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崆峒区文联开展醉美乡村缘来崆峒民间艺术调研活动

原标题:崆峒区文联开展醉美乡村缘来崆峒民间艺术调研活动

8月9日下午,平凉市崆峒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张涛带队一行在参观完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后,走进崆峒镇蒋家沟刘泉泥塑工作基地体验园开展交流、观摩、体验活动。

有陇山“旱码头”之称的平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经历数百年之后,积淀了很多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为种种原因,许多非遗都濒临失传。为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旅局将这些资源全部整合起来,于2022年5月19日合力打造了一条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培训、产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街巷,通过将这些传统文化串联起来,深入讲述平凉故事,非遗文化魅力更好的加以保护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位于崆峒古镇西南环路两侧,东起小小动物园东侧牌坊,西至崆峒书画院西侧牌坊。目前已入驻10个展馆:“古法蓝染非遗文创工作室”“吴建国泥塑展馆”“平凉原创本土音乐创作基地”“国品红莲刺绣馆”“平凉市戏曲博物馆”“甫友木艺根雕艺术馆”“赵娟剪纸艺术馆”“杨凯面塑”“王霞花馍”和“安口窑乡村工作研究中心”“平凉市围棋文化展馆”。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让传统手艺绽放光彩,现场展示非遗产品、加工售卖等让游客深度体验互动,让非遗“活”起来。

乡村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中国乡村 社会传统的文化特征,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社会情趣,包含 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

在平凉市崆峒区蒋家沟村,一村民院子里摆放了长十余米、宽约2米有余的“脊兽版”兵马俑塑像群,有仙人有神兽,整齐列阵,气势磅礴。

刘泉出生在泥塑(脊兽制作)世家,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传人,他从小喜欢这一行,坚持制作泥塑、脊兽40余年,该项技艺已申请非遗。

刘泉手捏泥塑龙凤脊、走兽、麒麟送子、莲花生子、狮子驮宝瓶、蛟龙吻、二龙戏珠、乌龟驮宝瓶、牡丹莲花脊等160多个类别,创新泥塑的年年有鱼、金蟾吐钱、福鼠拉财、吉祥如意、奋斗、十二生肖等文化旅游纪念品、十二生肖钱贯等,他的泥塑作品在平凉市独树一帜,成为民间颇有名气的“泥塑刘”。

在传承祖辈流传下来的泥塑手艺的同时,刘泉创作了一系列表现乡村生活的作品,重新演绎了陇原乡村风俗和乡土文化,为人们呈现原汁原味的“诗画田园”生活。

协会搭平台,民间艺术频出彩,笔者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目前从事民间文化研究创作的有;剪纸刺绣,民间戏曲、民歌、春官演唱,面塑、泥塑,根雕、,瓷艺盆景,麦秆画、烙画、掐丝画,民间美术,彩灯制作等。

40余年来,刘泉执着坚守,练就了精湛的泥塑工艺手艺。如今,他是崆峒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首届“崆峒工匠”;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平凉市脊兽制作、泥塑非遗项目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

(张耀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