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边会在京举办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边会在京举办

7月6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期间,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联合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边会,这是社会组织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框架下积极参与议题讨论、推进重要领域多边共同治理的具体举措。来自中外有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在此次边会上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贡献民间智慧。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是全球性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应当敬畏自然,珍惜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生态环境;认可环境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紧密联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这符合人类根本的利益诉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伊莎贝尔·多明戈斯大使阁下提出,我们需要大量沟通和共同努力,要采取根本和紧急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绿色和生态友好的世界,呼吁让每个人都致力于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李若弘主席指出,如何看待大气环境的全球化、健康化、人文化和现代化是对维护人权的挑战。如何统一意志,确定落地标准、发展金融经贸、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营造出一个“和平+1”、信用与利益平衡的氛围,有尊严和智慧的环境,要不迷真性、不忘初心。

受联合国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纳达·娜西弗委托,人权高专办环境与气候协调员本杰明·沙克特为本次会议发来了视频,呼吁各方加强合作,为保障基本人权,营造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作出积极努力。

边会代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分会秘书长邓之东呼吁,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极端天气增多,更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带来的气候灾难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共同敌人,所引发的食源性、水源性及传染性疾病威胁正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性灾难和疾病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健康权是人类的一项基本人权,必须将健康权置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必然是全球范围内潜在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传统环保企业要打开思路,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环保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促进高科技技术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指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中提到的环境权利,其中有一项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包括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三个方面,相信未来我们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会碰撞出很多新的合作机会,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改革和创新贡献民间力量。

近年来,通过与联合国系统、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我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展现了大国担当,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坚定地支持并倡导各国际、民间组织把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永续的课题。

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世界自然基金会肯尼亚办公室、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代表对重点政策、重要项目进行了讲解,围绕多个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及所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分享,为多元化、多样化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更多可行、可创新的方案。

此次边会充实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的相关内容,为更多有关机构和代表搭建了推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各方表示愿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 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