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蜀南名山笔架山,原名叫安乐山,苏东坡曾在此寻访天师张道陵

原标题:蜀南名山笔架山,原名叫安乐山,苏东坡曾在此寻访天师张道陵

泸州合江有一座山,今天被人叫作笔架山,然而笔架山并非它最早的名称,清代时因当时人见其三峰耸立,形如笔架,清代后得名为笔架山。实则让这座山失去了它本有的魅力和神秘。

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笔架山的前世今生,其来历不可小觑,实则是它人文之根源,应该好好发掘,让其发扬光大。

此山山高698米,在蜀中群山中实在算不得多高。但是古人刘禹锡曾经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山因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寓居过,而让人充满了想象。

早在北宋时期,大诗人苏东坡就慕名而来寻访真人,更写下《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其二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据说,这座山上有一座似冬青又不是冬青的树叶,当年张天师用它画‘符箓’,上告苍天祈福黎民安康,下安百姓万事顺意,并且教化百姓心存善意努力向上。每一片叶子都书写不同,还加了官府的印信文书。

关于张道陵今天知道的人不多,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天师本是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年叹息“此无益于寿命“”,于是学长生不老术,由于家贫无法炼就"黄帝九鼎丹",而治生营田牧畜,又非其所长,在听说蜀人多醇厚易教化,且多名山后,于是与弟子入蜀。

这才跟四川结下不解之缘。

忽有天人传授给张道陵治病之道,于是蜀中的百姓‘翕然’安定,奉事之以为师。后来,张道陵修炼得道成仙,白昼飞升天界。而这座笔架山,因为张天师的寓居而被称作安乐山,才是实至名归。

此山峰矗立,东西狭长,从长江边眺望,如石笋直插天际;从赤水河畔仰视,则是笔架横亘河岸。特别是雨后初晴或云雾弥漫时,山上云遮雾绕,时聚时散,故有"笔架连云"之称,为合江八景之一。

当年,苏东坡游历蜀中名山,也是因为被张天师在此的传说而吸引,有人说东坡就是有调侃张天师的意思,我倒是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其实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苏东坡是希望大家破除肤浅的迷信,而是明白道家真正的信仰,明白道的真理比那些玄幻无边的事情要好得多。

而且苏东坡虽然大才,不是也有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笑谈嘛。前人被后人说,后人捧都是常事,相信天师和大师都无所谓了。再加上,黄老之道和佛子之言,我看苏东坡对佛道的研究还是对自身身份提升和精神追求,更多是一种时尚和文化需求。你别把这个东西当得太高级,曲高和寡的事情不好。

最好的状态就是贩夫走卒可以接近,文人墨客也可以谈,而此地就是如此。

当然,安乐山后来又叫少岷山,合江出了个文化人曾屿先生,也给合江和泸州的人文做了大贡献,他在明朝的时候跟大才子杨慎相交甚笃,二人惺惺惜惺惺,倒是很给泸州的名胜做了一些传播,可惜今天安乐山也不叫,少岷山也少有提,当然笔架山也是不错,关键我们要把这些人文历史好好挖掘,并且把它们好好展示给大众,要有自信,自信的基础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挖掘整理工作,并且重视起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