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专题|“问政面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原标题:专题|“问政面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义商智库,一座城市的智慧

|课题研究|战略顾问|发布报告|编制榜单|

编者按:7月1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这一主题,组织开展“问政面对面”活动。

义乌市委书记王健出席并讲话。市长叶帮锐参加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政主持。

会上,部分金华市、义乌市人大代表,部分镇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会代表,传统制造企业代表与市发改局、经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问政”,聚焦助推传统产业转型主题,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谋划举措,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义乌市委书记王健发言摘要: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共商义乌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市场建设40周年,40年实践证明,从“鸡毛换糖”走出来、闯出来的传统产业是我市发展之本、市场之源。传统产业转型是产业发展所需,是经济稳进提质绕不过去的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想尽办法引导、帮助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传统产业存在优势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发展预期减弱等问题。特别是受疫情防控、中美竞争、俄乌冲突、原料上涨等外部因素影响,正面临着订单缩减、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发展困局,正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7月12日,省委袁家军书记带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奕君和部分省直部门领导到义乌调研,走访调研了晶澳太阳能科技公司、义陆航国际供应链公司、一米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促佳贸易公司和瞻芯电子科技公司。袁书记要求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袁书记强调,企业要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拓宽视野、超前谋划,积极布局前沿领域和技术,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意思就是要转型、要创新、要求变。

上半年,市人大主动作为、谋划在前,拿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传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刚才大家围绕义乌传统产业发展,分别就惠企政策、有机更新、要素保障等企业关心关注的领域,与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讨论。各位代表提出的很多问题,对义乌传统产业发展的情况摸得很透、看得很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符合义乌的实际。要把这些好意见、好建议、好对策认真吸收,提出的问题要清单化量化闭环。在大家讲的基础上,我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把握机遇,牢牢锚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紧扣时代脉搏,观大势识大局,把准脉开良方,找出实实在在的方向、目标和项目,才能决胜未来。

(一)要深刻把握省委“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11个重要遵循之首,把“创新制胜”作为未来五年“推进两个先行”的五大工作导向之首,把“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作为十大任务之首,省委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袁书记来义调研,反复强调创新驱动,勉励企业坚持创新制胜、创新驱动,用创新破解各类发展瓶颈和不利因素。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发展大势,坚持创新制胜,深入推动市场升级、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迭代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凤凰涅槃,努力在未来发展中拼出一片新天地。

(二)要深刻把握省委对金华提出的“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开放发展。省委对金华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这是省委站在全省发展的全局视野和未来谋划的宏观方位上,赋予金华的新定位、新使命。同时,还提到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国贸改革、自贸区、市场采购、义甬舟、义新欧、“四港联动”等与义乌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袁书记在义乌调研时,专门指出义乌是内陆开放高地,要求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发挥自贸区、数字经济、小商品等特色优势和战略叠加优势,大力支持供应链模式创新,创新拓展更多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式,提升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竞争力,加快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让数字贸易在稳外贸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挺进,加快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内陆开放样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传统产业发展放在全球布局中去思考,坚持以贸促工、贸工联动,跳出义乌发展义乌,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做大做强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和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争取RCEP示范区挂牌,努力为更多传统产业走出去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要深刻把握省委坚定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重要任务,加快数字变革。当前,数字变革正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去年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138”战略,其中把数字化改革设定为今后三大赛道之一,把智造集群作为8大新场景之一。袁书记在义乌调研时要求我们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数字化手段对有条件的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打造一批针织服装、袜业等行业标杆智能工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由追赶者向领跑者迈进。

二、加大赋能,切实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难题促发展。要树立“传统产业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的理念,聚焦传统产业面临的重大、共性、高频问题,加强制度政策供给,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扫清障碍。

一要解决好规划引领不够的问题。除服装行业相对集中外,袜业、化妆品、饰品、工艺品等行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尚未形成。要对全市老旧工业园区进行全面摸排,抓住工业有机更新契机,实施空间重构,加快传统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要从义乌产业基础出发,统筹考虑与小商品市场契合度、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等因素,进一步明确义乌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和布局方向,加快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要解决好订单减少、产能下降的问题。今年企业普遍反映订单缩减。要按照袁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最大程度发挥数字贸易在稳外贸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围绕自身特色,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抢通道、抢订单、抢发展能力。要关心关注企业发展,特别是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抗压能力弱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依托“万名干部助万企”等活动,综合集成全市优势服务资源和力量,合力破解影响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多出实招硬招好招,通过组织参加境外展、网上交易会等方式,为企业多渠道抢抓外贸订单,为企业营造开放、协同、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助推传统产业稳进提质。

三要解决好发展后劲不足、动力偏弱的问题。我市传统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俗话说,三流企业造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要围绕纺织、服装制造等重点行业实际,搭建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扎实推进技能人才增量提质工作,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研发、设计、管理、销售人才。要进一步抓好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和认证实施,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由无牌、贴牌向有牌、名牌、定标准转变。要加快小微园高质量发展,统一规划建设一批传统产业园区,切实解决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对发展空间的急迫需求。

四要解决好土地要素保障的问题。年初,人大调研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反映土地要素保障问题。要按照“工业用地只增不减”原则,对部分有实力的优质企业,每年拿出一定的土地指标单独直接供地安置,解决好历史欠账。要加大低效用地整治力度,加快机场路两侧、国贸大道城店路区块集中连片整治,腾出发展空间。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积极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

五要解决好政策支持的问题。要开展政策跟踪问效,加快涉企政府补助补贴类政策兑付效率,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惠企。要根据传统产业不同行业领域特征,持续谋划和出台一批高含金量、有针对性的惠企政策,杜绝“不精准,撒胡椒面”。要完善企业降本减负长效机制,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全力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六要解决好工业有机更新顾虑多的问题。推进工业有机更新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根据都市区城市建设标准,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多样性政策有序推动,统筹把握好工业有机更新节奏和力度,加快推进石桥头区块有机更新试点,全面推进上溪工业区块等其余区块工业有机更新。

三、真抓实干,加快汇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大合力。要积极调动激发各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事争一流、干就干成的决心和姿态,广聚合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快推动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势成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要强化联动协同。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之间要加强配合,进一步加大一线调研,全方位对接传统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需求,系统谋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政策、举措,形成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大培训和宣传引导,多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案例剖析、外地学习等活动,以案促转,激发传统产业变革基因,消除企业“不愿投、不敢投、不能投”“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的顾虑,主动求变、主动应变,勇于尝试、开拓创新。

三要强化双向激励。要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篇文章一起做,用好低效用地整治、亩均论英雄等措施,既为优质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最大支持,又让那些自甘落后、不愿转型升级的企业淘汰出局。

同志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马上做、要做好的“必答题”。要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扎实开展“三服务”工作,深入分析当前传统产业生产运营、市场拓展、创新研发等情况,拿出更多要素资源、更多惠企政策,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

各位代表、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夕阳产业,落后的只有技术、工艺、装备、产品、模式和理念。希望广大企业家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及袁书记来义调研指示要求,放眼全球,着眼创新,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做精主业,做大实业,深耕市场,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铸就新辉煌。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传统产业发展,竭尽全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营造最优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做你们逆势而上、乘风破浪的坚强后盾。

义乌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成长起来的,义乌企业家的血液里也都有这种基因,我相信义乌肯定能够在传统产业转型中闯出一条“血路”。 (王婷 整理)

义乌市长叶帮锐发言摘要

第一次参加人大“问政面对面”活动,我觉得现场互动氛围非常好。尤其是各位人大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跳出“小家”为“大家”、跳出“小局”为“大局”、跳出“小我”为“大我”,跳出义乌发展义乌,精准把脉、切中要点,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氛围好,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政府部门正面回应人大代表、企业家关注的堵点痛点难点,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二是选题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市场,是政府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如何尽快破题,是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三是思考深,各位代表深入实际、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精准聚焦,充分体现了代表们的高素质、高水平,展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担当与情怀。市政府将进一步梳理研究,坚决落实。根据活动安排,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传统产业劳苦功高。

传统产业是市场传奇的重大贡献者。围绕市场,我们培育了无缝织造、袜业、饰品、化妆品、服装服饰、工艺品、拉链、日用品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无缝织造、饰品、袜业等市场份额达到全国70%、70%、30%。传统产业也反哺支撑了义乌市场持续繁荣。2021年,义乌本地商品占比达到31.1%,成交额占市场总额的40%以上。传统产业是行业发展的有力引领者。目前,我市形成了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256项。如双童吸管主导了吸管的国际标准制定;易开盖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环龙科技研发的化学机械抛光垫项目,解决了芯片制程“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传统产业是城乡融合的主要推动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集聚了超4万家传统企业,吸纳了近50万人就业。2021年,传统产业贡献了14.6%的税收、9%以上的GDP、44%以上的城镇就业。

第二层意思:传统产业任重道远。

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我市传统产业也碰到了发展瓶颈,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构成冲击。广大企业家要有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目前,我市传统产业主要存在八方面短板。一是规模体量小。十大行业中排名第一的无缝针织产业,规上产值远低于兄弟县市龙头产业。传统规上企业数占全市规上企业数94.3%,但2021年规上产值仅占全市规上总产值46.2%。二是产业层次低。整体以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截至今年6月底,仅24家企业拥有“品字标”自主品牌,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比重不大,且缺乏知名度高的驰名商标。三是亩均税收低。去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纳税额10万元以下占比高达92.4%。四是标杆效应弱。产值超10亿元传统企业仅4家。同时,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五是创新能力弱。2020年R&D经费支出低于我省先发地区,占GDP比重均低于金华以及全省平均水平。六是产业分布散。传统产业大多由家庭式小作坊发展起来,较难形成集聚、集约发展效应。七是数字赋能不快。饰品、化妆品等优势行业数字化改造尚未破题。八是用地供给不足。2018年—2021年,我市“标准地”出让工业用地中传统产业仅占7%。同时,仍有较多符合安置条件的高税无地企业未安置。

第三层意思:传统产业路在何方。

传统产业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再创辉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突出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政府系统将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支持下,和企业家同心同向、同力同行,以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为工作载体,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壮大相结合,扶持中型企业加快转型裂变,加大培育小微企业,推进小升规、规上市,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蝶变跃升。一是头雁培育行动。招引和培育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三年内新增10亿产值传统企业8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6家以上。同时实施“凤凰计划”,力争5年内新增多家上市公司。二是数字引领行动。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小商品大工厂”,培育一批数字化改造标杆示范企业。三是创新制胜行动。加快开发建设双江湖科教园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创新要素、人才要素。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迭代人才新政3.0版,构建人才服务最优生态,全年新增大学生3万人以上、技能人才1.8万人以上。四是集群抱团行动。迭代打造小微产业园3.0版,未来五年谋划建设23个小微园,占地3300亩左右,引导传统企业破散促聚、能入尽入。五是品牌提质行动。大力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力争三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20家以上。六是政策赋能行动。聚焦传统企业转型的共性问题、高频事项,深度谋划一批精准高效的政策,简化兑现手续,推动直达快享。七是环境优化行动。坚定不移补短板、破难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让传统企业放手做大做强。八是要素保障行动。加快工业有机更新,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亩建设用地安置高税无地企业。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用电用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总而言之,政府始终同人大代表、广大企业家坐在一条板凳上,借今天的机会再讲三句话。第一句,传统企业是义乌市场发展的英雄,政府部门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帮助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第二句,希望广大企业家保持定力、争创一流,在义乌这块创业福地、旺地上,打造百年企业、百年老店。第三句,在传统产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政府部门要果断出手、雪中送炭,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家没有后顾之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就简要说这些,感谢大家! (谭祉潇 整理)

提问代表:周福云(华灿光电名誉董事长、英特来光电董事长)

【整体概况】传统制造业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更是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重要支撑和保障。请问经信局,当前我市传统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如何?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传统产业将如何进行规划和布局?

经信局答:义乌近几年传统制造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产业提质态势明显。2021年,全市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产值537.63亿元,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传统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1.89%,与2017年的4.84%相比,实现翻番。二是优势行业地位提升。依托“贸工联动”,饰品、无缝内衣、日用品、服装辅料等传统制造业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其中无缝内衣行业占据了全球30%、全国80%的份额;饰品行业生产厂家70%以上集中在义乌。三是传统产业催生了一批优质企业。2021年,产值亿元以上传统制造业企业78家,上市公司已经达到9家,多个产业先后被授予“产业名城”、国家或浙江省“产业基地”称号。同时这些传统产业不断创新,制定国家标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累计700多项。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我市传统产业布局比较散乱,产品仍较低端。近几年受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企业订单流失严重,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出了以下举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传统产业布局、规划设计,今后尽量按照这个产业布局来执行。二是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政策和要素供给。先后制定了义乌市“十四五”期间有机更新安置办法,出台高税无地安置办法。近期还将陆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让传统产业吃下“定心丸”,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走科技创新、走品牌变革,练好内功,继续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相信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传统企业家开拓创新之下,“十四五”期间传统产业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提问代表:曹小明(义乌市智慧星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稳进提质】今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很多企业的日子都很困难。为此,上级也相继出台了一揽子助企纾困的扶持政策。请问发改局,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让这些政策大礼包更好直达企业,更快落地见效?市政府又配套了哪些政策?

发改局答:当前,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难,是广大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一揽子助企纾困的扶持政策,我市按照“顶格发力、应出尽出、应享尽享”的原则,打出了一系列稳进提质“政策组合拳”和“工作组合拳”。

一是政策应出尽出。坚持全面承接和增量举措并重,着力做好助企纾困政策贯彻、承接和配套政策的制定等工作,同时聚焦外贸、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出台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先后出台战疫情抢发展20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发展31条、扎实稳经济47条等36个政策文件442条政策,其中“5+4”政策包配套政策18个,增量政策18个;内容涵盖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两稳一促”(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民生保障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稳进提质政策体系,预计我市全年可兑付财政资金27亿元以上,为企业减负超100亿元。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出台《关于扶持激励企业上市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乌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扶持政策》等7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政策体系。

二是兑付快享直达。按照“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的要求,优化兑付流程,明确每个环节办理时限,加快涉企资金兑付速度,能快则快,让企业在最急需的时候迎来及时雨。我们汇集现行有效涉企政策文件,按照行业、部门和政策类型等关键字段拆解政策事项,统一纳入“一网通服”政策兑现平台。各类奖补政策的企业名单,经平台公示后,第一时间拨付资金,让企业以最短时间、最简手续、最小成本无感享受政策兑现。目前累计拆解政策事项287项,108项可无感兑付。截至6月底,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2.8亿元,退税规模占金华全市的41.3%,兑付各类惠企资金26亿元,兑付金额居全市第一。

三是服务能优则优。不断优化服务,为企业“一对一”推送个性化“政策礼包”,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助推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今年以来,采用政策简明问答、音频视频等方式在义乌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策解读130余篇;开展政策培训、宣讲等各类活动157场,参与人数超1.7万人次;将各个政策中重点条款进行提取形成《义乌市稳进提质一揽子政策摘要》宣传折页,结合“三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走访企业超1400家次,提供服务2600余次。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并于近期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提问代表:方有成(浙江小龙人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贸工联动】“贸工联动”协同发展是宝贵的“义乌发展经验”。王健书记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新一轮贸工联动,做大做强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传统优势制造业,强化对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请问经信局,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推动“贸工联动”迭代升级,再创义乌发展新优势?

经信局答: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贸工联动、“市场+制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了纺织服装、日用品等7个重点行业,作为义乌今后重点培育发展。

下一步,“贸工联动”要迭代升级,必须要做大做强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传统优势制造业,大力培育引进发展潜力大的新兴行业,不断强化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行业。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传统优势行业倾斜,着重布局饰品/工艺品、无缝内衣、日用品、服装辅料等市场传统优势行业小微产业园3.0版,配套办公、宿舍、商业、仓储等公共设施,以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大提升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支撑市场行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加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行动,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同时联动市场经营主体,招引珠宝(半宝)、“国潮”“智能穿戴”“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优质生产企业落地义乌,强化新兴产业对市场提升作用。

三是强化“市场+异地产业带”联动。通过并购、参股、联合经营等方式强化与生产商之间的强关联,推动市场经营方式从“总经销、总代理”到“品牌商、渠道商”转型,从而掌握产品定价权,提升市场竞争力。

提问代表:王婷婷(浙江曼姿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有机更新】前段时间,新闻媒体报道,义乌将持续推进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其中也涉及到不少老旧工业区的有机更新,很多企业都非常关心,哪些工业园区将会列入新一轮有机更新范围。请问征收办,全市工业有机更新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时间如何安排?

征收办答:2016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城市有机更新工作。通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城市能级得到有效提升,人民获得感不断提高。2021年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自规局牵头编制了《义乌市城镇有机更新近期实施规划》。

本轮有机更新采用拆除重建、拆改结合和综合整治三种方式开展,全市2022-2025年共规划67个区块作为未来拟开展更新的备选区域,其中拆除重建50个、拆改结合14个、综合整治3个。

今年共谋划16个备选区块有机更新,其中包括北苑石桥头区块、稠江国贸大道两侧区块、廿三里下朱宅区块等7个以工业更新为主的区块。近期,已启动石桥头区块工业有机更新试点工作,后续将在试点政策基础上,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有序开展城市有机更新。

王婷婷代表追问:我还想问一下工业有机更新企业安置的问题。此前,全市的工业有机更新基本上都以货币安置为主,企业搬迁都需要“自谋出路”。有许多企业反映,近几年,由于新增传统制造业供地不足、工业有机更新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提升等原因,义乌厂房供需严重失衡,工业用地价格和厂房租金上涨很快,企业要重新找到合适的生产经营场地很困难,成本也很高,迫切希望能够“以地换地、以房换房”。请问征收办,在新一轮工业有机更新过程中,工业有机更新安置政策会不会调整,能否加大有土安置、现房安置的比例?

征收办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从保护我市传统产业发展出发,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新一轮工业有机更新政策,在补偿安置方式上做了较大调整,即从以货币补偿为主调整为工业用地安置、房屋安置和货币安置等多种方式。一是对于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自营纳税额等指标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允许工业用地安置;二是以等价置换的原则,采用房屋安置;三是按评估价值进行货币补偿;四是对于工业有机更新拆除重建区块内符合条件的承租企业,经信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先租后转”政策。

为推动工业有机更新试点项目,相关部门出台了石桥头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方案、房屋安置凭证管理办法、工业有机更新企业安置方案三项核心政策。

石桥头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方案中具体设置了房屋安置凭证补偿、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其中房屋安置凭证记载置换的工业生产性用房或商务用房等相关信息,并赋予其质押权和流转权,缓解企业安置过渡期间的资金压力,释放更大的财产权益。产权调换则是借鉴了老城区房屋征收补偿的经验,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选择一定数量的住宅或商铺进行产权调换。

提问代表:王德有(浙江尔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土地要素保障】我接上一位代表的话题,再提一个关于传统制造业用地方面的问题。近几年,企业普遍反映义乌“用地难、用地贵”,许多企业也因为用地难题外迁外流到周边县市,其中还不乏一些规模企业和优质企业。我们一边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另一边自己的好企业却留不下来,非常可惜。请问自规局,全市能否划定一个底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税无地企业的安置?

自规局答: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用地保障。我市2019-2021年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为7264亩,平均每年2421亩,约占当年总建设用地供应的41%。

今年上半年,全市出让工业仓储类用地2257亩,其中工业用地1593亩,保障了大宇袜业、巨杰箱包、天派针织等6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约373亩的用地需求。另外,今年我市还着手建设了大陈前山、后宅、北苑三个产业园区,用于安置传统企业、特色企业、高税无地企业用地。其中,大陈前山区块253亩将全部用于安置传统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税无地企业。

今后,我市将在每年土地出让中,安排30%以上比例用于工业用地,并尽可能优先保障传统制造企业。同时,聚焦高税无地企业远期发展空间需求,计划每年持续安排不少于200亩工业用地专门用于安置。

(场外连线提问)

提问代表:刘巧玲(浙江吉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业园建设】我提个小微产业园方面的问题。据统计,我市有省级小微产业园数达66个,列全省第一,在空间上承载容纳了大量的小微企业,但从调研情况看,这些产业园发展质量、运维水平、服务能力整体不高,请问经信局,我市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小微产业园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对企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提升的作用?有没有可能让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更进一步参与新产业园的开发建设?

经信局答:我市66家建成小微园总占地面积5250亩,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集聚小微企业4321家,规上企业94家;科技型企业232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目前来看,对低散乱整治已经起到较明显的集聚、规范作用。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积极提升小微产业园能级。

一是存量提质。优化小微园建设管理标准,开展小微园绩效评价,实施“一园一策”管理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小微园质量。

二是增量引进。“十四五”期间规划23个小微产业园,将按照3.0版高标准起建,创建一批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今年以来,已谋划纺织服装产业园、日用品产业园、印刷包装产业园、工艺品、饰品产业园、化妆品产业园共计23个,占地3300亩左右,计划5年内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启动大陈前山230亩服装产业园项目、廿三里钱塘日用品产业园项目。

三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大力引进产业地产运营团队,鼓励国资公司与国内优秀园区运营机构组建合资公司,推动本地优秀运营机构连锁化运营管理,提升小微园运营水平。

(场外连线提问)

提问代表:胡洁(浙江真爱美家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数字赋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但受制于能力不足、成本偏高、预期不确定等问题,企业普遍“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请问经信局,我市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政策和举措?

经信局答:义乌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走数字化改革之路,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义乌的传统产业走数字化改革之路,怎么走、往哪个方面走?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状况来确定路径:龙头企业做未来工厂,往未来工厂方向发展,当标杆引领;骨干型的企业走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道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走轻量化的数字化道路。

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我市2021年发布了《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倍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政发〔2021〕2号),在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相当优厚的政策补助。对于市级两化融合类项目,验收通过后可按照网络软硬件投资额30%予以补助;对于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的项目,通过验收审核后可按照网络软硬件投入50%、智能化生产设备投入20%予以补助。对于列入省级、国家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及数字经济产业类、公共服务类重点(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下一步,针对传统产业,我市将着重出台轻量化改造政策,企业数字化改造软硬件共性部分的补助额度将达到60%—80%。

三、具体工作举措。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组建数字经济工作组,成立了未来工厂建设小组,牵头负责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将数字化改造纳入镇街月度攻坚考核重要内容,全面比项目、比进度、比效果。二是加强政策宣传。不定期组织开展政策解读会议,召集镇街数字化改造负责人与企业家参加,深入解读政策隐含的深层意义,组织专业机构与企业面对面对接,激发企业做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自去年以来,共开展专项宣传培训活动18场,帮助200家规上企业明确改造方向。依托浙智专委专家指导组和金华智研院等技术资源,组建专家顾问团,对有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求的企业上门指导。三是加快建设示范项目。注重各行各业中龙头企业的改造成效,努力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2021年我市晶澳科技、棒杰针织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车间。2022年我市华鼎股份、梦娜袜业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另有5家企业加入省数字化车间培育库,2家企业加入省智能工厂培育库,示范效应不断扩大。

提问代表:骆立波(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创新驱动】大家都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但我市很多小商品制造还是存在模仿跟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请问科技局,我市将如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义乌的传统产业实现从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科技局答: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是我省的首位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我市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推进传统产业从要素投入驱动迈向技术创新驱动。

一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我市设有浙大、西安交大等6家技术转移中心,入驻老师每年在义乌工作半年以上。他们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收集难题,上半年收集各类技术需求100多项,通过与专家教授进行对接,已促成技术合作30多项,合作经费达1000余万元。近两年,还通过开展线上揭榜挂帅等,发布“卡脖子”难题300项,揭榜90项,合同金额3800万元。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在设立初期,成功申报了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华灿成功创建第三代半导体省重点实验室。这些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有效支撑我市的产业链转型升级。

三是打造创新创业氛围。通过近几年培育发展,我市创建国家级和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10家,初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转化链条。加速打造小微产业园3.0版,向科技产业园转型发展。不断优化科技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拨款每年增长15%以上,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国家高企申报等的奖励。同时,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作为工业五十强、亩产效益评价A类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

骆立波代表追问:我还想再问一下。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沉淀,成本很高,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但工业有机更新,让很多企业不愿、不敢在现有土地上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固定资产投入。请问征收办:若企业亩均税费达到足够高(比如50万元以上),可否明确不更新拆迁,并允许企业自主进行“零增地”更新改造,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放手大胆投入?

征收办答城市更新是推动义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据我市的“十四五”规划、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等,重点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以及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区块实施城市更新,因此区块内企业是否更新拆迁和企业亩均税收高低没有直接联系。

年初,自规局编制了我市“十四五”城镇有机更新规划,并通过市政府审议。规划方案从规划谋划、实施时序方面对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严守工业用地规模底线、把握更新时序节奏、保障更新质量等方面要求。

根据经信局出台的石桥头工业区有机更新企业安置方案,在具体补偿安置方面采用宗地企业最近三年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对应的赋分之和,按相应标准分别进行安置,确保优质企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是赋分之和270分(含)以上、合法土地使用权面积原则上7.5亩以上、最近三年自营纳税总额达到500万元(含)以上且每年自营纳税额100万元(含)以上的宗地企业,允许工业用地安置。税收统计口径参照我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的标准执行。二是赋分之和101分(含)以上的宗地企业,原则上以工业生产性用房为主安置,具体为赋分之和在101-150分、151-199分、200-269分的,安置上限建筑面积分别不超过基准面积的50%、70%、100%。三是赋分之和100分(含)以下的宗地企业(自身规上企业和规下样本企业除外),原则上采用商务用房安置或货币安置。四是赋分之和在100分以下的自身规上或规下样本的宗地企业,安置上限建筑面积不超过基准面积的50%。

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资金、统筹时序、统筹政策、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等七个方面全市统筹,有序推进。通过全市统筹,尽量减少城市更新工作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让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放手大胆投入。

提问代表:杨熙恩(浙江红太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品牌战略】请问市场监管局,我市在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将商标等知识产权元素导入小商品制造,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市场监管局答:质量品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综合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提效的组合效应,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有28家(次)企业获得各级各类政府质量奖,61家企业的93个产品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企业的自身内在动力,我们将全力构建“2+2+2”的质量品牌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

第一个“2”是加强“两个库”建设。建立培育库,将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纳入“品字标”和质量奖培育库,组织多形式品牌培训,实施分层级动态管理,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库培育企业已有70多家。组建专家库,由义乌标准化研究院、检测机构组成“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专家库,开展一对一入企帮扶,在制标、对标、检测、认证等方面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帮扶,今年累计帮扶企业600多家次。

第二个“2”是加强“两个平台”建设。构建品牌推广平台,坚持走市场化品牌培育与发展道路,依托义博会、主题馆、对接会等拓展企业品牌影响力。我们已连续6年组建“品字标”企业入驻义博会“品字标”主题展馆,连续4年参与“品字标”联合国采购贸易洽谈会,双童、真爱等5家龙头企业入驻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通过产品展示、直播推介等方式,展示本土企业的高标准、高质量产品。打造质量服务平台,以市场经营户“亮标+对标+提标+宣标”为实施路径,发挥标准在小商品贸易中的价值作用,提升小商品质量。目前,已有8000多家市场商户参与亮标,涵盖了饰品、玩具、箱包、办公学习用品、袜类、宠物用品、服装等多个行业。

第三个“2”是加强“两个中心”建设。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集成优势,一站式提供商标注册、变更、转让、质押登记、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版权登记、小商品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等34项服务事项,打造知识产权家门口服务窗口。目前,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业务近4万件,其中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受理量居全国试点窗口首位。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义乌分中心作用,组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开展海外纠纷案件指导,定期发布重点行业、重点贸易国家(地区)对外贸易知识产权预警分析报告,为企业提供海外纠纷维权指导与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品牌城市”“质量强市”“标准城市”三大战略,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资源集聚,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企业发展和政府服务同频共振。

提问代表:顾国强(浙江义乌汇泰毯业总经理)

【人才要素保障】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义乌出台了落户、购房补助等许多非常优惠的政策。但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不仅需要高精尖人才,还迫切需要实用技术型人才支撑和保障。请问人社局,在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招引和培养方面,有哪些实招和举措?

人社局答: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义乌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环境,吸引人才“走进来”。谋划建设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式的帮扶体系,从职校或者高职院校、高校毕业的学生到义乌来实习、实训,有吃住补贴,就业后有生活补贴,还有技能提升补贴、创业补贴、购房补贴等,甚至成家之后孩子的入学都有相关政策配套支持,解决“后顾之忧”。近两年,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补助资金将近10亿元。为方便人才享受政策,开发了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平台——“义乌i人才”。在浙里办登录“义乌i人才”应用,相关政策一目了然,只要手指点一点,政策可以自动匹配、无感支付。今年全国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为了抢抓机遇,招引更多的大学生,我们与全国26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基地,密集地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吸引他们到义乌来就业创业,特别是为传统企业招到合适人才。今年1—6月份,义乌新增大学生2.6万人,同比增长22.63%。

二是搭建平台,让人才“成长起来”。实用、有用的人才才能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作用,为此大力开展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在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6月已经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4.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109人。大力支持传统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订单班”或者“冠名班”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费用的50%给予补助。如华灿光电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非常密切,效果明显。传统企业如有校企合作需求或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可以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人社局沟通,我们将积极做好对接服务。

三是深化改革,让企业“用好人才”。企业是用人的主体,是不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因此,我们大胆改革,把对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交给企业。人社局有一套相应的培训体系和技能等级认定体系。这些技能人才通过培训、技能等级认定之后,符合补贴条件的,取得初级工等级的可以得到1500元的补助,高级工是3000元,技师是4000元。今年1—6月份,全市已经有66家企业通过了自主人才评价的备案,其中有36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评定,成功发放补助848万元。

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稳进提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我们的计划是引进大学生3.5万以上,培养技能人才1.8万人以上,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夯实高素质人才支撑。

提问代表:朱庆宝(义乌市升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用能要素保障】节能降耗是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不少企业反映去年下半年的限电与生产旺季相重叠,对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请问发改局,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之间能否统筹考虑?能否年初下达用能计划,让企业自己去统筹安排?

发改局答: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立足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和居民生活四个维度,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4%;202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0.31吨标煤/万元,远低于全省和金华平均水平,2021年绿色发展指标跃居全省第一。

为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双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市开展了重点企业用能预算化管理试点工作。根据全省用能预算化办法,目前正在开展省重点行业企业基准值核定及录入工作,企业可登录“浙里办——节能降碳e本账”自行制定分月度用能计划。后续省、金华市对有序用电、能耗双控有新要求时,我市能耗双控专班再对核定用能量指标作相应调整。用能预算化基数指标落实后,对预算化执行较好、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显著的企业,酌情增加下一年度用能预算总量。对能耗总量超出用能预算进度的企业,执行阶梯电价,并核减下一年度用能基数,纳入下一年度有序用电第一轮清单,取消节能领域相关奖补政策。

因此,希望企业自身也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产生的节能量在下一年度用能预算中可不予核减,优先用于本企业新上项目用能平衡。同时,也鼓励企业购买绿电指标,该指标可用于抵扣能耗总量。

提问代表:应耀国(浙江弘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金要素保障】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传统产业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近几年,我们义乌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稳企助企的政策。请问金融办,如何提高这些扶持政策的获得感?

金融办答:长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相继推出“金融十条”、转贷通、政策性担保等金融政策工具,创新农房抵押、商位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近三年普惠小微贷款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速,小微贷款利率较三年前下降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合理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到期展期、无还本续借等举措。我市为支持小微企业,还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实行优惠利率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的担保费,综合费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免收“转贷通”手续费,降低转贷通的执行利率。仅降利率一项,今年以来已经为企业减负近6000万元。同时,还免收小微企业汇率担保费等。

为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提高企业对金融政策获得感,我办会同人民银行义乌支行、义乌银保监组共同推动政策集成落地。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公众号上公布政策,及时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在抓好政策落地同时,积极推动各银行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宣传普惠优惠政策。

二是强化服务惠企。推动29家银行、310多个分支网点做好“三服务”工作,根据企业不同需求,采取上门服务,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对接企业需求,现场办公解决授信问题;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资源,实现快批多批;简化审核审批流程,提供快捷服务,线上审批;创新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出信用贷、订单贷、海运铁运运单贷等,急企业所需。

三是强化数字化支撑。利用App、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信贷服务,实现快办速办。我办也将充分利用义乌信用平台,迭代开发“信易贷”数字平台,将银行信贷与市场主体信用平台融合,不断推动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为我市传统企业服务。(傅柏琳 整理)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政发言摘要

各位代表就各自关心关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市政府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作了认真回答,回答得很到位。叶帮锐市长从劳苦功高、任重道远、路在何方三个方面,对传统产业发展进行点评,强调要推进八大行动,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王健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结合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近日省委袁家军书记来义调研重要指示精神,从把握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加大赋能解决发展难题、真抓实干形成工作合力三个方面对我市传统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思想重视、观念转变、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数字变革、品牌打造、要素保障、政策集成、形成合力等重点方面进行着力,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细。王健书记的讲话站位很高,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思路举措非常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下一步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指明方向,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传统产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企业家们的信任,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解决义乌传统产业发展中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的深入谋划和务实举措。我们要认真领会,迅速抓好贯彻落实。

本次问政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各镇街积极参与,各位代表履职尽责表示衷心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将对这些问题意见建议,作进一步梳理、汇总和交办,希望市政府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问题,认真落实好问政活动中明确的各项任务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敢于扛旗 勇于争先 奋力助推‘两个先行’”主题活动,积极投身“攻坚大比拼、业绩大晾晒”活动,全程跟踪和监督各个问题的解决情况,使代表提出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成效,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傅柏琳 整理)

(本文来自义乌商报。文章版权属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文章和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专题+

专题|“崛起浙中”必须“冲出盆地”——“冲出盆地、开放金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时代价值

专题|今年1—5月,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83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7%

专题|澳前总理陆克文:中美若开战争,将是全球悲剧

专题|罕见交锋!美俄英法四国大使在华激辩,谁赢了?

专题|政协“请你来协商”走进市场:凝聚更大共识 汇聚更多力量 推进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专题|清华校长王希勤2022毕业讲话:凡是打不垮你们的风雨,都会让你们更强大!不确定性其背后一定也有着某种确定性!

专题|陈一新的最新讲话,释放强烈信号!

专题|一位卸任省委书记40年官场心得倾囊相授,值得一读

专题|浙江未来经济地图出炉

专题|速度、深度、温度!浙中崛起,共绘“八骏图”

专题|刘鹤:我感到了真正的危机,中国要建一道防火墙!

专题|元宇宙如何“以虚强实”,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专题|决战奥密克戎,张文宏提出最新研判

专题|6位嘉宾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高峰论坛”的主旨发言

专题|“统一大市场”与“双循环”关系是什么?商务部今天用“义乌经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专题|为共同富裕奋力探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间

专题|越南总理范明正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代表团9位部长有6位曾在哈佛就读(附演讲内容)

专题|俄罗斯帝国争霸世界500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专题|“文旅体”三线开花,赋能城乡经济发展义乌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

专题|场景为王,IP赋能文旅的要素与场景

专题|绍兴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 塑造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

专题|省经信厅: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 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专题|“袁家村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专题|浙江日报:义乌新“市”

洞察与远望

使命:为发展献策 为未来发声

愿景:打造浙江最具影响力社会智库

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讲真话、出实招

义商智库由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能力的研究者组成,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前沿观察,努力在改善中国区域(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用户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本土原创决策解决落地方案。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企业战略、互联网等方面多有研究,具备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在为政府建言献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对策的全智慧服务。义商智库秉承务实、创新的理念,整合资源,深度结合地方实际展开前瞻性研究,发布年度展望报告、行业报告和咨政《决策参考》,服务事业发展。

调研咨询找义商智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