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大经院优秀毕业生风采 | 刘心悦:用四年时间,认识自己

原标题:北大经院优秀毕业生风采 | 刘心悦:用四年时间,认识自己

编者按

伴着渐浓的夏意,离别的钟声正在缓缓敲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2届毕业生们即将离开熟悉的园子,奔赴前程、逐梦远方。「北大经院人」特推出“优秀毕业生风采”栏目,带大家走进优秀毕业生们的燕园时光,一同回顾过往的岁月,聆听他们的故事。

刘心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2018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曾任2018级本科6班团支部书记、2018级本科财政学系团支部书记、经济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大学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曾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北京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经济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以及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工商银行星辰奖学金优秀奖、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经济学院隆基泰和奖学金等荣誉。

Year 1

积累,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学习

大一是信息收集的时期,信息收集的能力是迈入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上大学,没有人有先手经验,但却有起步早晚和加速快慢,其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差。这段时间里,我选择广泛地参与到学工、社团、参访、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之中,多维度提升自我,探寻兴趣,积累信息。

面对未知,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尽早调研、充分调研,并不断提升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站在现在来看,自己也曾因为没能及早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或是因为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也留下了几分遗憾。

其中一个典型教训是不自觉地陷入信息茧房。有时候我会潜意识地为自己心中的既有答案找背书,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去寻找信息,结果只会不断强化固有印象。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不存在绝对的yes或绝对的no,更没必要过早断言自己的未来,或给自己“我不能做某事”的心理暗示。

大学是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的过程,诚如校训所言,“兼容并包”,在认识自己的路上,兼听则明,那些听上去与自己“格格不入”的想法、那些质疑自己原有选择的声音,回头看时反而是促成我顿悟的瞬间。

Year 2

沉淀,back to basics

大二面临着选系分流,我在大二上就选修了一些专业课,来判断自己和这个学科的契合度。最终我选择了加入财政系大家庭,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财政系的学习内容对我来说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我也从这个学期开始逐渐砍掉之前若干尝试中收益不大的分支,聚焦在团支书和院组织部、校青协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其他的时间则全身心投入学业,摒除噪音,回归本源,逐渐找到了最适配自己的学习节奏。

我开始沉下心来预习复习,课前啃讲义、PPT尽量把这节课的逻辑都看懂,以便在听课的时候有掌控感;课后复盘笔记,梳理哪块知识对应框架里的哪个区域,哪段论证是在支撑哪条结论,建立起知识树。也是从大二下分流后,我的成绩有了很可喜的提高。

在这里真的很感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家人的陪伴,不仅是在学习上、课堂上帮助我,更重要的是你们一直在我身边,鼓励我、陪伴我树立起了克服万难的信心和重新来过的勇气。

Year 3

勇气,在竞争中奔赴新天地

大三面临着保研的竞争与选择,财政系的老师们为同学们举办了一场场讲座与分享,不仅在项目选择与面试技巧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解锁了新的人生态度,收获了新的人生感悟。

印象最深的是刘怡老师反复提及的竞争观。正如完全竞争市场中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生活中的充分竞争也是展现才能、将才能转化为最大收益的机会。因此畏惧竞争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不理性的,一个有才能的人应该欢迎竞争、拥抱竞争、甚至积极争取竞争的机会。

竞争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挑战、未知以及挫折、失败。所以与之相对的,一组极其重要的品质便是勇气与复原力——勇气让你敢于竞争,敢于心怀不惧直面未知;复原力让你敢于失败,学会在跌倒后掸掸尘埃,元气满满地开启下一场冒险。

此外还要感谢刘冲老师,鼓励我走向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新的圈子,在新的起点上获得更大的边际收益。我无从设想,如果当初遵循自己熟悉的道路,现在和未来的图景会是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会错过新路上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和一个更有趣的自己。

成长往往来源于变动,清渠一方须有源头活水。接触新的观念以在破与立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接触不同行业的人以明确职业方向,接触不同性格的伙伴以结识挚友与新交。变与不变都有各自哲学,而我的选择,是探求不一样的世界。

Year 4

回归,在热爱的赛道上发力

还记得耀璟老师在迎新会上谈到选择与焦虑:人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向往山顶但却不知道该选择哪条上山的路,最终不断在备选项间纠结和“反复横跳”,一抬头山顶还是好远好远,焦虑于是如影随形。但其实,只需要选定一个方向坚定地往前走,无论哪条道路,只要做到精一、做到极致,总会到达山顶,终是殊途同归,而踏实的努力和每日的进步则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消解焦虑的最佳药方。

我们站在一个太广阔的平台,身处一个太多自由度的世界,手握着太多选择,却把机会活成了束缚。曾看过一个学姐的分享:“优秀的人,对很多事物都保留着获得的可能性,于是就什么都想要,但是结果却越来越走向平凡,甚至走向平庸。”很多人东一锹西一锨四处找水源,却发现水源原本就在自己脚下三尺,只恨没有来得及深挖。

所以,首要的是要尽早明确方向,并往深处钻、往高处攀。而确定方向的基础,是认识自己,并尊重自己的热爱与长项。

我曾经也被实习大潮卷着向前跌跌撞撞尝试各种方向,把自己捏塑成“应该成为”的样子,但总是如同穿了不合脚的水晶鞋,看着有面,心里累惨。我也曾踌躇满志以为可以只把工作当做赚钱手段,忍一时辛苦,换短期变现。但经过种种,我决定放下无谓的包袱,把“自己”重新摆在职业和人生规划的图中心。我修正了对“成功”的定义,从外在的“别人认为好”转向个人生活的快乐与成就感。因为,在一个能不断给予你能量与正反馈的岗位上,才能久久为功,享受到复利的收益。

这是一个再经典不过的优化问题,精力有限,时光有限,资源只能配置在有潜力带来最大产出的土壤。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和比较优势,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所谓的鄙视链、“别人都在做什么”只不过是要被过滤掉的噪音,因为你知道自己心里已经算得清明。

最后引用 Dr. Roland Berger 一句话,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注脚,亦给后来人作共勉:“保持热爱、追随热爱,即可在任何领域、任何岗位取得成功。”

文字| 刘心悦

美编&校对| 朱鹏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