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微专题:地理辨析浅滩vs心滩vs江心洲

在地貌学习中,很多同学认为浅滩、心滩和江心洲这几种地貌不好区分,理解起来觉得困难,现就本部分内容的相关概念和例题整理呈现给大家。……

一、浅滩、心滩和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1.浅滩的形成过程:浅滩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侵蚀的部分是深槽。浅滩最发育的地段在河床宽阔处或支流河口附近,在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在原有的成型淤积体上,泥沙容易淤积,往往造成浅滩, 枯水期不出露水面。

2.心滩的形成过程: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糙率较大,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东西侧翼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细小的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没入水面。

3.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江心洲终年露出水面,也存在例外,比如洪水来临,江心洲存在短暂的没入水下时期。

二、典型例题

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

B.河道变窄

C.河流泥沙含量大

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2.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

B.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

C.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

D.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要是因为地处凸岸

3.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

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

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

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

【参考答案】

1.B2.C3.C

解析 第1题,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作用显著,易形成江心洲,A正确;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B错;河流泥沙含量大,易沉积,形成江心洲,C正确;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堆积作用显著,D正确。选B。第2题,河流流速与所挟带泥沙颗粒粗细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反之,则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且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沉积物颗粒细,A错;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B错;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颗粒细,C正确,D错。选C。第3题,江心洲形成的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很不稳定,因此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A正确;第二阶段,浅滩堆积物得到加强,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B正确;心滩形成后,心滩处因河流分叉而导致流速减慢,但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积,心滩不断下移,C错;第三阶段,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D正确。选C。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