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上海援青】上海医疗援青:谱写护佑健康的果洛乐章

(来源:果洛州卫计委)

原标题:【上海援青】上海医疗援青:谱写护佑健康的果洛乐章

孙金峤院长在诊治患者。

邱筱炜医生日常查房。

青海省中医院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正在义诊。

牧民为高兴亮医生赠送锦旗。

刘炎医生指导科室建设。

果洛州医疗信息远程诊断

果洛州人民医院医技楼

青海省果洛州人民医院新建成的影像医技楼里,“搬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再过不久,这栋上海援建的新楼将正式运营,果洛州首台磁共振设备也将投入使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新的大楼,新的设备,彰显着果洛州人民医院迈上新台阶的决心。2019年,上海开始派遣援青医疗专业人才定点驻扎果洛州人民医院。以州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为支点,他们逐步撬动州人民医院的发展,并带动果洛全州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共同发展。

“这3年,因为长期处于高原缺氧环境,我们的头发少了、白了,血压、血脂高了,每人每天至少要吃5种药。有人开玩笑,说我们1年老10岁,但看到当地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因我们的努力而重获健康,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果洛州卫健委副主任、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孙金峤说。

“软硬兼施”

建家门口的三级医院2019年7月,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抵达果洛州。此前不久,根据果洛州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果洛州人民医院计划利用3年时间达到三级乙等医院。

“难度不小。”孙金峤回忆,当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就摆了1张床、1个氧气瓶和1台监护仪。

该从何处着手?经过调研,4名援青干部决定对照三级乙等医院建设标准,从头开始,稳扎稳打,一步步助力当地医疗水平提高。

建章立制,首当其冲。

“过去,州人民医院事无巨细,哪怕是换一把门锁,都需要院长签字才可以推进。”孙金峤说。

在沪青两地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完善了25项规章制度,包括医院用章制度、办公会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等,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等12个委员会,使医院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工作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此后,沪青两地干部开始着手规范医院科室设置——建立人事科,规范人员管理、人才引进、人才发展等工作;建立科教科,统一管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工,理顺条块关系,厘清职责边界;建立病理科,严格落实上级单位对于病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通过采购设备、选派进修等方式强化科室能力,让病理分析真正成为临床医生的“眼睛”……

根据新科室的新需求,果洛州人民医院同步实现所有中层岗位重新竞聘,打破以往的“任命制”,转而以业务考试、面试选拔人才,让能者脱颖而出。2020年4月,医院科室调整及人员调整全部完成,其中,有8位曾是临时聘用人员的护士成了科室副护士长。

一揽子改革,激活了州人民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上海援建的影像医技楼建设项目、手术室和急救中心改造项目、制氧站项目等纷纷落地,一批批崭新的设备陆续入驻。老百姓频频点赞:“原本要去西宁看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了。扎西德勒!

”伴随着果洛州人民满意度提升的,还有当地医护人员的信心。

在医学界,出生体重等于或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统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此前,受限于医疗条件和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果洛州当地尚未有体重低于1000克早产儿救治成功的先例。

2019年10月,一名孕32周、出生体重仅98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呱呱坠地。由于出生过早,患儿吸吮反射极差,消化功能也不完善,不能主动进食。面对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小生命,孙金峤带领团队决定放手一搏。他们通过静脉注射提供营养支持,再一毫升一毫升地增加喂奶量。终于,在医护人员日夜监护下,患儿体重一克一克地开始增长。几天后,患儿顺利出院。

有了第一例的成功经验,往后的救治策略就有据可循,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也更加沉着冷静。现在,州人民医院组建了妇幼健康服务专业团队,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团队成立以来,又成功救治了多例体重低于1000克的早产儿。医院创建了新生儿科,实现果洛州零的突破。

目前,州人民医院已经通过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复评。

“智慧”赋能

让“看病难”成为历史

2021年10月15日,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龙尕尔村,高原的冬天已经来临。突然,村民斗巴吉已经怀孕3个月的儿媳妇腹痛难忍。他立刻联系上了甘德县青珍乡中心卫生院。

20多分钟后,救护车抵达。下车后,院长德桑泰迅速拿出车载血压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和检查;副院长依拉打开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百公里外,州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立刻通过远程视频指导检查……一切井然有序。1个多小时后,急救医生排除流产可能性,诊断此次腹痛为肠梗阻,并制定适合孕妇的救治方案。

“要是在从前,这根本想都不敢想!”果洛州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杨毛吉说。曾几何时,从村卫生院到州医院的路途是一条遥不可及的“天路”。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对于许多患者,尤其是需急救的突发疾病患者而言,这段几小时的旅程往往意味着抢救黄金窗口期在逐渐关闭。有些患者选择去省城或外地的知名大医院,但往往费时又费钱,舟车劳顿有时还会让病情加重。

借助援青力量,果洛州不仅落实“每年在每县建设一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计划,还借鉴上海影像云经验,搭建“智慧医疗云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查询到所有已接入的各级医疗机构数据,也可以进行远程医疗,由州人民医院医生进行远程诊断。若确实碰到难题,还可以联系上海的医院提供实时帮助。截至目前,“智慧医疗云平台”总服务量已超2万人次,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果洛州人民医院及果洛州6个县,可以与青海省、上海市的34家三甲医院联通,开展远程培训、远程诊疗。上海医生,触“屏”可及。

针对果洛州常见的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州人民医院于2019年9月建起胸痛中心,织起了另一张“救治网络”。以胸痛中心为核心,果洛州所有乡镇医院全部纳入“网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刻进行现场急救。在广泛应用远程医疗等手段的同时,还建立了标准化治疗方案,并开展专业培训,确保急救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抢救,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据统计,胸痛中心成立以来,2020年成功救治21名心梗患者,2021年成功救治72人。

现在,走进州人民医院,“智能”随处可见。除远程医疗设备外,州人民医院还在援青力量的推动下完成医疗信息化升级,通过了国家四级电子病历评级,方便群众就诊。同时,也实现了电子支付,并开设门户网站进行医学知识科普,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

做好“传帮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上海曼巴(藏语,意为医生)!帮帮我!

”2019年7月,果洛州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拿着今日拟手术患者的心电图,急匆匆找到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心内科医生邱筱炜。仔细一问才得知,当时州人民医院还没有出具心电图报告的专业力量,基本的心电图检查全凭机器“自动”报告,准确率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各科室,尤其是外科、麻醉科等日常工作。

这件事情深深触动了上海医生。此后,在通过“软硬兼施”“智慧赋能”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他们格外重视智力帮扶,注重医疗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为果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根据排摸情况,4名上海医生决定“一人带一科”,即每个人负责1个科室,定期讲课,并开展讲解式查房,由学术委员会监督教学质量;重点培养1到2名基础条件较好、对专业兴趣浓厚的科室医生,以其为“带头人”,推动整个科室能力提升。以新设立的心电中心为例,在邱筱炜的倾囊相授下,科室医生如今不仅能熟练开具心电图报告,还能独立完成心超检查。心电中心成立后,第一年就筛查出几十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年龄最大的超过40岁,且已经出现了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所幸,检查出来后,病人可以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2020年12月10日,果洛州首个“博士工作室”——“孙金峤博士工作室”正式成立。以科研课题为驱动,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不仅了解了最前沿的医学技术与理念,更培养了搞科研的兴趣。截至目前,已培养12名技术骨干,1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2021年,孙金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聚焦果洛当地常见疾病,上海援青干部积极牵线搭桥,邀请上海医疗专家团队赴果洛开展巡回医疗,以“实战”带教学。2020年,上海市巡回医疗队共完成先心病患者筛查400余人、唇腭裂患者筛查50余人,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20学时,完成9例先心病患者、7例唇腭裂患者赴上海手术救治。2021年9月,上海市卫健委领导带领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上海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29名医疗专家来果洛州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共义诊患者1200余人。

“果洛海拔高、光照强,白内障患者特别多。过去,我们医院没有眼科医生,碰到白内障患者往往束手无策。自从有了‘久治光明行’,每年我都盼望着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带队来到这里。从一开始的跟台打下手,到如今的独立操作,是曹主任教会了我这一切。我要把上海的技术学会学精,服务自己的父老乡亲。”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桑昂措说。现在,“久治光明行”已经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医疗项目,甚至果洛州附近黄南州、阿坝州的百姓都会慕名而来。

“请进来”还要结合“送出去”,相关激励机制建立,鼓励果洛州医护人员赴外省进修,并根据进修年限签订相关协议,确保人才能够回到果洛,服务当地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近两年,有超过70名当地医生赴外省市进修。

沪青情深 逐梦前行向未来

在西宁,另一批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也在发光发热。

“患者女性,81岁,3天前出现腹部疼痛不适,近两日疼痛明显加重,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建议进一步诊断治疗。” 2019年末,青海省中医院接诊一位由青南支医医疗队从玉树州曲麻莱县转诊而来的患者。经检查分析,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发作、胆总管扩张,需要进行手术。

上海援青医生张成刚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奋战4小时,为该名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青海省中医院首例“‘双镜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2019年7月,中组部援青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组团式帮扶青海省中医院项目正式启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成刚报名加入了该项目。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像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这类的手术,一直是青海省中医院的瓶颈。如何破题?围绕提高医疗质量、提升中医内涵、强化科室建设等方面,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青海省中医院高质量发展。

此后,张成刚又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了多种涉及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微创新技术的手术,有力提升了青海省中医院的口碑。“现在,就算在本院工作,也能达到在东部大医院进修的效果了。我一定好好跟着上海老师学本领,努力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和幸福。”一位青海省中医院年轻医生说。

除带领当地医生开创一系列“首例”手术外,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也帮助青海省中医院建立卒中中心,并将中西结合推进MDT诊疗(即“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带到了当地。在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的推动下,3年来,青海省中医院共有200人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各家附属医院进修,青海省中医药系统相关管理骨干近100人分三批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培训。

针对西宁当地海拔与气候特点、高原人群特点,上海援青医疗专业人才还持续开展高原中医药研究,创建青海省中医院“高原中医”品牌,并推动青海省中医院开设高原睡眠门诊、男科门诊。

“我们也在探索开设预适应门诊,用中医药帮助往返高低海拔地区的人们平稳度过适应期,减少高原反应、‘醉氧’等带来的伤害。但无论何时,规范都是最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与当地医生探讨规范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成熟的流程,进一步促进高原中医高质量发展。”上海援青干部,青海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亮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此时,正是果洛州全年最寒冷、空气含氧量最低的时节。放心不下果洛州人民群众,在沪休整的孙金峤放弃休假,于大年初三赶回果洛,指导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沪青情深、守望相助的温馨画面处处可见。2022年4月,青海疫情期间,朱亮带领青海省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和第四批援青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共同奋战,并作为专家组组长推动中医药在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应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当时,也是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一箱箱装满青海人民情谊与祝福的抗疫物资、生活物资奔驰千里抵达上海。

奔腾不息的长江,将青海与上海紧密连接在一起。同饮一江水,互助同发展,沪青两地人民将继续携手逐梦,步履不息。

来源:上观新闻

更多精彩文章:

■ 关爱女性 呵护健康—果洛州举办妇女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

■ 果洛州召开医疗乱象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

■ 结核病预防宣传片

■ 病毒性肝炎预防宣传片.mp4

■ 艾滋病病预防宣传片

■ 包虫病预防宣传片

■ 果洛州疫情防控宣传片一(藏汉双语)

■ 果洛州疫情防控宣传片二(藏汉双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