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医学院用来做实验的尸体都是哪来的?做完实验后又是怎么处理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怀揣着一颗敬重的心向这些大体老师鞠一个躬,感谢他们对医学的付出。

高校里面的医学生,需要用到人的遗体来作为练习实验的对象,但是这种资源实在是少之又少,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珍贵资源。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上,经常出现好几个人共用一个大体老师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大体老师这种资源实在是太少了,才被逼到这种程度!那么在解剖课上这些大题老师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的来说有以下这几个方向,分别是遗体捐献、无人认领的尸体、死刑犯。

在一些医学院里面,大体老师最主要的来源主要还是靠着遗体捐赠。遗体捐赠指的是“自然人及其直系亲属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简单一点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在生前答应了要捐献自己遗体,而另外一个则是在死亡之后,由家属同意也可以将遗体捐赠留作大体老师。

遗体捐献的基本流程为在本地本市工作了,可以到相关的机构,也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网上去做登记如果自己申请了遗体捐赠,其直属亲属也有知情权的,家属还要签字。一共需要填三份表分别是自己保管、一份公证处留存、以及红十字会一份,等到捐赠者去世之后,有关机构会请家属在两个小时内联系红十字会启动捐献程序。

在医学院里面大体老师的主要来源还是源自于遗体捐赠。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主”的观念影响,所以愿意遗体捐献的人并不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你尝试着去问一个人愿不愿意在自己去世之后,让别人把自己的身体,给别人解剖呢?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都是受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影响比较严重。

除非在个别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普遍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放,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也会抱着一种新的想法去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自己如果在去世之后自己的身体还能够为人类做贡献,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所以在经济发达地区,遗体捐赠的人比较多,但是在一些相对来说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的地方,受传统思想“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这种思想观念比较严重,所以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几乎没有人愿意去遗体捐赠。

在医学楼教室里,大体老师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死刑犯。有很多死于刑犯的家属认为自己家里出了个死刑犯,非常的丢脸,抬不起面子。所以会有一部分家属根本就不愿意来认领遗体,又或者直接跟医学院签署协议,直接就把遗体捐给医学院做一些贡献了。

其实这部分的家属还有出于另外一部分的原因,认为自己的亲人在生前做了这么多违法的事情,所以直接就捐赠给医学院,这样做也是相当于回馈社会,赎罪。

大体老师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天灾人祸无人认领的遗体,这类的天灾人祸包括车祸又或者是地震等等。

比如说在之前的汶川大地震中,死者的人数非常多,有一些遗体会被认领,还有一些会肢体堆积进行火化,而另外一些保存得比较好的,又没有人认领的,遗体就会被运到一些相关的机构进行研究之用。

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天灾人祸的遗体就直接被拿去医学院当研究用了,而在此之前其实也是有一部分工作需要做的。

无名的遗体,法医会对遗体进行检查,看是否里面存在着刑事案件的可能性,又会抽取遗体的DNA进行检测,再把资料送到警方,然后警方再会通知殡仪馆来接收遗体,最后公安机关还会将这些未确定的遗体信息在网上公开,希望有家属前来认领。

因为大体老师比较少,所以一般医学院的学生会尽可能地利用大体老师,学校也会尽量地延长教学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大体老师在反复多次的教学应用之后,也会有到一个临界点的程度。

如果大体老师已经到了临界点,实在是没办法再可以用了,医学院就会把大体老师送去殡仪馆分化,一般送去殡仪馆之前都会有一个隆重而肃穆的告别仪式,以此来感谢大体老师的付出。

如果是大体老师身体上的某个部位存在着科教的作用,就会把那部分切割下来,泡在福尔马林里面,做成标本。

以上便是,医院大体老师的来源以及大体老师在从利用完之后,遗体的的处理方法,大体老师为人类的医学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怀揣着崇高尊敬的心去看待他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