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远郊到前哨:上海这个郊区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

原标题:从远郊到前哨:上海这个郊区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

作者:刘细彦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从远郊到前哨,金山坚如磐石地保持“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坚持不懈地践行“三个湾区”美好愿景,坚韧不拔地遵循“三个转型”战术路径,已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形成“三个三”理论。这不仅是科学认识金山区情的宝贵结晶,还是坚定担当金山使命的有力载体,更是系统推进金山发展的智慧谋划。从边缘到引领,一起来领略这块热土蜕蛹成蝶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

全文7455字,阅读约20分钟

金山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为上海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保障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占到10%以上。金山农业是名副其实的“高个子”,但金山经济是甚为尴尬的“矮个子”,直到“十三五”末,经济总量也只占上海全市的2.8%。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整体发展滞后。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躅。”(明·杨慎)金山一方面自觉担当政治使命,继续保障农副产品供给;另一方面静默蓄积能量,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聚焦发力,且定位更加准确、目标日益坚定、思路逐步清晰,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形成了“三个三”理论,成为推进金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缜密思维和强力行动。

所谓“三个三”,第一个“三”就是“两区一堡”,即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与乡村振兴先行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第二个“三”就是“三个湾区”,即建设活力湾区、美丽湾区、幸福湾区;第三个“三”就是“三个转型”,即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笔者认为,“三个三”使金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了创造性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务实性的底层逻辑。

“三个三”是科学认识金山区情的宝贵结晶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区情是积聚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金山区行走在时间的横轴上,在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情也在动态变化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一、地理区位条件独特,但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金山属于上海远郊城区,又位于上海、杭州和宁波三大都市圈的交叉地区,区位的优势和劣势并存。从理论上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速,金山从上海城市发展边缘地区逆转为上海对接和服务长三角的“桥头堡”。

目前正在推进链接长三角的各类功能性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跨省市的融合创新实践区,但建设进度还未达预期;加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合作,在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社会治理联动等方面迈出了步伐,但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拓展。

总体看来,金山目前还不具备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物资聚散功能,重要的交通节点也缺乏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使金山便利的交通要道很大程度上成为过境通道。

二、制造业集群化高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产业竞争实力依然不足

2021年,金山属地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8.6%;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四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271亿元,占属地工业产值的7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767.25亿元,占在地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1.1%。

但体现产业竞争实力的产业盈利能力、市场化能力、资源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比如,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全市已拥有123家,金山直到今年才只有1家企业入选,实现“零的突破”。

图:上海一郎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名单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但全产业链构建还需完善

金山注重发展品牌农业,已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及“一葡二桃三莓五瓜”为核心的优质特色品牌。20家市区两级农业研发中心为科技兴农赋能,28家企业(基地)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7张。

同时,以建设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以鑫博海、银龙蔬菜、融氏玉米油为龙头的三大核心农产品加工区,成功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0家,“金山如画”文旅品牌已然打响。

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消费等环节配套尚不完善,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竖向增厚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

四、空间聚焦发展的理念始终坚守,但多元主体均衡发展格局难以撼动

建区以来,随着行政中心从金山老县城朱泾镇转移到金山滨海地区,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功能建设所形成的固有凝聚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削弱,但金山滨海地区远离金山地理中心,又濒临化工生产基地,新生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未完全同步形成,产业和人口聚集进程不快,金山空间聚焦发展的理念与多主体均衡发展的现实的矛盾始终存在,由此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偏高的问题也始终伴生。

五、环境整治取得历史性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根源性压力尚未消除

经过持续深入的环境综合整治,金山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持续优化,空气、水、土壤、生态空间等环境指标持续提升,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金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90.4%,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持续“一升一降”使金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金山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中所反映的26项需要整改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发展阶段、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所致,目前除个别问题外,虽已全部整改完成,但生态环境治理还需久久为功。

金山区情的因素的复杂性、特质的多样性、力量的混合性决定了:

金山的功能定位在阶段性演变,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对定位的科学性进行再提升;

金山的发展曲线在加速度上扬,应从目标理性出发,对发展的全面性进行再审视;

金山的发展路径在试验性探索,应从终极期待出发,对发展的持续性进行再塑造。

概而言之,就是要从时代趋势、人民期待和客观实际出发,对金山重新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推动顶层设计落地的底层逻辑。而“三个三”的整体出世,正是对金山区情进行科学认识的宝贵结晶。

“三个三”是坚定担当金山使命的有力载体

新时代的金山在落实宏观战略决策、推动区域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重要方面,还应当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在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局中,坚定地担当起崇高的使命。

一、金山要成为上海宏观战略的坚定落实者

市委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对空间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将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其中,宝山、金山是“南北转型”的两极。市委将推动金山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与乡村振兴先行区。

金山要正确、深刻认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金山的发展放在全市发展的大局上进行考量,坚定落实上海优化空间新格局进程中对金山的宏观战略要求。

二、金山要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市委要求金山努力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十四五”是金山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关键期,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立足全面打开承接市区辐射和对接浙江的“两个扇面”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毗邻地区合作共赢,率先打造长三角联动发展“两两合作”示范区,在长三角共筑“一极(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三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高地(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展现金山作为。

三、金山要成为上海实现“最集中的目标”的独特贡献者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无论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还是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对上海来说,最集中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金山作为上海的郊区,除了继续发挥上海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功能外,更应当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成为提升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承载地、上海大都市圈层发展的重要涟漪地、上海大都市特色需求的有效供给地,为上海实现“最集中的目标”作出独特贡献。

四、金山要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促进者

上海正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2030年前达峰。

要按照市委要求,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准化提升处置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垃圾无害化处理;绿色化推进节能降碳,加大对石化等重点行业和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减污降碳力度,成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正能量。

五、金山要成为上海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的高效践行者

上海面对超大城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正牢牢把握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特征,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全面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金山作为大都市的郊区,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要在大都市治理中找准职责定位。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积极探索新路,通过治理数字化转型,促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让城市更有智慧。在坚持高标准引领下,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让城市更加精致。

有为方有位,有位更有为。有为与有位,前因后果,又互为因果,而有为是前导性因素,有位则是后继性因素,最终演变成有为是决定性因素,有位则是随为而动的易变性因素。金山要提升在全市的显示度和标识度,必须提升作为的有效度和成果的贡献度。而“三个三”的应运而生,正是金山察大势、顺趋势而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生动表现。

“三个三”是系统推进金山发展的智慧谋划

金山在艰辛探索中坚定砥砺前行,在蓄积能量中必然迸发能量。谋定而后动。谋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务实性决定于区情的复杂性、使命的崇高性和落实的坚定性。在奋进的新时代,金山从战略、愿景和战术层面,对区域发展进行了分级谋划。

一、“两区一堡”是金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在上海乃至长三角这个总系统中找准定位的过程,也是将自身优势与发展大势相结合,创建独特价值的过程。“两区一堡”战略定位的科学性源于地理特征和工作实践所形成的“三个统一性”:

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时代使命和产业基础的统一性。上海“十四五”产业地图赋予了全市沿江、沿湾、沪西三条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助推全市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的新使命,协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点任务的新要求,而金山正处于沿湾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的重要节点。

金山传统制造业积厚成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化工产业按照“绿色环保、集聚发展”的定位向千亿级高端绿色化工产业进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等特色产业正培育壮大,因而有能力、有基础扛起打造全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时代使命。

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和融合赋能的统一性。金山作为农业大区,被市委寄予了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的厚望。金山区积极探索“融合赋能”道路,以“融合”激发振兴活力、以“赋能”培育振兴动能。通过“强一接二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增绿增美、农民富裕富足。

2017年打造的全市首个全域全品类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金山味道”品牌矩阵现已整合66种金山优质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并统一纳入监管,产品优质优价。加快构筑“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升农业附加值。比如助力上海鑫博海农副产品加工公司建设“中央厨房”,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950万元。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功能与特殊区位的统一性。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服务全国、带动周边中实现发展。

就金山而言,站在市区看金山,金山是神经末梢,空间距离远,流通成本高;站在长三角看金山,金山是地理中心,沪浙咽喉之地、能量交换之所。金山以天赋的特殊区位所形成的高位能级,天然地有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的潜质。

金山积极推动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链接长三角科技城等各类功能性平台建设,全面深化与浙江嘉兴等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合作,努力成为环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城区。

二、“三个湾区”是金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金山区委从地理位置、空间资源、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出发,作出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指出,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就是要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清洁低碳的美丽湾区、文明宜居和谐的幸福湾区。由此,“三个湾区”成为金山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这个美好的愿景内在地凝结着“三个必然性”:

筑基强体激活力的必然性。金山脱胎于农业社会,在农耕文明的长期浸润下,存在着经济基础的薄弱性、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循环往复的自然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沉淀为地域性基因。从工业社会加速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基因特征还在隐性地发生作用,企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及经济的开放性程度、动能的创新性程度均显不足。

立足新发展阶段,金山要在竞争和合作中获得主动权,必然要筑牢产业基础,强健经济肌体,坚持开放联动、创新驱动、数智引领、文旅赋能,推动“科创+智造+文旅”全面发力,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

减碳增绿绘美丽的必然性。金山作为农业生产区和化工产业集聚区,化学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化学、纺织、电镀等工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一次性物品大量消费等带来的生活垃圾污染,一度使金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损害。

经过先后两轮6年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广泛推行,金山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等环节的污染源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态环境依然面临较大的污染压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金山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必然要减少碳排放、增加绿覆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空间风貌,让城乡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夯实优良的生态基础。

为公为民创幸福的必然性。金山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财政实力依然不强。尽管金山公共财政向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持续提升,但总体看来,金山人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依然不高,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对公共服务快速增长的需要,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立足新发展阶段,金山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必然要为公而奋斗、为民而谋利,坚持把人的感受度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尺,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美好景象,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多、更优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三、“三个转型”是金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术路径

金山要落实“两区一堡”的战略定位,实现“三个湾区”的美好愿景,必须在战术层面找到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市“南北转型”实施意见和政策体系,提出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全面统筹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这为推动金山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格局,也注入了动力、增强了信心。

金山将紧扣转型发展这一主线,按照“智造集聚、文旅赋能、门户枢纽、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加快落实“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加快实现“三个湾区”美好愿景。

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金山在产业转型中将抓住两个支点,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凤凰涅槃”和新兴产业“破茧成蝶”。

传统产业“凤凰涅槃”,重点是与两大化工基地共同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加快转型成为世界级高端绿色化工产业示范区。

新兴产业“破茧成蝶”,重点是聚焦碳纤维、无人机、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等主攻方向,加快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4个五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这四个产业集群的产值已达到1271亿元,力争到2025年达到2000亿元。

图: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

同时,金山将按照“三个百里”要求,更加注重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充分释放“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乘数效应,努力以农业高质高效支撑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示范引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空间转型为重点,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融合度。金山是上海西南门户,将统筹推动外部、内部空间布局重塑,加快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

在推进空间转型进程中,“四大板块”各展其能:

南部地区,力争今年年底开工建设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建成后每年可吸引游客800万—1000万人次。

北部地区,将加快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建设,力争2024年年底建成开园,同时将把千年古镇、千年古刹、千亩农庄、千亩花海串联起来,打造北部文旅连廊,更好带动亭枫片区融合提升。

东部地区,将以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载体,加快推动亭卫片区产业集聚。

中部地区,将以廊下郊野公园、吕巷水果公园等为重点,加快打造生态绿核。

以治理转型为支撑,不断提升区域人民的幸福感。金山推进治理转型,重点是突出“三化”:

突出公共服务便利化。金山将加快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还将结合金山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加快打造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高地。

突出国土空间绿色化。金山将把绿色生态要求作为转型工作的红线,在连续开展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漕泾镇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突出治理手段数字化。以“两张网”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公共数字底座,持续加强应用场景开发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万物皆有时,万事皆有序。得时则势可顺,守序则事易成。金山发展到现阶段,正是推动金山进行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的关键时点。

我们要坚如磐石地保持“两区一堡”的战略定位,在根本指向上不偏移;要坚持不懈地践行“三个湾区”的美好愿景,在中观目标上不中断;要坚韧不拔地遵循“三个转型”的战术路径,在微观执行上不松劲。

对金山的干部而言,有幸奋斗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定位更加明确、愿景更加美好、转型更加自觉的新时代;对“三个三”的意义而言,这是坚持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的宣言书,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员令,是落实战略定位、实现转型发展的路线图,更是全面锤炼干部品格、提升干部能力的大熔炉。

金山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在“三个三”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中,找准合适位置,激发内在动力,迈开步、不停步,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以奋斗姿态实现崇高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自身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