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关于七夕民俗,您知道哪些?

原标题:关于七夕民俗,您知道哪些?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七夕节是星星的节日

是人类的童年

古代夜没有灯

看天上繁星满天

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

古人对星星心存憧憬

因而产生了许多传说

又快要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

但你对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都了解吗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巧节、女儿节、少女节、洗头节、双星节、双七节、七巧节、情人节。日期在农历七月七日,故而民间习称七月七。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因“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成为爱情的象征,成为现代年轻人心目中的“中国情人节”。

一、七夕的起源

历代多以牛郎携子女与织女相会于银河鹊桥上的美丽神话故事来加以解释。牛郎与织女相传是天上的两颗星星,位于人在地面上所见的天空中的银河两旁。古人划分天上的星宿,共二十八宿,牛郎星、织女星分别属于牛宿、女宿。按今天的说法,牛郎星属于天鹰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二、七夕节习俗

穿针乞巧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指的是在七夕这天,女子要比赛结彩线,穿七孔针。

乞求姻缘

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在神话故事里,在七夕这天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聚,他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女生在这一天,月下观星,朝天祭拜;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戴七结

在广西,七夕有给孩子戴七结之俗。七结,是一根红头绳上结七个均匀的圆结,以求儿童健康成长。民间还有汲取七夕水沐浴、洗脸、洗头发之俗,相传可使面容头发更美,亦可视为向织女神祈求护佑之俗。

三、七夕活动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裏头香(以纸包着的线)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地,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宋代“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四、七夕装饰

七夕节有各种美丽装饰,如七夕鹊桥、七夕雏偶、七夕花,又有种生、花瓜、谷板、楼阁等饰物以及灯饰、女红等,备极精巧,均可称七夕饰物、七夕灯、七夕女红。又有七夕玩具,包括七巧板、益智图、鲁班锁、竹蜻蜓、积木、十五巧等。

五、七夕美食

乞巧节,各地有许多节日饮食。一般叫作巧食、巧宴等,风味各异。如宋代的笑靥儿、花瓜,即后世说的果食、巧果,是普遍的节日点心。七夕瓜果是必备的节食,如西瓜讲究切成莲瓣形或驼峰形,还有花瓜形,雕镂极精。一般瓜果也采用,江南水乡又吃鲜藕、红菱,闽广爱吃荔枝等,大抵如是。

巧宴即乞巧之宴会,所制作的食物较为细致,形状精美,酒多为甜味酒。也吃饺子、面条、馄饨等,北方制作花馍,花样百出,以面制成。江浙一带则喜欢制作织女等形状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浙江沿海则用饼模(饼印)印出果品、禽鸟走兽以及人形的“巧人仔”,以糯粉制作,染作粉红色。

来源网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