子出现有问题了,你还说你喜欢读书。我下班的以后,想看点书,你还当孩子们面前说我“死脑筋,书呆子,看书有啥用,看某某,还没有你的学历高,看过书吗?现在不是当上你的顶头上司吗?这些活你忘了吗?”
他的丈夫,越说越激动,越说越……
他的妻子也不甘示弱,我说的不是真的?那是我前几年说的,你怎么记仇?我真的没有读书吗?本科是你替我考的?不过,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书就发呆走神打瞌睡?
他的丈夫,当听到妻子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书就发呆走神打瞌睡”这句话时,说出了,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原因。
我们夫妻,在关于看不看书,意见不一致,妻子主张,下班了应该是休息、休闲的时间,一家人不能都读书,有时间丈夫看到一本好书,推荐给妻子,妻子毫不客气的说,你怎么强奸别人看书?推荐给儿子看,妻子立马就说,你怎么强奸我看书,还强奸孩子看书,有时候,妻子还让孩子当裁判,说什么?他看什么书?别人就看上面书?你爸爸这样做的对不对?

好了,问题来了,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在一个频道上,妻子还让孩子当裁判,孩子怎么喜欢读书?

所以,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就不喜欢读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13岁女儿父母,由于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是如何利用这个“矛盾”,不喜欢读书?

2.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就会利用这个“矛盾”

2016年5月2号那天见的另一位夫妻,妻子是老师,丈夫是企业老板,他们13岁女儿,不但,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而且花钱无度,还早恋。

我说,你们的女儿厌学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花钱无度,还早恋,其实这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
我这样一问,他们夫妻二人说,武老师说的对,女儿从小就不喜欢学习,老师布置家庭作业都没有完成,别说读书了,武老师,现在我们怎么办?
我问你们夫妻二人喜欢读书吗?
这一问,他们夫妻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
我又问,怎么,夫妻二人都喜欢读书。
他丈夫说,武老师,说一句实话,我从来不读书看报,惭愧呀。
妻子一听,丈夫说“惭愧”这两个字,紧接着说你怎么知道在武老师面前说惭愧?惭愧两个字是你说的?
于是,他的妻子可是滔滔不绝说,我读书,他说我“读书无用,读书是装模作样”,我让孩子读书,他还说“读书无用”,还说,他的朋友小学没有毕业,都是千万富翁。所以,只要他回家以后,女儿基本上不读书,马上就要中考了,我给孩子全套的新课标读物,根本就不去看,拿着手机看垃圾小说。因为她爸爸回家不是在电脑上看电视剧,就是拿手机玩游戏,啥书都不看,什么都不想做的。女儿为什么不向我那样喜欢读书学习?我的榜样为什么在女儿面前不起作用?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母亲的榜样在女儿面前是起作用的。

好了,女儿出现的问题来,也是夫妻对于孩子读书的声音频率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怎么能喜欢学习?喜欢读书?

夫妻之间不要相互抱怨,相互埋怨,父母意见不一致,有矛盾,孩子就会利用。

所以,夫妻对于读书的声音频率不一致,孩子就会利用这个不一致的“矛盾”。

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的意见要一致。

什么的夫妻这是典型的“拆台式”教育。

下面,我们看一看媒体公开报道的夫妻“相互拆台”的危害。

3.杭州一对夫妻因孩子作业反目,10岁萌娃报警了

据2019年11月16日 《人民日报》报道,杭州的一对夫妻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吵了起来。

原因是,小男孩叫小五(化名),今年十岁,读小学4年级。当晚,妈妈因为小五在玩手机,不肯认真做作业,便发火打了小五一下,还摔破了东西,爸爸看到后责怪妻子打孩子,妻子受了气,便拿起东西向丈夫摔去,丈夫就上前将妻子抱住。松开后,妻子感觉受了委屈,就离开了家,丈夫担心妻子发生意外,立马追了上去,小五很担心爸爸妈妈,于是立即拿了爸爸的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因辅导作业爸妈吵翻,男孩哭着报警:我妈跑了!2019年11月16日 人民日报、余杭公安)

看,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不肯认真写作业,一直在看电视,妈妈一气之下,就打了他。

打人的这一幕正好让爸爸看见了。

爸爸觉得,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心急,于是两人因为教育观念不同,就吵了起来。

妈妈觉得很委屈,离家出走了,爸爸担心出事也跟着追了出去。

情急之下,孩子选择了报警。

这对夫妻这样“拆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百害无一利。

4.妈妈陪娃写作业情绪失控:争执中爸爸喝下农药

据2017年11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11月22日下午,孩子放学回家在写作业,钟女士在一旁辅导,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好看,就让孩子写稍微工整点,可是教了好几遍,孩子还是没有学会。

心急的钟女士就开始大声斥责女儿,这被刚回到家的楼先生听到了,赶紧走进房间准备劝说。

一进入房间后,看到泪流满面的女儿,楼先生心中一紧,对妻子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楼先生认为教孩子要慢慢说道理才行,不能用“武”解决,而钟女士则表示,好好说话,根本不顶用个,一来一回,两人发生了争吵。

夫妻俩一前一后走出了房间,但是两人的争吵并没有停止,可是吵着吵着,突然,楼先生转身跑进杂物间,拿起墙角的草铵膦就开始往嘴里倒,钟女士见状,立即抢过,并立即开车将丈夫送来医院抢救。

当天下午,孩子放学回家在写作业,钟女士在一旁辅导,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好看,就让孩子写稍微工整点,可是教了好几遍,孩子还是没有学会。

心急的钟女士就开始大声斥责女儿,这被刚回到家的楼先生听到了,赶紧走进房间准备劝说。

一进入房间后,看到泪流满面的女儿,楼先生心中一紧,对妻子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楼先生认为教孩子要慢慢说道理才行,不能用“武”解决,而钟女士则表示,好好说话,根本不顶用个,一来一回,两人发生了争吵。

夫妻俩一前一后走出了房间,但是两人的争吵并没有停止,可是吵着吵着,突然,楼先生转身跑进杂物间,拿起墙角的草铵膦就开始往嘴里倒,钟女士见状,立即抢过,并立即开车将丈夫送来医院抢救。(妈妈陪娃写作业情绪失控 争执中爸爸喝下农药2017年11月24日《北京晨报》)

母亲陪孩子写作业,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正确解决,而是斥责女儿,可是,偏偏丈夫认为妻子教育是错误的,丈夫认为教孩子要慢慢说道理才行,不能用“武”解决,而妻子则表示,好好说话,根本不顶用个,一来一回,两人发生了争吵,这样“相互拆台式”家庭教育,让孩子无所适从,会让孩子“钻空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

要知道,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每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与心理学家”,不仅会“观父母的颜、察父母的色”,而且,还会“听父母的音、读父母的心”,就是利用家长之间的不一致,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什么时候给父母之间制造矛盾,而且会利用父母的矛盾,牵着父母的鼻子走,“钻空子”从中“渔利”。
电视剧《小别离》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小宇为了逃过爸爸的对他批评,凡是成绩不好的试卷,他拿给继母签字”,小宇知道他一直不接纳年轻漂亮的继母,继母也知道小宇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敌意,可是继母为缓和跟他的关系,就会特意讨好他,于是‘差生’小宇就顺势钻漏洞,达到他的目的。
孩子天生地就会“乘虚而入”钻漏洞,利用父母的分歧与矛盾,有的孩子还给父母制造矛盾,为自己谋好处。
所以,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在私下讨论明白,统一口径——发出“一个声音”。

“拆台式”家庭教育,还有一种危害性,那就是孩子长大以后,一心想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5.作家周冲:为何发誓一定要逃离自己的家庭?

周冲, 80后作家 ,专栏作者。2004年武宁形象大使比赛冠军。已出版散文集《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周冲 百度百科)

周冲在自己写的的短篇《人间味》,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有一次,旧历年大年夜,父母“不知怎地引发新怨旧恨,话不相投。她重又崩溃,种种绝望压顶,渐渐无法自持。她用哭声与咒骂来发泄她的陈年怨怼,引得更加暴怒的武力回复。她在冰凉的泥地上挣扎,头发散乱,周身伤痕累累。

周冲说:“我立于一侧,不惧,也不哭。太污秽的言语,已使她在我心中等同于罪恶起源,我应有的惊恐和同情已被她反复的发作耗尽。” “记得有一回母亲在井台滑倒,歪着嘴角喊疼,我站在一旁不动声色,看着她蜷缩,看着她捋起裤腿验证血液汹涌,看着她怒骂我木薯蠢猪贱婊子,看着她离去的荒凉井台被落日照出参差的斜影,心中没有一丝愧意。

于是,1992年除夕夜大年夜的寒风里,她带着满身伤痕,穿着破碎单衣,携着失重的生活与超重的苦痛,踉踉跄跄在满世界的黑中奔走。鞭炮在她耳畔高潮迭起,炫耀喜庆和谐。她身无分文,趿在脚上的棉鞋,有一只掉落在家中阴暗的门角。

母亲的悲伤并没有引起我强烈的重视。年夜饭已经凉了,我很焦急,我迫切地想尝试红烧肉和碱水粑的味道,想喝一口鱼汤,想尝尝薯皮大饺到底好不好吃。我关心那些食物更甚于母亲的出走,但在父亲的阴冷里,我不敢动弹。(周冲 《人间味》)

周冲在她的原生家庭中, 父亲与母亲的战火随时都会爆发,长期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无休止的愤怒、卑微、冷漠和无休止的争吵、怒骂、相互拆台、恶语相向,她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止步于吃饱穿暖,基本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

试想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将会养成怎样的一种性格?

周冲在 《人间味》写道“ 我早已在心中发下誓言:如果我变成母亲一样的人,就一定去死。可是,后来我悲哀地发现,我性子中的暴戾根深蒂固,它潜伏于我的体内,无声无息。但总会在某个时机露出端倪,暗示它的邪恶。如同一只城府很深的寄生虫。”

不过,周冲曾经发誓,一定要逃离这样的家庭,她希望能够重新建立起一个更健康的家庭。 然而她悲哀地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同一只无孔不入的虫子,时刻侵袭着她的生活,她无可避免地遗传了这种家庭的戾气,这些戾气往往在紧要关头给她致命一击。

她生活了十余年,仍然逃离不了那些无休止的敏感、发怒和戾气,生活中仍然没有看到太多的希望。

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

而原生家庭的环境,往往会注定一个孩子的一生。

母亲从家庭收到的戾气,不经意间宣泄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间似乎只剩下搭伙吃饭的感情,互相拆台、恶言恶语像家常便饭。

试问一个婴孩,从小要在这样扭曲的家庭中度过十几年,她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她曾经郑重地发誓,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中鬼使神差地充满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她体内,无声无息。

周冲,接着写到“黄昏时,我回到家。推开门以后,屋子又是一地惨败狼藉,我的父母又在彼此的硝烟里奄奄一息。” “在那些切身的痛苦中,我狠狠地培育我的愿望:逃离,逃离!从家庭逃离!” “后来,理所当然地离开家。

有一年,因为还未绝望,和一个人谈家庭。

“再后来,开始恋爱,孤注一掷,疯狂地追逐温暖,哪怕是焚我的火焰。” “有一年,和一个人在一起。周末在饭馆吃饭,母亲和父亲坐席首,以准丈人丈母的身份,暗暗审度请客的人。艾地多辣,那人不喜当地饮食,却点了满桌浓烈,他殷勤服务,自己却进食甚少。”

“母亲因此感动,觉得这般舍己为人,应该可以信赖。她受够了不懂退让的相执的苦楚,把体贴当成男人最大的美德。” “然而,埋伏于体内的病毒渐渐发作:暴戾、贪欲、多疑、克人克己。他最终不能忍受我的狰狞,和诺言一起消失踪迹。 我深知这之于我、之于母亲,都只是一场验证,我最终,变成了和她一样的人。”(周冲 《人间味》)

这是为什么?

时间到了2014年的11月,是周冲母亲50岁生日,母亲又开始提她的婚嫁。

那么,周冲是如何回答?

周冲在《人间味》是这样回答她的母亲“我不喜欢,说你与父亲这样的榜样,早已使我寒心,幸福真是笑谈。

她怏然无语。半晌后,她重又开口,说:‘ 没想到我们伤害你那么深......’她只念过小学三年级,平日言谈,多是直接得堪称粗暴,或者朴素得近乎乏味的话语,唯有这一句,极尽温柔,极尽愧疚和沧桑。” “她于是赎罪似地,以她的方式,默默为我的圆满而奔走。” “后来诸多事件让她看清我的孤傲,她终于不再暗示,仿佛认命,及至后来不再提及。”(周冲 《人间味》)

这就是成年人在童年时期,原生家庭负面的阴影的留下的后遗症危害。

同时,我在周冲的“新浪博客”里面看到一篇这样的博文“妈妈,我求你离婚吧!”

这是周冲邮箱里一封来信,一个14岁的孩子写的,在信里,他诉说了自己父母的相害相杀。 “一个暴戾,一个怨怼;一个冷酷,一个狠毒;一个出轨,一个报复;一个道德败坏,一个歇斯底里;一个用身体施虐,一个用嘴巴施虐;一个无责任感,一个无智慧心;一个一碰就起,一个一触即发;一个是情欲的奴隶,一个是情绪的奴隶;一个“不是天天看我不顺眼吗,我就让你不仅不顺眼,而且不顺心”,一个‘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舒坦’;一个天天‘懒得甩你’,一个日日‘你个狗娘养的,我cao你XX,我要你不得好死……’” “他觉得累不堪言,痛苦不已:我真的很想他们离婚,家里战火连天,天天跟受刑一样,我真的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一起,而且还要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在一起。我真的想告诉他们:如果为了我好,那就离婚吧!我求你们了!” (妈妈,我求你离婚吧! 周冲 新浪博客 2017-03-03)

夫妻不和,在一起打打闹闹,为了面子不离婚,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有时候对于孩子不是“帮助”,恰恰是“倒帮”。

一个经常看我博客的80后的男孩子,他告诉我,父母早点离婚,起码他能够考上北大或清华,现在,他大学毕业啦,不仅让父母离婚,而且还积极主动的给他父亲介绍对象。

我问,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看一个80后的男孩,也是一个孩子父亲,为什么让父母离婚,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与原因。

6.一80后男孩子:为何说父母离婚,就能够考上北大?

80后男孩子:为什么说父母早点离婚,起码能够考上北大或清华?

在谈话中个80后的男孩说: “从小到大,就是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长大,父亲喜欢读书,平时还写东西,母亲认为读书无用,还经常说父亲的这样那样的不是,可是母亲又是一个喜欢睡懒觉、不学习,自从家里电脑买以后,母亲还经常在电脑上玩游戏,QQ聊天,斗地主,电脑常常是她一个人霸占。”
“2005年春天,40多岁的母亲QQ聊天就聊天吧,聊着聊就感情出规,以走亲戚为名,一个人背着父亲与我们去几千里的地方会见异性网友,被父亲知道,她还有理,委屈的不得了。”
“父亲说让你学电脑,是让你学习新知识的,不是让你聊天、玩游戏、见异性网友的,母亲,一听父亲这样说她,就气急败坏的伸出手,让父亲用刀砍。”
“看到这样的家庭教育,我感觉到非常的痛苦不堪。”
“那个时候,家里有电脑四年多,对于父亲电脑,从没有与母亲争过一次,以至于,父亲对于电脑开机与关机都不会;有时间,父亲,看电脑闲着没有人用,想看一看新闻报道,因为父亲非常喜欢看报纸,想让母亲教他,母亲却说,有本事自己开机,我看你这一辈子不会用电脑,一边去;父亲说,你不是学习半年电脑,你会吗?母亲说,你学习一年也不会。”
“父亲说,我主要是不想学电脑,不想摸电脑,我堂堂理科生,不可能,不相信,接着说,不要一年,一天就会啦,实践证明,父亲没有学,他在仔细、用心的情况下,看我们如何开机、关机的时候,不到一分钟就会啦。”
“还有,就是父亲看到母亲,整天在电脑面前无所事事,不是玩游戏、就是QQ,父亲就建议母亲开博客,4年以后,父亲也想把自己写的东西发到网上,就让母亲帮助他,也开一个博客,母亲说,我写的比你好的多,还没有人看,就你写的,我看着就恶心,谁会看你写的恶心东西,你还是死了这开博客条心。”
“事实怎么样?我给父亲开一个博客,父亲的博客经营比较好,留言的留言,说悄悄话的说悄悄话,很多都是一线老师给父亲留言,说悄悄话的,3个月以后父亲就是“博客之星”,紧接着父亲又成为所谓的“专家”啦,一年后父亲又是“十佳优秀博客”,征文文章还荣获一等奖。”
“同时,这个80后的男孩,还说一句,非常发人深思的话,如果,父母早点离婚的话,我现在起码能够考上北大或清华,就是因为他们不停的争吵,导致我不能静心学习,父母离婚反而会让我发愤学习。”
“我大学毕业以后,他们的争吵还是如此,所以,我就多次让他们离婚,现在,他们离婚了,父亲还是我的父亲,母亲还是我的母亲,我哪一个都会帮助、照顾,同时,我感觉到心里很轻松,没有他们在一起,因为一句话就争吵天翻地覆的感觉,那种感觉,实在让我受不了。”

看到没有?

孩子的“如果,他们早点离婚,我现在起码能够考上北大或清华”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孩子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中生活,能够不心烦吗?

能够安心的、静心的学习吗?

父母,如果在一起不合,在一起无休止的争吵,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多么的大!!

上面就夫妻“相互拆台”家庭教育危害多多,这里就举上面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记得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父母皆祸害”小组,这里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

那么,年轻人为何提出“父母皆祸害”?

因为,大部分是年轻人实在是“受够”了父母“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的家庭教育。

夫妻在一起“相互拆台”,与其在一起“争争吵吵、打打骂骂”不离婚,倒不如离婚。

其实,离婚,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们知道,对于所有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最幸福的事,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发展,离婚率的提高,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引起的配偶死亡,导致单亲家庭已然很普遍,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离婚后,孩子大多都是跟母亲一起生活的。

事实上,如果,单亲家庭,如果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没有“相互拆台”,家里面只有一种声音,可能有利于孩子

下面,我们就简单谈一谈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优势与劣势,今天,我写《单亲家庭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培养》这一节的目的绝不是建议夫妻离婚,而是希望每个家庭都和和睦睦,孩子健健康康。

目的,是探讨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好孩子?也就是说,单亲家庭——如何“扬”优势之“长”?如何“避”劣势之“短”?

那么,单亲家庭优势之“长”在哪里?如何“扬”?

七、有的单亲家庭优势之“长”:正确教育理念,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情感会变得比较脆弱,易激动,而且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感到孤单且性格孤僻,与其他正常家庭成长的孩子相比来说交往能力欠缺,还有可能在男女交往的亲密关系中遇到一些问题。

其实,对于上面孩子存在的这个问题,并不是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存在问题,这与单亲家庭不能画等号的。

对于单亲家庭来说,无论单亲母亲或者父亲,只有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也会健康成长、事业有成的。

孔子、孟子,都是单亲家庭出身。

孔子是中国教育大师,在《论语》里记载的孔子的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正是由于自己出身低贱,所以学会了很多其他出身高贵的人所不会做、不屑做的实际事物。这对他了解实际的民情,形成后来的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在破碎的家庭中很可能会不快乐,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有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单亲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幸福感与健康成长;单亲家庭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孩子更容易成功。

1.有的单亲家庭:不存在教育理念“不合”的问题,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教育的声音多多,孩子,不知道哪个声音的正确的,这样,不仅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厌学。

无数历史证明,如果教育理念正确的话,夫妻教育孩子的理念一致性,那么,的孩子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可是,恰恰,有的单亲家庭,不存在教育理念“不合”的问题,并且,教育孩子的声音永远只有一个正确的声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优秀的原因之一。

2.有的单亲家庭:亲子关系比较亲密

在有的单亲家庭里,无论单亲母亲,还是单亲父亲,一般都是一个人,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生活中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即当爹又当娘,是孩子唯一能够无条件信任的人也只有母亲或者父亲。

同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时间更多。

所以,一般来说,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会比较亲密。

3.有的单亲家庭:比同龄孩子成熟、独立与成功

生活中,不论单亲母亲或父亲,由于人手少、事情多,孩子就慢慢就参与进来,并且学会承担起一定生活的责任。

比如,对比同龄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帮劳累一天的母亲做个饭、洗个碗,需要为工作一天的父亲打扫卫生、洗衣服。

一般来说,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通过体谅母母亲与父亲,直接参与家庭劳动,不知不觉就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强的习惯。

单亲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挫折”、“失败”,促使孩子们很容易通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机制获得成熟、独立
、成功。

这些,就显得比同龄孩子成熟、独立。

4.有的单亲家庭:比同龄孩子更知幸福

在有的单亲家庭,由于孩子直接参与家庭的日常生活,体验了生活的不容易,尤其是,劳动教育、吃苦教育,也是少不了的。

要知道——

人,只有习劳,才知感恩。

人,只有吃苦,才知幸福。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感恩,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态。

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哲理。

如何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那就是,让孩子直接参与家庭劳动、体验劳动。

任何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利,必有一弊。”

单亲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上面我们谈论单亲家庭优势之“长”,应该“扬”,那么,单亲家庭劣势势之“短”在哪里?应该如何“避”劣势之“短”?

八、有的单亲家庭劣势之“短”:错误家庭教育理念,让孩子问题多多

关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贴满标签的群体:很容易走上“歪路”————

有的家庭孩子结婚,需要父母没有离婚的,否则,就不准备谈婚论嫁。

因为,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不是好的恋爱对象,他们当不了好的父母,甚至连工作面试,他们都可能面临更多担忧。

“单亲孩子太爱钻牛角尖,就喜欢跟老师对着干!”

“单亲家庭出身的人控制欲超强的,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辛苦。”

“单亲孩子心里很脆弱的,都渴望爱与被爱。”

“单亲孩子是不是还容易心理变态啊?很多杀人犯都是单亲啊!”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关于单亲家庭我们是否存在很多的偏见呢?

其实,并非如此。

有的,这些只是对于单亲家庭以偏概全的说法。

任何家庭,如果,没有正确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就有可能有两个极端,要么自强自立,要么走上歪路

所以,并非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单亲家庭,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培养。

1.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情感会变得比较脆弱,易激动,有的可能在男女交往的亲密关系中遇到一些问题。

2.有的单亲家庭:处境会给孩子带来不利于成长的性格

单亲家庭的处境会给单亲家庭带来一些不便,有的孩子,如果母亲带儿子,易使孩子女性化,相反也是。

3.有的单亲家庭:孩子缺失亲情、内心痛苦

如果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性格较孤僻,情感缺失,看问题较偏激。

在一个,就是关于单亲家庭犯罪率问题,有的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比双亲家庭犯罪率高。

4.单亲孩子犯罪率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吗?

关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犯罪率问题——

据2004年11月28日胶东在线消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夫妻或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或因配偶死亡等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司法界人士还是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大多数单亲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又极易诱发一些孩子犯罪。(调查表明:单亲孩子犯罪率比正常家庭孩子高2004年11月28日 胶东在线)

据2011年1月25日《光明日报》报道“研究显示父母离异孩子犯罪几率高3倍”——

父母离异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中发生犯罪的几率是普通双亲家庭中同龄人的三倍。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日前报道了荷兰研究者玛丽姬·范德拉克特在对犯罪行为遗传现象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婚姻陷入僵局的情况,过去有,现在还有。但有一点不同是:过去夫妻双方会“为了孩子”在一起凑合着过日子,但现在却不同了。然而,轻易选择离婚也许是错误的--因为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此前就有调查显示,孩子犯罪与父母的离异有着一定的联系。范德拉克特成功地将这一联系用数字做出了证实。她说:“每个孩子每年都有1%的犯罪几率。如果父母离异,那孩子走上犯罪之路的几率就是这个数字的3倍,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犯罪几率是3%。”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婚姻的破裂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打击,而紧张的情绪会使孩子产生暂时的情感波动。另据显示,离婚家庭的孩子也时常缺乏大人的监督管教。而且,由于离婚后单亲收入普遍降低,会使许多富有乐趣的事情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同时,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也可能受到离婚的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父母离异孩子犯罪几率高3倍2011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其实,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一个视频中谈到称——

“其实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并不高。最高的反而是一个家庭里最小的那个老幺,最受宠爱,也最叛逆,所以犯罪率最高。特别是那种之前生了好几个女孩,最后一个是男孩的,这个男孩基本都是要出问题的,因为他一直是纵容型养育。”

其实,单亲家庭,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孩子就容易成功,错误的家庭教育,孩子就比较容易失败。

事实上,任何家庭的教育都是如此。

所以,那些认为单亲家庭犯罪率高问题,是以偏概全看问题的。

要知道,影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家庭成员的数量问题,而是家庭成员的质量问题。

下面, 我用“单亲家庭一种声音庭教育: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解释人们疑惑,其中的概率统计,不一定准确,是我通过媒体报道,以及查看资料总结出来的,希望有关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能够得出准确率极高结论。

九、单亲家庭一种声音庭教育:会出现4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2”,用公式1+0=2 概率20%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1”,用公式1+0=1 概率50%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0”,用公式1+1=0概率 20%

一种教育效果等于“-1”,用公式1+0=-1 0概率%

1.单亲家庭:正确的家庭教育会出现“1+0=2 ”的教育效果

无数事实证明,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寡居的母亲抚育孤子成材的现象。

(1) 关于中国古代单亲家庭子女成才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育现象:寡居的母亲抚育孤子成才。比如孔子、孟子、张衡、陶渊明、欧阳修等历史杰出人物。

(2)关于在现当代作家中,出身于单亲家庭的也不少

现当代作家中如鲁迅、胡适、郁达夫、巴金等都是从小丧父,寡母将其拉扯大。

还有茅盾、丁玲、田汉、夏衍等。

从他们来看,单亲家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成为其成才的有利因素。

(3)关于港台文艺界明星中单亲家庭

现今港台文艺界明星中,许多人出身于单亲家庭者众多。例如,周杰伦、梁咏琪、李玟、萧亚轩、张曼玉、关之琳、梁朝伟、周星驰、伊能静、范晓萱……也都来自破碎家庭。还有帅气十足的F4,竟然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

(4)关于国外单亲家庭出身的名人

释迦牟尼、穆罕默德、 耶稣、亚里斯多德、哥白尼、牛顿、安徒生、马克吐温、莫泊桑、尼采、卓别林。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电影演员史泰龙、歌唱家埃尔顿.约翰也是出自单亲家庭。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个别的案例,没有说服力,下面在看一看国外首相与总统关于单身家庭的情况。

(5)这些年美国两届总统克林顿、奥巴马都来自单亲家庭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从19世纪开始到二战开始,67%的英国首相在16岁之前失去了双亲之一。

英国前首相·希思被英国政界誉为“政治巨人”,要知道,是一个单亲家庭出身,同时还是英国历史上从普通劳动家庭走向首相宝座的第一人,母亲是佣人,父亲是一名木匠,从小就读于备受英国社会歧视的公立学校。尽管作为首相,希思执政不到4年,但却被称为“将英国带进欧洲”的首相。此外,正是在他的任期内,英国与中国成功在1972年建交,在89岁高龄谢世。 

无独有偶,到目前为止45位美国总统中,12位,也就是27%的总统,比如,“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门罗,安德鲁·杰克逊,安德鲁·约翰逊,卢瑟福·海耶斯,詹姆斯·加菲尔德,格罗弗·克利夫兰,赫伯特·胡佛,杰拉尔德·福特,克林顿和奥巴马”等也在小时候失去了父亲。

对于,这些年美国两届总统克林顿、奥巴马都来自单亲家庭,网友说,看起来离婚式的教育不可怕,可怕的是夫妻在一起的争争吵吵对于孩子伤害最可怕!只要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理念正确,与双亲家庭的孩子同样优秀。

(6)关于科技界单亲家庭

有人统计诺贝尔获奖者的30左右%。

对于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某方面来说,如果,把它看做老天对孩子不公就是“绊脚石”,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是上帝送给孩子成长的礼物“垫脚石”。

上面,提到的单身家庭的孩子为啥如此优秀?

无论是单亲母亲,还是单亲父母,他们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2.单亲家庭:错误的家庭教育会导致“1+0=-1 ”的教育恶果

(1)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单亲家庭畸形产物

吴谢宇母亲谢天琴,是个很优秀的人民教师,严以律己,宽容待人,工作出色,同事关系容器,被领导认可,被学生喜爱,只是,性格有点孤僻清高,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

吴谢宇从“学霸”到“北大才子”,再到“弑母”,前面两个标签,让人羡慕的程度有多大,后面的那个标签就让人们的厌恶有多大,毕竟,弑母,本来就是禽兽不如的人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然而,这个禽兽不如的人,却还是个从“学霸”一路很顺利地走上“北大”的人,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同学眼里的好同学,父母、亲人眼里的有出息的孩子。

吴谢宇上大学的时候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自己好累。被捕后谈到杀死母亲的动机,他说这是为了让母亲解脱。

(2)青岛15岁单亲女孩弑母,冷静地把妈妈装进行李箱,守着母亲呆坐2天1夜

5月25日,山东青岛发生了一起15岁高一女生弑母的人伦惨剧,案件中的死者是一名离异女律师张某,45岁,而杀死她的是她的亲生女儿。5月26日,女孩被警察从家中带走。

45岁的张律师给女儿写的诗是这样写的:女儿是妈妈心底的忧伤,但依然想爱到极致。

今天我们反思这2起弑母案件,就会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

都是母亲。

一位是教师。

一位是律师。

都是单亲家庭。

都是知识女性。

都是外人眼中好的亲子关系。

母亲都是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

孩子都是处于青春期或青年早期。

孩子都是有预谋地杀死自己的母亲。

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学习好”。

(3)眉山一名“胆小”的13岁男孩:因琐事就杀害36岁的亲生母亲

2020年2月25日,四川眉山东坡区警方通报,当日0时许,13岁少年刘某某报警,称其将母亲卓某杀害于家中。经查,24日晚,刘某某因家庭琐事与母亲卓某发生争吵后将其杀害。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2020年2月26日,死者卓某叔叔告诉记者,案发地点在这对母子的住所,卓某的丈夫在7年前患癌症去世,刘某某由母亲独自一人抚养长大,“为了孩子考虑,卓某没有再婚,也没有谈恋爱。”

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家长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却得不到好的结果?

爱到极致,从母亲的角度看这是母爱,从孩子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占有和控制。

这些单亲家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伦悲剧发生?

一句话新闻,没有正确教育理念,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好了,下面我们回过头来看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相互拆台”怎么办?

十、“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解决夫妻教子“相互拆台”以及其他的问题

前面,我在文章开头曾经提到的结束毫无保留分享给读者朋友关于如何解决夫妻教育“相互拆台”问题的方法。

这些年来,我接到无数个这样大同小异的电话,都是由于夫妻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问题,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引起的。

2021年6月2日下午,一男同胞朋友给我分享一个新闻,那就是2021年“全国一季度离婚人数下降7成,专家称背后原因竟是离婚冷静期”。并且说,非常感谢我,要不是3年前我给他夫妻的“夫妻相处与教子契约协议书”,他们夫妻早已经离婚了。

为什么?

因为,她们夫妻打算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教育方面不一致导致的。

那是几年前一个博友,他在电话中向我诉苦——时时刻刻准备与妻子离婚。

我问他,为啥?

他说,在家里,他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老婆子一天到晚,只有见面都要吼他,下班的时候,想看点业务方面书,妻子说,看啥看,死脑筋,书呆子,看某某,还没有你的教龄长,人家吸烟喝酒打牌什么不会?现在不是当上你的领导吗?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妻子这些话,有时候在孩子们面前也是如此唠唠叨叨,根本就不尊重他这个丈夫,现在,孩子也看不起他这个没有本事爸爸,他们由于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常常争吵,有时候,妻子还要孩子当裁判,看一看我们谁都正确,让孩子听她的,不让孩子听我的,害的孩子无所适从,孩子的学习每况愈下,考试成绩不理想,已经成为学校里面的“差生”,现在内向痛苦不堪,希望我写一写关于妻子尊重丈夫方面的、支持丈夫学习教育孩子,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与如何统一这方面的教育博文,他想让妻子看一看,人家妻子如何尊重丈夫,如何教育孩子等,有一个与妻子理论的依据,最后他说,如果妻子还不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就必须离婚,实在不行,就来一个鱼死网破。

最后问我如何解决?

我告诉他,你可以与妻子签订一份“夫妻相处与教子契约协议书”,实在不行,可以在离婚也可以。

3天以后,同胞朋友与妻子商量以后同意我这个想法,如果想不通,就离婚,并且让我给他一个协议模块。

“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通过这几年是无数个家庭的实践证明,可以解决一些夫妻生活中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矛盾,有时候,一不留神离婚的事情就没辙了。

其实,未婚年轻人,准备结婚,也可以用“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规范夫妻双方的行为,可以起到防微杜渐,打预防针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化解正在发生矛盾等不愉快问题。

下面,我把是给他们“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方法与模块分享如下。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为了确保夫妻双方,在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的使双方友好互助,彼此本着平等自愿、相互真诚信任,互爱、互助、互敬的原则特制订“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

1.夫妻双方:尊敬父母,团结邻里

夫妻双方,要尊敬对方的父母长辈,不能对父母无礼,团结邻里。

2.夫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夫妻双方要坦诚信任,相互信任,真心相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得虚情假意,徇私舞弊。

并且,给予对方个人空间和自由,不得干涉。

3.夫妻双方:遇到分歧,和平解决为好

夫妻有争议等问题以及发生矛盾,要用和解的方式解决,不能生气,坚决不允许轻易说绝交,分手等刺激的话。若有此事,请自觉选择退出。

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则,不做矛盾冲突首发者。

4.夫妻双方:家庭教育孩子以谁为中心

教育孩子,应该以_________为中心。

现代社会里,男女平等,不在是“夫唱妇随,相夫教子”时代,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无论是谁主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好孩子,才是重要。

两个人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谁的对就听谁的,在一件事情上,谁更加擅长处理,就让谁去处理,家里面也要有一个核心,这样这个家才能更团结好,更加有力量。

事实上,就是夫妻关系再好,在教育孩子上再默契,到底是两个人,不可能时时处处全都意见一致。

夫妻双方有意见、有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完美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天衣无缝的配合,基本上是没有的。一句话,只有夫妻关系稳定,整个家庭才会和谐,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教育的生态环境”——“家和教育兴”。

所以,家庭教育谁主导,夫妻应该知道,“家有千人,主事一人”,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向盘谁掌握?

是丈夫为中心?

还是妻子为中心?

这是家庭教育孩子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因为“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同时,对于以谁为中心,夫妻双方也可以“竞争”,各自说一下自己的优势,谈一谈自己如何教育孩子想法?以及对方如何帮助在教育孩子出现的突发问题?

5.教育孩子:夫妻双方要“理念一致”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于是,在“生活”中,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见风使舵,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他还会利用夫妻之间教育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善于在矛盾的教育观念中“钻空子”,寻求“保护伞”,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制造点矛盾让夫妻之间吵架,知道什么时候给父母之间制造矛盾,而且会利用父母的矛盾,从中“渔利”。

别看孩子在家长面前唯唯诺诺、老老实实,但是家长一转身,他做的是另一套,甚至与家长背道而驰,他这种做法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在父母矛盾的漩涡中“习得”。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父母两人为讨好孩子相互拆台。

基于此,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也在私下讨论明白,统一口径。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不让孩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从中“渔利”。

6.教育孩子:夫妻双方方法失当怎么办?

如果,夫妻双方一方在教育孩子方法失当,一方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孩,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对方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

所以,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自己言行,绝不能正面冲突,如此,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情绪影响。

7.教育孩子:夫妻双方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夫妻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出现这种教育孩子理念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可以先以其中一人的意见为主,让孩子有一个可遵守的行为准则,然后趁着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好好沟通;夫妻双方应该互相尊重,尽快统一原则。

(1)夫妻双方,决不能当着孩面子以及长辈的面吵架。

(2)夫妻双方,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对方父母、指责对方父母。

(3)夫妻双方:无法解决问题时,寻求第三方,调解关系。

8.夫妻双方:家务分工、各司其责

(1)妻子可负家务责任部分:

A.做饭、清洗餐具及厨房清洁等

B.家庭大人和小孩子的衣物、床品的洗涤等

(2)丈夫可负家务责任部分:

A.采购等

B.家里的日常卫生

夫妻双方既然承诺,就要努力遵守。

(3)家庭收入与支出

A.家庭收入夫妻协商如何管理

B.家庭支出用记账本来记录

9.夫妻双方:发生矛盾,不要殴打谩骂

夫妻双方,在家里面或其他地方,遇事发生吵架时,不要殴打谩骂。

若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另一方摔门而出、离家出走或者却转身离去。

一方,若摔门而出、离家出走或者却转身离去;若得不到另一方谅解,后果自负。

夫妻双方均应重视及遵守诺言,双方由于特殊原因不能遵守,应及时告知对方并给与谅解。

以上“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根据情况的变化,可由一方更改,另一方有权利提出异议,共同签订合理新的承诺协议书。

10.本“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夫妻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___年__月___日

写道这里,关于如何家庭矫正孩子不良习惯,我们从制定“父母行为榜样”与“孩子行为准则”,到履行“父母行为榜样”、践行“孩子行为准则”以及夫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相互拆台”问题的解决,已经基本上解决家庭教育孩子、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等存在问题了。

今天,年轻的夫妻请记住,在夫妻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夫妻相处与教子承诺协议书”以后,相信你们一定会遵守各自的承诺,不会在孩子面前“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相互推卸”,如此,夫妻同心协力,共同教育孩子,这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甜蜜爱情中的“常青树”,而且,更是优质教育的中“学区房”。

所以,家庭教育,不管是以谁为中心教育孩子,无论是“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只有“唱"好教育孩子的主旋律,才能最终趋向于“夫妻共育、和谐相处、言传身教、健康向上、勤俭节约、邻里互助”家庭教育好环境,才能“让我们的家庭幸福,让我们的孩子成才。”

不过,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还有一个 关键性的问题、任何家庭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夫妻教育孩子,家里面的老人贸然“干涉、插手”,导致问题多多:有的父母与老人矛盾重重、有的害报警求助、有的还会发生意想不到悲剧,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非常棘手的教育难题?

敬请阅读————

第十二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中,长辈“横加指责”怎么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