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绸都南充:非遗文化中的人间烟火气

原标题:绸都南充:非遗文化中的人间烟火气

跟着非遗去旅游,在非遗项目中感受岁月沉淀的生活情怀。这一站,我们来到的是绸都南充。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留给许多四川人的最初印象,其实不是丝绸,而是一种菜。这种叫儿菜的品种,同时又被许多人称为南充菜,因为最早的育种基地在南充。在武汉抗疫期间,这种菜从四川捐赠到武汉,以至于许多人都不懂怎么吃,并因此产生了千里传菜谱的佳话。

图片来源 | 百度

从这个关于菜的故事,可以看出南充是一个农业色彩非常重的地方。南充不但产蔬菜,还产各种瓜果,以及桑蚕。因此,南充的丝绸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值得称道,从2003年开始就被评为中国六大绸都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唯一被称为绸都的地方。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有嘉陵江灌溉、航运之利,又享有盆地边缘丘陵地区林盘经济的好处,在古代一直是农业发达地区,也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人文荟萃之地。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因此,南充非遗项目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面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说起南充的美食非遗,就少不了发源于阆中的保宁醋。作为我国四大名醋之一,保宁醋具有“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的特点,同时有十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保宁醋都是川菜重要佐料之一,以致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保宁醋作为非遗项目,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产品,还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近年来,阆中不断发掘这种酿造工艺的潜力,并将其用在饮料制造上,由此诞生了阆中八大怪之“醋当饮料卖”的典故。去阆中游玩,不妨试试桑葚醋,它将打开你味觉的新世界。

保宁醋酿造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张飞牛肉,是阆中的另一项有名的美食非遗。由于独特的熏制方法,使其表皮黢黑内里鲜红,就像传说中的张飞一样,因此被取名为张飞牛肉。作为网红品牌,张飞牛肉早已全国闻名。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除了张飞牛肉,阆中还有一道上了非遗名录的牛肉,那就是:盐叶子牛肉。相传,清光绪年间,阆中回民马孝为了给年迈体衰的老母亲制作美食,就综合了汉族和回族的牛肉干制法,保留了牛肉干满口回香的特点,又使其更容易咀嚼下咽,并切成薄片用荷叶或桑叶盛装,最终做成了老少咸宜的“盐叶子牛肉”。

图片来源 | 阆中古城

在南充非遗名录中,还有两样流传甚广的美食:川北凉粉、营山凉面。即便没有听说过的人,也可能无意中吃过。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作为川北的两大嗦粉大户,绵阳的粉是烫着当饭吃,南充的粉是凉拌当菜吃。因此,“晶莹柔嫩、绵软口弹、微辣鲜香”的川北凉粉,很快就成为川菜名品,就像影视剧中的黄金配角一般,它在饭桌上的存在感可能不是那么突出,但出场率那是相当的高。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营山地区的人们不只平时喜欢吃凉面,在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间歇,也忍不住来上一碗。曾有统计,某年春节初一到初六,营山人就吃了三万公斤凉面。营山凉面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其面条细、嫩、清爽,佐料“麻、辣、咸、甜、香”五味兼备,色香味俱全,还清凉爽口,的确无愧于营山人的宠爱。如今,营山凉面不再是当地人的专宠,早已流传各地,成为夜市摊上的热门美食。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吃饱喝足,当然就要找点精神享受。南充人在这方面也是硕果累累。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非遗“四朵金花”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有三样都是演艺相关的。其中,川北皮影还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川北大木偶也走出国门惊艳世界。就在上个星期,南充面向韩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推介非遗文化,其中的直播内容就有三大演艺非遗加上丝毯织造。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木偶戏在四川有三大流派,分别在南充、资中、自贡。而南充的木偶戏,独以大而闻名,因此又被称为川北大木偶。仿若真人大小的木偶,不但具有“细节逼真、表情丰富、动作自然、以假乱真”等特点,还创新出人与偶同台对戏的表演方式,一人双角、男女互换、老幼一人,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川北木偶因其大,也使其节目具有“功夫当特技、杂技当演技”的看点。川北大木偶著名剧目有《盗仙草》《玉莲花》《跪门吃草》《白蛇传》《美人鱼》《八仙过海》等。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川北皮影戏,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晚期,由陕西商人传入四川,最终在南充地区落地生根,与蜀绣、剪纸、川剧结合在一起,诞生出具有四川特色的皮影戏。川北皮影戏吸收了蜀锦的华丽、蜀绣的审美,借鉴了剪纸造型设计,并借用川剧五大声腔演绎台词,同时博采民间流行的山歌、小调及佛道音乐,使得川北皮影戏具有“精致美妙、婉转动听”的特点。目前川北皮影戏的两大传承主力为川北皮影戏艺术团、南部县何家班。代表作有《唐王游地府》《目连救母》《七仙姬送子》《降天星》《小西天》《海口阵》《阴火传》《天下乐》等。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川北灯戏是在傩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成熟于明代。川北灯戏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表达方式,演绎民间故事,因其博采众家之长,艺人自述其起源时戏言“木偶是爸,皮影是娘,猴戏是姐妹,庆坛是它干爹爹”。诙谐风趣好玩好笑,同时又寓教于乐发人深省,是川北灯戏的主要特点。由于这些小戏经常在春节元宵等喜庆节日出现,与“狮灯、龙灯”一起上街表演,且经常在夜间演出,因此被称为灯戏。川北灯戏分正灯、浪浪灯、地灯三个艺术品种,正灯以讲、唱表演为主,代表剧目有《芦花记》《南桥汲水》;浪浪灯以旦、丑角为主,代表剧目有《逼租》《神驹子碾磨》《王瞎子看坛》《毛二偷驴》《打判官》《剐狗》《亲家母上轿》等;地灯是川北灯戏与牛灯、蚌壳灯、花鸟灯、采茶灯、狮舞等灯舞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代表剧目为《闹隍会》。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地区的戏剧表演如此丰富,主要是由于物富人丰人文鼎盛,再加上川陕文化、巴人遗俗在此交融,才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就连川剧都在这里演变出了四大流派之一的“川北河”。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川北河”流派的川剧,吸收了陕西梆子(川剧称之为弹戏)的一些表演风格,并改编转化了一些剧目过来,形成以“春、梅、花、苦”为代表的“大幕戏”。这些剧目上场引子下场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一改小流派表演的散漫作风,增添了更多雅趣。同时由于唱腔讲白中保留了许多川北土音,又使其具有乡土气息的谐趣幽默,堪称方言标本库。受当地民间文化影响,“川北河”川剧的剧目特别丰富,“三国戏”、“聊斋戏”、民间传说、传奇戏、爱情戏应有尽有,代表剧目有《杀惜》《杀奢》《新辕门》《空城计》《踏纱帽》《托国入吴》《石怀玉惊梦》《装盒盘宫》《问病逼宫》《白蛇传》《珍珠塔》《皇亲梦》等。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地区戏剧表演热闹非凡的同时,评书、舞蹈表演也非常流行。南部县的评书、高坪区的金钱板,都是非遗名录中的佼佼者,阆中的巴象鼓舞更是历史悠久的民俗舞蹈。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阆中作为古巴子国国都所在地,巴象鼓舞在此传承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殷商时期,巴象鼓舞就作为民间祭祀舞蹈和狩猎舞。秦汉之交,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领巴人组成汉军先锋,曾将此舞蹈在战地表演以鼓舞士气,刘邦深为赞赏,将巴象鼓舞引入汉室宫廷,使之成为一种宫廷舞蹈。巴象鼓舞气势恢宏威震四方,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形容其“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现代舞蹈专家将之喻为“舞蹈的活化石”。2005年,巴象鼓舞以其“唯一性、代表性、开发性”,被列入非遗文化保护名录。

之所以将南充的音乐非遗,从演艺项目中分离出来,是因为这些音乐最初都不是在舞台表演,而是在生活中的重要场合作为礼仪进行表演。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在中华文化中,音乐是礼仪的重要载体。在讲究名正言顺的礼仪文化下,民间也就因此养成了“以歌言志、以乐成礼”的习俗。这些民间礼乐衍生出了节庆乐舞、喜事祝歌、白事悼曲、山野民歌。在如今的南充地区,情歌、婚嫁歌、劳动号子、川北山歌,就成了流传至今的民间礼乐代表。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的情歌,以阆中情歌为代表,与竹枝歌一脉相承,部分作品经古代文人整理再创作,形成诗词中的“竹枝词”流派。“竹枝词”中最著名的,大概是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阆中情歌大多为男女之间的抒情唱和,表达两情相悦男欢女爱的生活情感,因为主要传承在阆中地区,又被称为阆中情歌。这些山歌的特点是曲调优美单纯、语言朴实俏皮、话题充满生活趣味,歌唱形式也简单方便。歌唱者一般是在劳作、行走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诉求起兴开唱,再以赋、比手法结合自然现象、生活常识进行寓意表达,气息控制、节奏快慢、唱腔起伏都可以根据自身动作状态而自由改变,并插入一些语气助词和感叹词,显得自然随性自得其乐。初学者只要掌握了几个通用的套路,就可以随想随唱,因此有相当强的开放性和可参与性。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年轻男女如果有幸在情歌环节找到心仪的人,那就要走三媒六证的流程,然后结婚了。在婚礼上,婚嫁歌是南充传统婚礼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婚嫁歌唱得好不好,甚至决定着婚礼的成功与否。

图片来源 | 阆中古城

南充的婚嫁歌,如今的主要传承地在高坪区、蓬安县、西充县祥龙乡。这些婚嫁歌分不同的场合,由不同的人演唱。司仪负责的有迎灯歌、起歌堂、开声歌、拜双亲歌、骂媒歌等。女方这边有新娘独唱以及母女对唱的哭嫁歌、出嫁歌,众伴娘则负责唱伴嫁歌、陪嫁歌、送嫁歌、陪十姊妹歌等。而在男方这一边也有对应的贺新郎、陪十兄弟、婚礼歌、祝婚歌、喜曲等,一般由亲戚和朋友们进行祝贺和演唱。

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一领众和”,或者“随舞跳唱”。婚嫁歌在表达祝福意思的同时,也有较量比拼的意味,男方女方各自组织亲朋好友担任歌手进行邀约斗唱,就形成了赛歌会,车轮战、接龙战下来,甚至可能欢唱通宵。

图片来源 | 南充市文化馆

比起情歌和婚嫁歌,劳动号子就要“悲苦”一些了。南充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号子,就是“川江号子”。

图片来源 | 四川非遗

嘉陵江南充段河面宽阔水势和缓,因此上下行船都需要船工们奋力操船,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同时有利于让船工接受号令,就形成了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劳动号子。

图片来源 | 四川非遗

川江号子是一种礼仪成分很重的音乐形式,非常注重场合。水流水势不同、明滩暗滩之别,都需要不同的号子协调动作。因此,川江号子又分为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两个类别。不同的号子,在节奏、腔调、情绪方面都大有不同。

图片来源 | 四川非遗

船工们长期行船离乡背井,劳动艰苦又有安全风险,在高压的环境中,很需要释放内心的情绪。这就要求川江号子在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具有安抚、激励船工的作用,因此在取材和表达方面,大多充满了生活气息,诙谐幽默的趣味也很重。

图片来源 | 四川非遗

川江号子具有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代表作品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懒龙号子》《立桅号子》《逆水数板号子》等。

如果说川江号子是“专业演示”,南充的山歌就属于“休闲表演”了。 

川北山歌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开山修路、抬运东西或者修房造物这样的集体劳动场合,就会唱劳动号子。单身男女想要发个“朋友圈”求偶,唱首山歌就能提醒单身异性或者媒人注意一下自己。几个人干活无聊,也可以让一个人出来唱一首叙事山歌娱乐一下。具有传递劳作经验鼓励劳动的时令歌曲,更是上年纪的人最爱。如果不嫌丢丑,也可以在山上唱一唱婚嫁歌曲热闹热闹,顺便内涵一下某人。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音乐非遗,是南充人生活趣味和礼仪文化的直接呈现。曾有人说,汉族是不会歌唱的民族,那他一定是没感受过音乐在南充人传统生活中的分量。

所有的工艺非遗,都是为了打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南充的工艺非遗尤其如此。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非遗四朵金花之“剪纸”,就体现了南充人热爱生活的装饰审美。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川北剪纸工艺,如今主要在仪陇县和西充县传承。早在明清时期,剪纸就在这里盛行,数百年传承下来,民间沉淀了丰富多彩的剪纸工作。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川北剪纸同样受到了川陕文化交汇的影响,它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形象生动、构图巧妙、设计感强,每一张剪纸都是一种生活态度的“LOGO”。在过去,川北剪纸多以花鸟鱼虫五谷丰登等吉祥寓意为主,寄托对富裕生活的渴望。现在的川北剪纸,更加注重美术审美、思想表达,题材更丰富、风格更多样,除了用作居所装饰,同时也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剪纸以其突出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成为南充四大非遗之一。但要说对南充影响最大的工艺非遗,莫过于丝绸织造了。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史料记载,周朝时期,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的蚕丝织物就已经成为贡品。秦汉时期,丝织业更是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支柱。20世纪80年代,南充成为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2003年入选六大绸都,2005年获得“中国绸都”称号,直到2013年南充仍然是我国最大的真丝绸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的历史,早已和丝绸不可分割。南充不但拥有悠久的丝绸生产历史,还拥有优良的丝绸品质。南充丝绸具有“丝色一致,密度均匀,织纹清晰,柔软华丽”的特点,一直是丝绸之中的极品。

南充丝绸品质好,主要有两大原因:规模效应和织染工艺。丘陵地貌赋予了南充发展林盘经济的良好条件,桑林遍地、蚕茧如山,长期以来的规模化生产,使得蚕种、桑种都得到了优选优育,并由此形成了品相相对统一、数量足够庞大的生丝货源。再加上根据当地原料特点推陈出新的织染工艺,就形成了南充丝绸的品质保障。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如今南充的丝绸织染工艺,主要传承在高坪区的都京镇。这里被专家认定为“南丝绸之路源点”,同时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2014年,位于都京镇工业园区的传统织染工艺车间正式停产,全面转化为自动化织染生产,而老厂区改造为工业旅游景点,命名为“六合丝博园”。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传统织染工艺,并可以在老场景、老画面中,缅怀南充的丝绸文化历程。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南充有两大丝织非遗,除了高坪区的丝绸传统织染,另一个就是阆中的丝织手工丝毯编织工艺。

图片来源 | 阆中市文化馆

阆中丝毯是以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制造出来的丝织奢侈品。明朝时期,阆中出现了以生产贡品和供应达官贵人的丝毯编织作坊,到清朝中期进入鼎盛阶段。稳定的生产和销售环境,在阆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丝毯生产家庭,各家祖传手艺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积累,形成了不同的图案风格,到解放前,阆中已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

图片来源 | 四川非遗文化前沿

阆中手工丝毯精美华丽,纹路细密结实,毯质柔软有弹性,颜色鲜亮自然,图案精美细腻且不易皱、不褪色、不变形,是世间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但是工序诸多耗时极长,熟练工匠每天工作8小时,一年也只能编织三平方米,极低的产量,使其价格非常高昂,在过去主要为达官贵人收藏,如今也不具备普及可能。这样的非遗工艺,对普罗大众来说,也就是作为艺术品进行瞻仰了。

图片来源 | 阆中市文化馆

南充非遗工艺中,丝绸就如同“诗与远方”,但更多的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生活。高坪竹编、西充根雕、西充香炉茶,都寄托了南充人对眼前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旅途中值得探访的非遗工艺。

南充非遗太多,一篇文章说不完,一趟出游也逛不完。除了前文所说的四大种类,还有医术、拳术以及各种民俗活动、民俗节目。其中影响最大的节庆非遗,就是阆中的春节民俗活动。作为春节之乡,阆中春节民俗活动几乎囊括了当地所有方便现场体验的非遗项目,可以说是体验当地非遗文化的一大盛会。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据了解,南充的国家级非遗有5项,省级非遗有29项,县级以上非遗有513项。这些非遗项目形式多样、分布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以及理想的生活,既有似曾相识的生活意趣,也有令人神往的人文乡愁。

图片来源 | 南充文旅

探寻南充的非遗味道,就是造访这里的烟火人间。

-END-

温馨提示

特殊时期,出行前请先了解当地防疫政策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快速查询

文章为「Qu四川」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来源:

南充文旅、阆中古城

阆中市文化馆、四川非遗文化前沿

南充市文化馆、四川非遗

百度图片

未署名图片作者请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