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战德国75毫米步兵炮家族,成员个个矮萌,炮班推着满地跑

步兵炮是二战时期重要的作战武器,对当时的营、团级步兵部队有着重要的意义,德国在二战前就开始了75毫米口径步兵炮的研制、装备工作,在二战中仍在不断的发展,可以说是步兵炮型号最多的国家之一了。

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

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

最早的75毫米步兵炮当属知名度较高的le. IG 18,该炮在1932年研制,主要作用是为步兵提供直瞄炮火支援,1937年才定型量产。

火炮全重400公斤,炮管长88厘米,可以发射常规炮弹、高爆榴弹,最大射程约3800米;拥有带波浪边缘的炮盾,这是它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早期型采用木质轮子,后来为了加强拖曳能力,改为橡胶轮。

炮组推着前进的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

该炮是德国产量最大的75毫米步兵炮,总数达8266门,德军发动二战的时候已经列装了3000门,这型火炮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战后清点都还剩约2500门;为了增加它的反坦克能力,后期还研发了专门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它还有一种F型的变种,也就是一款继续轻量化的伞兵型,1939年开始生产,不过数量相当稀少,只有6门,后来被无后坐力炮取代了。

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

IG 37型75毫米步兵炮

IG 37 步兵炮属于le. IG 18的后续型号,同样在1937年服役,不过相比于前者,它的改动还是较大的。

首先就是炮架改为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开式炮架,行军时收拢,作战时展开,将助锄插入地里。因为75毫米的炮身等结构更重,原来的小尺寸轮子更换为更大尺寸型号,悬挂也得到加强,以适应更大的重量和后坐力。

IG 37 步兵炮

虽然火炮的最大仰角从73°降低到40°,加长的身管却赋予了更加平直的弹道,最大射程增加到5150米;并且它还安装了一个和英军25磅炮类似的多室炮口制退器,它的部分炮弹型号与le. IG 18火炮通用。

这款火炮产量不大,只有2279门,而且整个二战中都服役于东线,在泥泞的战场上和苏军战斗。因为火炮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线部队对火炮的保护情况很好,据统计在1945年春季,东线德军仍然有大约1700门 IG 37 在服役,除了正常的战损,还有火炮磨损、故障的原因,经过三四年的大战后,还能保留近8成的装备,不得不说德军炮组将它保护的真好。

IG 37 步兵炮

IG 42型75毫米步兵炮

1940年的法兰西战役中,虽然法军整体上打得并不好,但是法军在火炮技术上确实有一定的造诣,德军感觉手中的75毫米步兵炮威力有点不足,于是决定研制更新的同口径步兵炮。

这门火炮在1944年才量产,它的炮架直接使用了克虏伯一款产量很少的80毫米反坦克炮炮架,炮管长度和 IG 37 差不多,炮口上安装圆形多孔制退器。

IG 42型75毫米步兵炮

火炮全重588千克,长1.79米,炮弹出口速度280米每秒,最大射程4800米。相比于前两者,IG 42在技术指标上并没有本质的提升,相较于le. IG 18,在射程上有所提升,但是重量增加不少,在二战德国投降前总共只生产了527门。

结语

步兵炮的首要任务是支援步兵,拔除敌方火力点等目标,但随着战争的发展,步兵炮也不得不在危急时刻承担起反坦克的重任,虽然破甲弹的穿甲性能不错,但是比起专业的反坦克炮,步兵炮操作并不灵活,弹道弯曲,要想对付机动的坦克,炮组需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马匹拖曳的步兵炮

二战德国的75毫米步兵炮系列,虽然在二战后期已经显得不堪大用,但是在整个二战中都是一线步兵的重要重火力支援,它不算笨重的体型,在战场上能够较为从容地转移,炮组可以推着它到合适的阵位发射,为德军坚持作战发挥了大作用。

步兵炮

在德军的部分文件中,也将缴获自苏军的76.2毫米炮称为75毫米炮,这种射程达到10公里以上的火炮备受德军青睐,不仅大量用来替代国产步兵炮,也应用于黄鼠狼系列坦克歼击车。事实证明步兵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76.2毫米炮那样反坦克与反步兵相结合,或者朝更新式的火箭炮、无后坐力炮发展,德国本国的75毫米步兵炮只能随着二战结束而烟消云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