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网 | 构建高质量双创教育体系 打造新时代综合育人高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双创教育工作纪实

原标题:中国网 | 构建高质量双创教育体系 打造新时代综合育人高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双创教育工作纪实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是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高校。

学校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是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占地总面积222.8万平方米,下设26个教学机构,开设9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1种;有教职工2166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7%;有博士生导师131人、硕士生导师1177人;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954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719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67人,各类留学生593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汇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内蒙古师范大学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部署落实国务院、教育部,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厅提出的相关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激励师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2022年7月,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标志着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5年,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形成了具有一整套体系完整、机制配套、具有师范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确立了“专业为本、基于创新、成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教学、论坛研讨、赛事实践、培养孵化”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各学院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其完全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健全学生创新创业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活动学分等形式,逐步建立起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学校构建了《创新创业与成长成才》等10门通识选修课及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超星尔雅”17门创新创业线上选修课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MOOC平台,创业模拟实训、线上选修等课程体系;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三部校本教材;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讲授创业指导课、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导师等形式,强化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责任,并通过创新创业专门培训、企业锻炼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重点建设了一批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校企、校地共建协同育人平台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多个,成立了“创新创业百人百讲导师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先后与北京金通、阿里巴巴、青软实训等知名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关村在线、江山控股、北京朗朗、文化上海形维等十余家校友企业签署协同创新协议,使多项“产教融合”设计项目进入到教师工作室。学校还围绕师范教育特点和学科专业优势,联合国内科研院所、中小学,已建、在建的校内外专创融合型工作坊30个,另有26个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三级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联合共建打造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以校园教育为主转变为借助社会资源协同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模式。学校长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教育沙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创业网、《创师大》报,通过引进校友企业,成立品牌视觉传播中心,与18家媒体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在赛罕、盛乐两个校区分别以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思路,引进阅立方、新华书店,成功打造了全区最大的高校校园文化综合体。其中阅立方书店荣获中国书店2021年度致敬盛典——“年度校园书店”称号。

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到“职称评定、考核奖励、学分转换、保研推免、科研认定”五保障,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资(基金)在学校经费支出的结构配比。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围绕立德树人,传承师大文化,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和边疆地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双创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各类具备开放条件的实验室,为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基础实践平台。加强专业实验室、教学平台和众创空间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主要基础课程科技创新竞赛和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校院两级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和团队参加区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导师库、项目库、社会实践课程校外工作坊,打造丰富的双创实践平台。

全面做好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组织实施工作

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通过对学校各学院申报材料中从顶层设计、管理机制、课程建设等十个方面的评选,最终确定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等17个学院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院”,并以示范学院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双创教育工作。学校持续做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两项赛事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创新机制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等文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三年来全校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1项,经学院推荐、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评审,评选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0项,优秀项目向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经评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3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90项。

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校共有4816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评审专家对项目创新创业策划书及相关材料评审评议,校内总决赛路演展示、答辩,最终82个项目分获校赛金、银、铜奖,在省赛上,学校荣获3个金奖、5个银奖、2个铜奖,在国赛上,学校1个项目获得银奖突破,并荣获总决赛最佳人气奖。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申报项目数5412项,居全区高校第一,最终57个项目分获校赛金、银、铜奖,在省赛上,学校荣获8个金奖、6个银奖、5个铜奖,并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七届国赛中学校取得了1金、1银、4铜的优异成绩,大赛实现了自治区国赛金奖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学校国赛金奖及自治区红旅赛道金奖的历史性突破。

下一步,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高质量就业的大学生,培养可以传播创新创业精神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引入一批包括企业家、投资人、教育家等在内的双创导师,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的双创课程体系,针对学生教师持续进行双创培训及双创活动的组织;通过持续引入企业行业,建设导师库、课程库、项目库、岗位库,形成具有师范大学学科特色的,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对标国家级双创教育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多层次、特色化的双创教育实践生态系统,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造具有师范底色、创新创业特色的师大双创教育体系,实现综合性与师范性的协调发展。

按照教育厅整体部署,学校申请并获批承办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总决赛。通过多项措施,调动学生参赛积极性,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数量、参赛人数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大赛报名的项目数为10567项,最终90个项目分获校赛金、银、铜奖。学生参与人数达11894,参与红旅活动人数达7410人,均居全区首位。学校通过双创大赛一方面助力学生会创新敢创业,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平台激励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失败且乐于接受挑战的意志品质。

项目孵化落地,造福民生经济

学校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匠绣芳华—创新非遗传承 振兴蒙绣产业的践行者》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金奖,团队助力布妇联在科尔沁右翼中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蒙绣训班100期,培训绣工14700人次。2019年,自治区妇联紧密围绕妇女需求,安排资金1000万元,面向农村牧区妇女全面启动民族手工艺理念提升、特色技能培训。团队依托该培训基地,利用1个众创空间和42个工作室,带动328名大学生进行实习设计,促进了高校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的舞台。

“布丝瑰工坊汇开集”汇集25个原创品牌3100多件富含民族元素的产品在现场销售,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残疾妇女加工制作的产品。通过团队的联动,团队到目前为止达到了4000以上的文创设计方案以及300万的订单量,7天销售额超过9万元。蒙绣产业作为科尔沁右翼中旗一项深耕基层的富民产业,以带动2.1万名妇女参与蒙绣产业、带领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的实际工作成绩,切实助力了乡村振兴。

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与安全隐患日益增多,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城市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城市居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获得国家银奖的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安全卫士-智能化多灾害管控系统领跑者》项目成立内蒙古青城吉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同学担当法人和公司主要成员。并在地震灾害产品、洪涝灾害产品及氢气灾害产品三个方面的成果进行应用,2017年进行了《内蒙古地震灾害预测系统》成果推广转化签约仪式,内蒙古政府应急办、内蒙古地震局、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等 10 多个相关单位,总 330 套产品正在使用当中,按标价计算市场价值为 8250 万元。道路适用类系统设备于 2018 年在呼和浩特市万通路立交桥投入使用,智能管理系统安装在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2019 年与呼和浩特市邦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了《呼市和包头地区推广城市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与智能管理系统300 套合作协议合同》,随后将其推向全国。2021 年在呼和浩特市 4 个桥梁 10 个停车场安装城市洪涝灾害监测系统与智能管控设备,共 18 台产品。2019 年,项目团队与内蒙古宜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乌兰察布市天皮山化工园区成功建成了《乌兰察布宜和制氢能 2019 年团队与内蒙古宜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投入使用新研发的《氢厂房及氢气罐监测预警与管控设备》。该项目团队研发的可以有效减灾防灾的、具有监测、预警、管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灾害智能管控系统,既可弥补我国现有城市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无法管控灾害、市民无法使用的技术短板,又能为社会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效益。既解决了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城乡治理问题,也保障了基本民生,兜住了民生底线。

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今年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全体内师大人更加铭记“立德树人 团结奋进”之重任,立足时代,扬帆起航,力争打造特色双创样本,谱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奋斗。

来源:中国网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