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民政这十年·内蒙古篇:亮丽北疆风景线上的那抹民政暖色

(来源:内蒙古民政)

原标题:民政这十年·内蒙古篇:亮丽北疆风景线上的那抹民政暖色

边境线绵延4200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守望着118万多平方公里的祖国北疆。对于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指引和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内蒙古这片热土既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又要接续奋斗建设民族团结幸福家园。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民政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年间,自治区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入推进民政事业改革,着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了民政力量。

惠民政策宣传进社区

主动融入大局

发展前景更广阔

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把民政工作作为基础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民政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等工作,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未成年人保护等民政重点工作相继写入自治区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列入自治区对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指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工作列入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民政工作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自治区民政厅主动把重点工作融入全区工作大局谋划落实。近年来,自治区先后成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养老服务厅际联席会议、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社会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工作资源、工作力量不断整合,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发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深化。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措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201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民政资金294亿元,为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促进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民政厅加快推进民政法治建设,积极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推动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列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性法规五年重点立法项目,以良法善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揭牌运营

扛起兜底责任

民生保障更全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自治区民政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民生保障政治责任,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自治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一批”任务,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已脱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39.1万人。建立“8+1”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目前,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55.5万人、城乡特困人员9.5万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达到274.3万人。

为更好地呵护祖国的花朵,不断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1.5万名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为全区13.2万多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撑起关爱保护伞。建成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关爱保护阵地142个。统筹实施“明天计划”“添翼计划”“助学工程”等孤残、困境儿童助医助学项目,已累计惠及符合条件的儿童4100多名。

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多项惠及特殊群体的暖心政策。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普遍实施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补贴申请“全程网办”,补贴标准均已达到每人每月100元,覆盖32万名困难残疾人和29.7万名重度残疾人。累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9.5万人次,帮助寻亲4333人。深入实施“福康工程”“助康工程”,为3万多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适配矫形器4000余例、其他辅具2.5万余件,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的精准性、高效性不断增强。

贴心陪伴儿童成长

夯实基层基础

社会治理更有力

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聚焦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自治区民政厅以深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加强村级民主监督、乡镇政府能力建设等政策措施。参与指导并圆满完成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嘎查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达99%。牵头出台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规范和精简社区工作政策文件,建成城镇社区、嘎查村综合服务设施13664个。1135个搬迁集中安置区全部纳入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集中开展“两个覆盖”百日攻坚行动,指导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2340个。持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力度,全区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达1.7万余家。自2014年起,连续8年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54亿元,共有1180家次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累计受益群众30多万人次。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为会员企业减免会费4092万元。

加快构建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试点110个,累计建成社工站588个。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创新“6+X”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融合推进“牵手计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基层社工人才万人培养计划,全区持证社工已达8500多人。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1.64万个,注册志愿者262万人。全区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和社区“我帮你”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次,受益群众1300万余人次。

社区养老服务站里乐融融

通堵点解难题

社会服务更暖心

老有颐养、婚有和谐、逝有所安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自治区民政系统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通堵点、解难点,持续提升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治区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提升、机构养老提质增效、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养老产业促进四项工程,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等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692个,总床位达8.4万张;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有158个,床位达3.1万张;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0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8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88个。健全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643所,入住老年人10.7万人。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完成5000余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惠及34.7万多名困难老年人。56.5万多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积极推动京蒙东西部协作,京津冀蒙协同发展区域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等级评定等相关标准互认。

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包头市青山区等3个地区被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确定自治区级婚俗改革试点8个。婚姻登记实现全自治区通办,补录婚姻登记数据910余万条。在各婚姻登记处嵌入式建设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提供婚姻心理疏导、纠纷调解等服务,倡导良好的家庭家风建设。殡葬改革加速推进,投入资金7.3亿多元,支持新建殡葬设施91个,指导实施生态安葬示范项目16个,惠民殡葬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绿色文明殡葬新风落地生根。

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推动民政事业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亮丽北疆风景线增添一抹民政暖色。

来源| 《中国社会报》2022.8.4/0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