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 Miq. ex Havil.、华钩藤U. sinensis(Oliv.) Havil.、毛钩藤U. hirsuteHavil.、大叶钩藤U. macrophyllaWall.或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其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惊啼、妊娠子痫、感冒夹惊、高热惊厥、惊痫抽搐、肝风内动、头痛眩晕等症状[1]。钩藤含有黄酮、生物碱、香豆素、三萜酸等多种成分,其中生 物碱为主要活性成分[2-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钩藤具有降血压[4-5]、镇静催眠和抗老年痴呆等作用[6-7]

钩藤的代谢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中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国内王英峰等[8]最早开展了钩藤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小鼠ig钩藤碱2 h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目前钩藤的组织分布研究,大多为生物碱单体的研究。例如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开展钩藤碱在兔体内的组织分布[9-10],结果显示钩藤碱在家兔体内吸收快、消除快、动力学呈线性等特征;其他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也表明,钩藤碱的体内过程具有吸收快、消除快的特点,且在肝脏、心脏、脑、 肺组织、肾组织等器官中均有分布[11-12]。然而关于钩藤的体内组织分布研究较少,需要构建高灵敏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用于体内钩藤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在中药体内的多成分定量研究中,常使用QqQQ-trap的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待测物去溶剂化带电后通过Q1对母离子进行筛选,在碰撞池q2进行二级碎裂,随后在Q3中对子离子进行筛选[13],与其他方式比较,MRM模式对待测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已广泛应用于药材中微量成分或体内成分的定量研究。本研究构建了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组织中的7个生物碱,并应用于钩藤的体内分布研究,明确钩藤生物碱类的成分体内分布规律,为钩藤的药物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

1.1 药材

1.2试药与仪器

Agilent 1290 infinityII串联Agilent Triple Quad 6495(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液相系统包括二元泵系统、样品管理器与色谱柱管理器;IKA ® VIBRAX VXR BS25 型涡旋混匀仪(德国IKA公司);2200型超声波清洗仪(上海睿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氮吹仪(美国Organomation Associates. Jnc公司);BT25S型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

1.3 动物

2方法

2.1对照品与钩藤水提物的制备

精密称定对照品钩藤碱、异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和内标,用纯乙腈溶解获得1 mg/mL溶液备用。用纯乙腈对对照品溶液进行稀释,获得标准曲线不同质量浓度点与质控样本的储存液,于4 ℃保存备用。

称取钩藤药材100 g,加入1 L去离子水,浸泡30 min后用武火煎煮至沸,转文火煎煮30 min后滤过,获得煎煮液,连续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减压旋蒸浓缩后冷冻干燥,获得钩藤水煎液冻干粉。

2.2给药和样品制备

钩藤水煎液冻干粉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溶解。大鼠ig钩藤水煎液(1 g/kg)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4 812 h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后,分别摘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于液氮中淬灭后,于80 ℃保存备用。

由于化合物在组织的整体空间分布情况不同,为尽可能降低取样不均匀引起的误差,故取样为不同时间点下相同组织的同一部位,如心脏的心尖位置、脑的左侧部分沿外侧矢状面切割、左肾的左下方位置、肝脏的三角叶部分等。精确称定各组织100 mg,按照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匀浆6 min,每匀浆20 s间隔10 s,即得组织匀浆液。取组织匀浆液100 μL置于离心管中,加入5 μL内标溶液,涡旋均匀后加入1 mL醋酸乙酯溶液,涡旋3 min后,1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900 μL上清液氮气吹干,随后在离心管中加入100 μL乙腈复溶,超声5 min,涡旋3 min1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样。

精确称定各空白组织,按照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进行匀浆。取组织匀浆液95 μL加入5 μL的标准曲线溶液或质控样本溶液,然后加入5 μL内标溶液,其余操作同样品制备方法,即得标准曲线与质控样本。

2.3色谱与质谱条件

2.3.1 色谱条件Phenomenex Kinetex ® EVO C 18 色谱柱为(100 mm×2.1 mm2.6 μm),流动相为0.1%氨水(A-乙腈(B),梯度洗脱:00.1 min10% B0.15 min10%25% B513 min25%40% B1315 min40%50% B1519 min50%95% B1922 min95% B。柱温35 ℃;体积流量0.4 mL/min

2.3.2 质谱条件ESI 源;正离子模式;数据采集模式为MRM模式。分别对待测物进行离子对优化,离子对参数见表1,其他参数为:干燥气温度200 ℃;雾化气压力35 psi1 psi6.895 kPa);干燥气体积流量14 L/min;毛细管电压4000 V;鞘气温度250℃;鞘气体积流量11 L/min;喷嘴电压500 V。仪器控制、质谱参数优化、数据采集与数据后处理使用Agilent Masshunter Workstation Software 9.0软件。

2.4 方法学考察

根据FDA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南的指导意见进行LC-MS/MS定量的方法学考察[18]。通过各组织间基质效应比较,发现质控样本在不同基质中无明显的基质效应影响,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随机选取肝、心、脑3个组织进行方法学考察。

2.4.1 专属性考察专属性是指在相同保留时间范围内,空白基质中相应位置的空白峰面积应小于待测物最低定量限(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LLOQ)的20%,内标小于5.0%

2.4.2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是指在生物样品评价过程中,生物基质对不同浓度点样品的测定值浓度影响是否一致,其考察方法是比较3个不同质量浓度的质控溶液在含有和不含有基质的样本中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

提取回收率是指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在样本提取前后加入质控样本,比较不同浓度点差异变化。

2.4.3精密度与准确度考察精密度与准确度包括日内精密度、日内准确度、日间精密度与日间准确度,用于考察仪器的稳定性。日内精密度与准确度是比较在连续进样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点的组内值变化大小以及与理论值的差异大小,包括LLOQ、低浓度质控(lower quantity controlLQC)、中间浓度质控(middle quantify controlMQC)与高浓度质控(high quantity controlHQC4个部分,LQCMQCHQC组内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应小于15%LLOQ组内RSD应小于20%,质控样本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relative errorRE)应小于15%

日间精密度与日间准确度是考察连续3 d进样的测量值之间的变化以及与理论值的偏差,要求连续3 d 3个质控样本的RSD应小于15%LLOQRSD应小于20%,不同质控样本的RE应小于15%

2.4.4 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包括室温4 h稳定性、自动进样器24 h4 ℃)稳定性、冻融3个循 环稳定性(20 ℃)和短期稳定性(20 ℃放置7 d)。考察方式为将空白组织均浆液分别与不同浓度质控样本进行混合,加入内标溶液后混匀分别于室温放置4 h20 ℃放置1周以及冻融3个循环,冻融循环每次大于12 h,自动进样器稳定性为质控样本处理完成提取、吹干和复溶等过程后置于自动进样器24 h进样。各浓度点的RE应小于15%,组内RSD应小于15%

3 结果

3.1方法学考察

3.1.1线性范围根据预实验结果与质谱检灵敏度确定定量线性范围,线性结果见表2。在除肝脏组织以外,异去氢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在不同组织中的线性范围为12500 ng/mL,异去氢钩藤碱与钩藤碱的线性范围为0.51250 ng/mL,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和缝籽嗪甲醚的线性范围为0.05125 ng/mL。在肝组织中,去氢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线性范围为15000 ng/mL,异去氢钩藤碱与钩藤碱的线性范围为0.52500 ng/mL,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和缝籽嗪甲醚的线性范围为0.05250 ng/mL

3.1.2专属性考察心、肝、脾、肺、肾与脑组织待测物保留时间位置均无明显色谱峰,表明方法专属性较好(图1)。分别在不同组织的线性最高点后进样空白,空白中均未发现7个生物碱和内标,表明该方法无残留效应。

3.1.3基质效应与回收率选取心、脑、肝3个组织进行基质效应与回收率考察,结果如表34所示,在3个组织中,7个生物碱的基质效应为86.43%118.8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7个生物碱与内标的回收率为76.28%99.37%,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3.1.4精密度与准确度选取心、脑、肝3个组织对钩藤7个生物碱进行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如表56所示,7个生物碱的日内精密度、日内准确度、日间精密度、日间准确度均在接受范围内(±15%)。

3.1.5 稳定性选取心、脑、肝3个组织对钩藤7个生物碱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如表710所示,表明生物碱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室温4 h稳定性、自动进样器24 h4 ℃)稳定性、冻融3个循环稳定性(20 ℃)和短期稳定性(20 ℃放置7 d]较为稳定,均在±15%以内。

3.2 检测结果

基于构建的定量方法对钩藤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7个生物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文献报道钩藤中的主要成分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和去氢钩藤碱。药动学报道表明,大鼠ig钩藤后血浆中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异钩藤碱与钩藤碱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4-15]。组织分布结果与文献报道数据相对应,可以观察到在各个组织中均为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其次为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均远高于其对应的异构体钩藤碱与异去氢钩藤碱;3个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在各组织中均含量最低。比较不同组织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可以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与肺部,而相比较,脑中各生物碱的含量均比较低,推测是血脑屏障限制了生物碱进入脑部,但是缝籽嗪甲醚在脑部的含量比其他成分高,可能是其发挥神经系统作用的基础。

各组织中生物碱浓度随时间变化轮廓(图3)与药动学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ig钩藤水煎液冻干粉15 min左右各组织即达到最高浓度(Cmax),说明生物碱的吸收速率快,并能够迅速达到各个组织。肝脏中部分生物碱在给药1 h时含量出现双峰现象,与肝脏比较,在心、脾、肺、肾中,部分生物碱成分(异钩藤碱)浓度降低的速度较慢,两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在给药12 h大多组织中的生物碱含量低于LLOQ,说明钩藤生物碱在体内能够被 迅速代谢。

4 讨论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对钩藤中7个主要吲哚生物碱的LC-MS/MS定量方法,采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的MRM模式进行数据采集,并应用于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本研究中使用的生物碱对照品溶解在乙腈溶剂中稳定性良好,且长春胺作为常用内标同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9-20]。通过对多个组织进行方法学考察更具可靠性,且结果显示该方法下生物碱在各组织中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以及稳定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各成分在各组织中线性关系良好,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大鼠ig钩藤提取物后,分析不同时间下的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7个生物碱含量变化。从不同时间各组织生物碱含量变化方面分析,发现 分布在6个组织中的多数生物碱能够在1 h内均快速达到最高浓度,表明生物碱能够通过肠道-血液-织的路径快速转移至各组织内。随后在给药12 h后大多数组织中生物碱几乎代谢完全(含量低于LLOQ),说明钩藤生物碱具有吸收快、代谢快的特点。

从不同组织含量方面分析,生物碱主要在肝脏蓄积,尤其异钩藤碱和去氢钩藤碱含量最高,并在1 h内含量持续分布较高,其次分布依次为肺>肾>脾>心>脑。比较不同组织中钩藤生物碱的含量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表达出最高的浓度含量,其次为肾,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10],推测是因为肝脏为生物碱的主要代谢部位,肾为排泄部位,在单体注射给药的相关实验中也观察到肺部的蓄积效应,生物碱肺部的蓄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需要重点关注。而在脑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低于LLOQ,虽然缝籽嗪甲醚在钩藤药 材中含量较少,但是组织分布中仍能看到在脑中的分布,与文献报道缝籽嗪甲醚更容易入脑结果一致[16],并且Yang[17]发现缝籽嗪甲醚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说明缝籽嗪甲醚能透过血脑屏障,可能是钩藤发挥神经系统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为钩藤生物碱可以对中枢神经、脑缺血保护作用的药理活性提供了一定的体内数据支持,值得进一步研究。钩藤中7个主要生物碱的定量方法开发和组织分布研究,对钩藤生物碱靶向给药和体内代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