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高明这个影剧院将退出历史舞台,你去过吗?

原标题:高明这个影剧院将退出历史舞台,你去过吗?

说起电影院

街坊们随口就能说出

高明影剧院、万达影城、菲尔姆影城...

高明还有个更楼影剧院

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明仔来到更合镇工业大道,更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一个建筑已布满尘土,证明人去楼空已有一段日子。这个建筑高三层,门前是一个小广场,左侧有一扇上了锁的门,门后是一条通往楼上的楼梯。门上并排挂着不少曾进驻这座建筑的单位牌匾,然而没有一个能够对应这座建筑的本来的名字——更楼影剧院。

本世纪初以前,更合镇的更楼、合水、新圩片区均是镇级建制。20世纪90年代中,更楼影剧院由当时的更楼镇政府修建运营。曾经,这里人声鼎沸,为更楼片区居民提供电影、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日前,更楼影剧院传出即将拆除的消息。在更楼影剧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明仔到访这里,尝试找寻到当年大银幕前、灯光舞台下的记忆。

从二楼望去,如今的更楼影剧院仍不失大气,场地十分宽阔。

旧貌保留 有八百余个座位

走进影剧院一楼,两侧各有一个小门已经被封,从大小和样貌判断,应该是当年一楼电影放映大厅的出入口。

再走到二楼,一股陈旧建筑物特有的霉味从里面散出。往门后的空间走去,微弱的阳光透过门窗的缝隙为来访者提供了光源,座椅、舞台、大屏幕,影剧院放映厅的全貌进入视线。

即使在今日,这个放映厅也不算小。放映厅分为两层,共计有超800个座位。这种上下两层座椅分布格局,在老式影剧院中相当常见。如今仍在使用的高明区影剧院,也是这样的格局。

放映厅的大部分座位在一楼,座椅是常见的木制折叠椅,人坐下就能压住椅子板,起身后椅子板会自动收起。二楼容纳的人较少,视野更为开阔,是当年观影和观看表演的“VIP”坐席。从二楼朝大荧幕望去,大荧幕和前方的舞台清晰可见。

更楼影剧院的黄金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放映电影需用到胶片和放映机,利用光把胶片的内容投影在荧幕上。在二楼观众席背后的墙上,还能看到当时为放映电影设置的投影孔和灯光设备。一楼观众席的两侧,固定在墙上的风扇仍保留着,这在当年应该算得上先进的降温设备了。

更楼影剧院内极具年代特色的木制折叠座椅。

红火一时 观众络绎不绝

20世纪90年代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电影放映机的光亮穿过发展的阻隔,到达区位较远的更楼。

曾经的更楼影剧院职工黎冬敏恰好见证了这段时光。1995年,更楼影剧院正式建成开业。开业几个月后,她来到影剧院工作,一直到影剧院彻底停止放映和表演。在当时的更楼,看电影可是新鲜事。影剧院开业以后,前来购票进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那时候一场电影票价一般为3~5元,在当时来说不便宜了,然而每场电影进场四五百人不成问题。”黎冬敏对更楼影剧院当年的盛况印象深刻。当时的更楼影剧院一般每晚放映1场电影,遇到春节等节假日会增加场次。拥有800多个座位的影剧院时常能有七八成的上座率,用红火一词形容并不为过。黎冬敏说,更楼影剧院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天都放,一个月内不重复。

斑驳的墙上,仍然可见影剧院的座位号。

辉煌不再 退出历史舞台

更合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何倬光同样见证了更楼影剧院的建成、发展和停用。何倬光说,当时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无论是更楼原来的居民,还是来到更楼务工的外来人员,都有着强烈的文化娱乐需求。因此,更楼影剧院建设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带给了大家不少快乐时光。

工业化、城市化催生了更楼影剧院,也同样影响了更楼影剧院日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提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更楼,前往高明城区务工、居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直接压缩了更楼影剧院的受众。

黎冬敏回忆,更楼影剧院放电影兴旺了两三年,到1998年以后,来购票进场的观众逐渐少了。有些场次甚至只有个位数的观众。更楼影剧院一开始是同时放映电影、邀请歌舞团前来表演,两者都售票。到了后来,放电影甚至成了歌舞表演的赠送环节,购买了门票的观众只要进场,就能在歌舞表演之前,免费看一场电影。与此同时,更楼影剧院也利用舞台、音响等设施,招揽企事业单位前来办讲座,搞活动,以此增加经营收入。

这些努力并没有挽回更楼影剧院电影放映的颓势。1999年,更楼影剧院申请暂停电影播放业务。再后来,歌舞表演也难以为继,至2012年彻底停止,更楼影剧院放映厅也不再开放。这座建筑物后改为更合镇成人文化学校,直到彻底停用废弃。

明仔话你知

高明发布微信编辑部

文图:高明融媒体中心何志勇

编辑:高明融媒体中心罗婉琼

审校:谭健才、黎翠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