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地球上神秘的原生态部落,在黔东南深山老林,只有2000多人

原标题:地球上神秘的原生态部落,在黔东南深山老林,只有2000多人

他们是蚩尤的后代,九黎部落的一支先遣部队,随祖先迁徙,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他们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他们便是----芭沙族人。今天有幸走进他们的村寨,去见识他们的勇武。

延黔西南321国道每走片刻便能看到一座少数民族聚落,这每一个从眼前飞过的聚落都各具特色,但我们此次的目的地是芭沙苗寨,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

岜沙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仅7.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由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512户2500余人。

岜沙人的生活习俗、服装配饰具有独特的原始个性,比如他们的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女子也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除这些习俗外他们至今还留传着神秘的树葬习俗、古老的“成人礼”仪式等等,被誉为“世界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和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博物馆”。

独特的文化总会以独特的气质吸引其他人的侧目,芭沙苗寨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岜沙苗寨就已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乡村旅游村寨,更是国家4A级景区。

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唯一一次砍伐树木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该亭呈八角攒尖顶,座西向东,通高约有10米,顶覆盖小青瓦,檐角高翘,亭坚八柱,上置原砍伐的香樟树蔸,垫台四周用钢管作护栏,立在哪里翘然有型。

走过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便是古芦笙堂,藏在岜沙寨东方坡茂密的树林里,约700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平地,是岜沙人迎接客人、赛芦笙、祭祖的地方,这里环境优美,意境深远,古意盎然,生态自然。寨中另一名景便是岜沙祖母石,它为岜沙立寨所立巨石,由于年代久远,巨石已一分为二,巨石上遍布划痕,雨水滴打而成的水槽深约3厘米,历经岁月沧桑,秣厉人间风雨,似芭沙人的历史一样历经岁月,穿越千年跟现在的我们相识。

穿过此处便是苗族吊脚楼,吊脚楼全为木结构,多为依山而筑,它用木柱支撑建楼,下层悬空,楼层前部为楼,后半部落地或层层为木柱支撑。楼层是生活空间,底层则供堆放杂物、工具、喂养牲畜等用途。这种独特的干栏式楼居,在防潮湿、避猛兽等方面有着特殊功效。规模宏大的岜沙苗族吊脚楼村寨十分具有气势,到此地一定要在这打个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