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人们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为什么会吃这些

点上面趙氏宗亲加入关注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今年从7月16日(阴历六月十八)开始,正式步入三伏天。一年当中最炎热的三四十天时间终于走进了各家各户。如何应对三伏天的酷暑难耐?吹空调,喝冷饮,吃冰镇西瓜,撸串喝冰镇啤酒,这些都是现代人的做法。古人在三伏天又对待?

古代可没有如今的现代化装备,唯一有的就是蒲扇或者折扇,团扇等等。手摇折扇,树下乘凉,恐怕就是古人对付“三伏天”的通用办法。那么,他们三伏天又吃些什么?人们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北方三伏天的传统习俗,对于这样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可你想过没有,到底为啥会吃这些食物呢?

首先,饺子,面条,烙饼摊鸡蛋都有一个共性,那都是妥妥的美食,都是为了进补,补充身体能量。或许对现代人而言,这些食物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在遥远的古代,对于普通百姓家来说,那都是奢侈品。在古代,由于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土地中产出的粮食根本就没有多少斤。小麦每亩产量100斤左右一点儿也不夸张。再去除各类税负,还要付给地主家地租。到农民手里的余粮也就所剩无几了。这三种美食都是白面做成的,遥想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吃上白面做的各种美食,其他时间都是各种粗粮。更不要说遥远的古代了。

其次,这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一,头伏饺子。

头伏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这个时候,小麦早已颗粒归仓,辛苦了半年的农民朋友稍微清闲点儿。可这个时候又遇到三伏天的炎炎烈日和酷暑高温。

小麦归仓,农民手里多少都有些新小麦。趁着农闲时间,品尝一下新小麦的麦香。打打牙祭,也算人生一件趣事。人们常说“好吃不过饺子”,所以,这时候饺子当然是首选了。

饺子形似元宝,又和古代的钱币“交子”谐音。“伏”和“福”也谐音,所以饺子就有“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这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下半年要财得财,要福得福。而伏天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大减,偶尔吃顿“饺子”这样的美食,以此来刺激味蕾,补充因天气炎热过度消耗的身体体能。

二,二伏面。

二伏吃面的习惯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在《魏氏春秋》中这样说:伏日吃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早期的面条,只是和现代的有所区别而已。

二伏天气依然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身体的能量消耗变快,人又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大减。同时还要受到蚊虫等小昆虫小动物的侵扰,可以这样说:既吃不好,还睡不好。这个时候的人们就会日渐消瘦。身体需要补充营养,加之天气湿热,湿气的侵扰,人的身体内难免会有湿气。来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既解馋,又能出汗,排出体内部分杂质。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古人很早就有“伏日吃汤面,能辟邪的说法”。希望借此来调理身体,保持身体正常的运转。

三,三伏烙饼摊鸡蛋。

经历了头伏和二伏二十或者三十天的时间。人体由于食欲不振,身体日渐消瘦,有的地方称之为“伏痩”。三伏出现在立秋过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过后,庄稼的收获就要提上日程,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应对这繁重的田间劳动的。身体消瘦,身体需要营养来补充。在古代“烙饼摊鸡蛋”就是最好的选择。烙饼由于烹调手法的不同,相比较饺子和面条来说,更好的保留了面粉中的营养成分。鸡蛋又是普通人家都能吃到的,因为一般家庭都会养些鸡鸭鹅的。鸡蛋中的高蛋白加之摊鸡蛋放的油,对身体是有益的。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传统习俗。有人说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不如天天这样吃,可对古人而言,偶尔解解馋还可以,真要是天天吃,是真囊中羞涩。只能代表性的吃一两次。其实,“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在告诉人们,三伏会令身体消耗加剧,身体需要补充营养。古代普通百姓家也就能吃到这些美食了,其他的只能“画饼充饥”。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食物可选择性太多了,也更营养,更丰富,也就不会单纯的靠这三样美食来补充能量了。

虎年开光纯铜五帝钱旺财化煞镇宅必备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

赵氏的家

赵氏的人

赵氏的文化

这里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

团结赵氏宗亲

趙氏宗亲企业合作专区欢迎咨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