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传统节日·七夕丨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原标题:传统节日·七夕丨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节,独属于中国人的节日,是中国的民俗大节之一。

旧时习俗,每逢七夕,戏院都要上演《天河配》。《天河配》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人的心中,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密不可分,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还被收进了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

牛郎织女与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被公认为我国的“四大传说”。

“四大传说”从雏形到基本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并在后世发展中被不断补充完善,艺术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

·牛郎和织女银河两隔,一年一度,七夕相会;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投海殉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

·白娘子被镇雷峰塔,塔倒重逢。

动人的故事,鲜活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反封建暴政、反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精神。同时风格独特,尤其是瑰丽浪漫的想象,蕴含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叙事特色。

有一本书,就为孩子们集中了讲述这四大传说—— 就是 《民间文学里的中国•四大传说》

《民间文学里的中国•四大传说》

周益民 / 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罗列这四个传说,而是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巧思。

编著者周益民老师以“课程意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构架体例。书中,一个传说就是一个主题,全书分为四大主题。每一个主题下,十分讲究地编排了同一个故事的多种样式文本。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主题为例,周益民将不同时代、不同人口中的梁祝经典片段组合在一起,用不同的时代之音、不同的艺术形式全方位地讲述故事。

介绍祝英台时,选用的是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经典段落;讲述“十八相送”的场景,选用的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选段;讲述“化蝶”,则选用了一首歌词。以此展示出以民间文学为脉络,串联起来的中国艺术精神与文化精髓。

这样的编排,让孩子们知道了古老的传说是如何不断地被传承,是如何穿越千年,至今给我们带来感动的。

这样的编排,也呼应了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倡导的“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因而, 被众多学校作为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民间故事主题阅读的推荐书目。

只待华灯初上,无月,星浓。浪漫的七夕之夜来临。

民俗专家介绍,七夕节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唐宋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古时,街头两边雕饰精美的木制华灯挂在高处,日光刚下,引火人撑着梯子到高处点燃灯内燃料,七夕当日的夜晚,如同白昼。秋风至,人头攒动,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七夕是一个很有烟火气的节日。

诗人笔下的七夕

拜新月

【唐】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① 新月:初出的月亮。古代妇女有拜新月的习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② 细语:求愿祈福的话。

选自 《日有所诵•一年级》

古诗十九首 ·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 · 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鹊 桥 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夜幕降临,月华初上,不妨让我们和孩子在七夕的夜晚一起听一首老故事吧,在璀璨星河中感受这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

牛郎织女的故事

# Duble Seventh Day

这段音频摘录自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的 《中国老故事》 一书里《牛郎织女的故事》选篇,书中用简单易懂却又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推荐阅读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图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