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没有一个小学生可以拒绝的《孤勇者》为何这么火?

今年上半年最火的一首歌是什么?毋庸置疑,一定是陈奕迅的《孤勇者》。这首歌从去年火到今年,不仅是各大音乐综艺翻唱的常客,更成为儿歌天花板,在街头随便哼几句便能和所有的小孩对上暗号。

抖音话题72亿播放,网易云、qq音乐评论破10万。陈奕迅本人都没想到这首歌会成为他的养老保险,看这首歌火的程度,歌神已经锁定未来四十年躺着商演也能赚钱的养老路径。

全国的小学生对这首歌迸发出极大热情,无论是放学路上,还是拔河比赛输了,只要音乐响起,他们能立马跟上几句。有网友调侃:背书都没有那么认真过。陈奕迅本人也闻声赶来,亲自下场调侃,没想到自己唱了首儿歌。

在以往,六一儿童节上还能看到别的节目,今年25班里,22个班唱《孤勇者》,剩下的3个唱《踏山河》。一边感慨抖音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一边很想立马跑到街上朝着小学生唱“爱你孤身走暗巷”完成一次完美的对唱。

《孤勇者》被称为小学生必考歌曲,这群孩子对于这首歌的热爱近乎癫狂。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听到童声版《孤勇者》。更夸张的是,“孤勇者”已经取代老师、环卫工人,成为作文必备素材。既可以用歌词称赞五千年文明古国和革命勇士,又可以取代名人名言使用在作文开头。陈奕迅真是打了一首好牌啊,一首歌直接奠定了他未来二三十年的江湖地位。

一、拳打《逆战》

《孤勇者》为动漫《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为配合这部动画片本身的气质,这首歌走的是电子摇滚的路子。

同样凭借演唱该部动画剧集全球主题曲火爆全球的梦龙,也因为《Enemy》重回摇滚界巅峰。除了燃,这两首歌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达的主旨没有一味强调英雄的所向披靡,反而在诉说英雄可能是步履维艰的,做英雄也没有那么光鲜,但只要敢于抗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旋律和表达平易近人,而主题又更加落地,贴近平凡人,也就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孤勇者》这么火,并不只靠运气,其本身的实力也足够硬。和前几年大火的《逆战》一样,主题又热血又中二,在小学生中能够迅速传播开来。情情爱爱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还太过沉重和复杂,追梦、不放弃这样的正能量主题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何况那句“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足够直白,足够中二,堪称网络时代的金句。

上次看到一首歌如此备受小学生的推崇,似乎还是张杰的《逆战》。这两首歌都为游戏主题曲,都和战斗、荣耀有关。歌词热血、旋律上口、主题中二,《孤勇者》一脚踢翻《逆战》成为小学生的最爱,但本质上也不过是2022版的《逆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崇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主题曲,小学生热爱《孤勇者》不是因为听不懂,反而是因为听得太懂。尽管不分场合地高歌,也没有任何表演技巧,但里面全是真感情。

二、迷因绕梁

‍“迷因”的英语是meme,目前大众对“迷因”的主流认知是“网络梗图”,但这并不是迷因的真正含义。这一词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将其视为文化传播的单位:

“但如果你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这个贡献在世间的存活时间将远远超过你自身基因的延续时间,在你的基因被融入基因池后,它还可能会完好无损地存活很久。苏格拉底的基因可能已经消失在今天的世界上了,但正如威廉姆斯所说,又有谁在乎这件事呢?苏格拉底留下的迷因复合体(文化遗产)仍然强劲,相似的还有莱昂纳多、哥白尼和马可尼。”

按照道金斯的观点,基因总是在不断复制自己,尽可能地传播自己,而生物个体和种群,只是基因用来传播自己的工具。由此,他进一步提出“迷因”,用来指广泛流传于人类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迷因作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比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或者被小学生传唱的《孤勇者》。

《孤勇者》能够从去年火到今年,不外乎得益于网络迷因的传播和迭代。《孤勇者》自上线以来,被众多明星网红翻唱,席卷各大音视频平台。不仅如此,这首歌还成为各种宏大叙事混剪的官配bgm,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在各类向医护人员、公安干警致敬的视频中都使用了这首歌。这首歌不再只和《双城之战》或者《英雄联盟》相关,其指向了更宽广的意义空间。丰富的意指空间、贴近生活的歌词以及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这首歌的传唱之中。

《孤勇者》热度不减,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网络迷因现象。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当下的时代特征正是“模仿、混制、病毒式传播、浏览与分享的媒体生态”。社交媒体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激发了网友的能动性,模仿式参与传播成为风潮。大家跟风传唱、满大街找小学生对暗号,在短视频平台掀起一定的传播密度,进一步激发了网友的创作热情。

网络迷因靠的是传播者的自发传播,在社交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发表自己的观点,丰富了信息量,因此和每一次“网络迷因”事件一样,《孤勇者》的火也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好像全国各地一夜之间小学生都会唱这首歌了。

三、戏谑模仿

如果说《孤勇者》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小朋友,那么大朋友们在干什么?答案是在模仿小学生。在社交平台上,除了各位“不成熟”的大人在街头上拼命找人对暗号的视频之外,模仿小学生表演《孤勇者》的视频也很火。

打开各类短视频平台输入“孤勇者”,我们会看到一场全员狂欢。小孩子在用尽全力演唱,大朋友通过套用原本的叙述框架和表达方式,极尽手段进行二次创作。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戏仿”被定义为一种造就喜剧效果、滑稽效果以及荒谬效果的摹仿,或者一种低劣的摹仿。从词源看,“parody”来源于古希腊词语,其含义有二:一是讽刺性的玩笑式的诗句或者歌曲,二是在旁边吟唱的次等从属的歌曲。“戏仿”被看作是一种通过对原作的游戏式调侃式的摹仿从而构造新文本的符号实践。

在小孩眼中,“孤勇者”代表了梦想,但在各位网友的戏仿和拼贴下,“孤勇者”被重新赋予了意义,原本的热血和追梦的意义,早在各位的视频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嘲讽。

当然社交平台上,流量为王。很多时候大家的争相模仿,并非带有恶意,更多时候是为了博眼球、抢流量。

《孤勇者》为何在小学生群体中这么火?央视曾经做过一个采访,有的人说能从歌中感受到感受到奋斗、拼搏的力量;有人说听到《孤勇者》就全身充满了动力,我们都应该像孤勇者一样坚强,不怕任何风雨;知乎上有网友给出更直接的答案,那就是这首歌的一部分谱子,确实是符合儿歌的特征。

当一首歌的受众意外成为年龄较小群体的时候,就应该被嘲讽吗?当然不是。谁的青春不曾有过这样一段中二时期,前几年的《逆战》或者更远时期的《Butter-Fly》不都是曾是小学生最爱哼唱的歌曲吗?谁听了不热血沸腾呢?

不得不承认,能让小学生集体喜欢也是一种成就,况且能够成为“童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首歌一定不差。关于这首歌,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小孩子也能从中听出大道理。

大家在《孤勇者》的歌词里找共鸣,共同唱一首歌的状态总是好的。少年时期唱《孤勇者》,青年时期唱《海阔天空》,中年唱《山丘》,那就珍惜人生中永远陪你合唱的朋友吧。

注: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

关注【新德益新传考研】公众号,后台回复“搜狐”,免费领取《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教程》带读课,手把手教你勾划重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