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推荐候选人——成玉宁

编者按

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科协网上会史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 聚焦各地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情况,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成玉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园历史及理论、数字景观等领域,从业三十余载,他始终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到风景园林事业。同时热心社会服务,承担系列社会工作,现任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保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砥志研思终成果,自主科研勇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驱动了城乡环境巨变,在生态文明新使命和数字中国战略发展背景下,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面临空前机遇与挑战。为此,成玉宁创新发展人居环境新领域,原创构建生态质量与空间艺术融合的数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出版国内该领域首部专著《数字景观:逻辑·结构·方法与运用》,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引向科学与艺术并呈的新高度。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 8 本、论文集 5 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一百三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 项,建立“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和“江苏省数字景观环境综合训练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

理论实践融合佳,实效服务美生活

成玉宁认为风景园林是美好事业的载体,它没有抽象的学问,只是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同 时,总结而来的知识体系和创新发展理念。所以学科的进步离不开祖国的建设需要和前瞻性发展战略的指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将风景园林创新方法、技术践行于祖国大地。为此,成玉宁始终奋斗在景观规划设计一线,主持完成百余项重要工程实践。

为解决城市雨洪灾害问题,成玉宁构建参数化水绿耦合模型,通过蓝绿空间统调布局、构建城市雨洪生态管理系统等类自然人工干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搜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大大节约绿地养护成本,实现了蓄积雨水的自然积存、净化、渗透和利用。基于该技术完成的“城市道路海绵系统建构及关键技术”获“2018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全国范围推广,均得到极高赞誉。

成玉宁创新性研发景观生境分析评价技术、水景观环境分析评价技术、景观环境色彩采集与分析技术等系列数字景观关键技术,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实践项目中。基于关键技术完成的“江苏省泰州市周山河生态环境工程”等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在内的奖项 37 项,带动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德高鸿儒真明师,桃李不言自成蹊

成玉宁始终认为“真与善”是做老师的底线,真是传播真理,善是善待关爱学生,“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而非取悦学生” 。成玉宁始终活跃在教学一线,坚持立德树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先进教育工作者、东南大学首届“杰出教学奖”、东南大学教学工作优秀特等奖等多项奖励。基于其教学实践经验所著的《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为专业教材被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22 所高校使用,自 2011 年始累计印刷一万六千余册,为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成玉宁还结合数字景观科研与实践成果推动教学改革,主持国家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参数化拟自然水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等省部级教改课题 8 项;主动承担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程及教改实践项目,自觉弘扬中国精神。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