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青年人才强市”看济宁,2022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全省第六

原标题:“青年人才强市”看济宁,2022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全省第六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2022 年上半年济宁加快“青年人才强市”建设,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提升,青年人才汇聚济宁的态势持续增强。据齐鲁人才的数据显示, 2022 上半年济宁招聘需求稳中向好,青年人才“强磁场”效应逐步凸显。

注:文中数据为齐鲁人才平台数据库中济宁活跃用户数据,时间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

2022上半年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全省第六

注: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当地就业的驻鲁高校毕业生流入量/全省驻鲁高校毕业生跨市流动总量,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反映出一个地区对驻鲁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上图为2020-2022上半年同期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16地市排名(前十),就2020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济宁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位居全省第九,人才吸引指数为3.76;2021年上半年排名较2020年同期提升两个名次,位居全省第七,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为5.88;2022年上半年排名上升至全省第六,较2021年同期提升一个名次,毕业生吸引指数高达7.65。

“我是外地的,来到济宁,单位帮我申请了公租房,居住环境很好,还发放了安家补助,服务特别周到。”济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孙秀说道,“人才政策考虑到方方面面,真正让我实现安居乐业。”“济宁有我热爱的事业,还有贴心又实在的服务保障,让我动力更足,决定在这里‘扎根’了。”来自吉林的李鹏通过高端技术人才引进来到了济宁。

社会经济进入了人才取代资本的新阶段,不同于成本红利期,人才红利期更依赖于完善的产业环境和特定的人才结构,城市不仅仅要提供工作岗位,更是发展前景,以及更加稳定、繁荣的城市生态。济宁聚焦产业之需,涵养留才“优生态”,政策引领“广纳贤才”,优化环境“拴心留才”。以最强政策、最优环境、最大诚意吸引人才、聚揽人才、成就人才。

高校毕业生流入量同期上涨36.77%

上图为2020-2022上半年同期济宁高校毕业生流入总量及涨幅,2020年共有3664名毕业流入济宁就业;2021年流入济宁就业的毕业生为4158人,较2020年同期上涨13.48%;2022年流入济宁的高校毕业生为5687人,较2021年同期上涨36.77%。

据齐鲁人才平台数据统计,自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围绕济宁“攀登计划”开展的“孔孟之乡·文化济宁”主题系列高校专场引才活动,覆盖山东、湖北、宁夏、辽宁等地区40余所知名高校,其中不乏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知名优质高校,进一步拓展了济宁地区企业引才的影响面,实现了高校人才吸引群体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我们将积极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等一体化政策体系,努力营造高校毕业生在济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济宁市公共服务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如上图数据所示,2022年上半年流入济宁的大专毕业生占比为55.64%,本科为34.47%,硕士、博士分别为8.85%和1.04%。相较于2020、2021年同期数据,本科及以上学历流入占比明显提升,高学历人才聚集凸显。

拥有硕士学历的95后女孩儿刘慧,毕业后就来到济宁高新区,准备在这里就业安家。“我觉得高新区的就业环境非常好,发展前景好,非常适合我,得知高新区推出针对高层次就业人才的优惠购房政策后,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就业的信心和决心。”刘慧说:“对于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靠自己购买住房压力非常大,高新区推出的各种利好政策,极大地减轻了毕业生的经济压力。我决定把自己的家安在这里,把自己的事业放在这里。”

聚焦“231”产业集群,打造就业新高地

从2022年上半年济宁高校毕业生需求按行业排名来看,机械/设备/重工需求排名第一位,占比13.56%;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维护)分别以11.56%、9.76%的需求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济宁构筑产业集群打造“制造强市”,具有济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工程机械、精细化工、新能源、精品旅游等7个产业集群和1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集群所属行业覆盖70%的“十强”产业类别,领军企业中近50%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有效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发展。

以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丹佛斯动力系统(济宁)有限公司、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扩大,求贤若渴,成为人才就业新高地。

鲁南经济圈人才高地中心城市正在形成

注:人才交互比为该地市流入济宁的人才量比济宁流入该地市的人才量

2022年上半年省内15地市流入济宁人口总量占比最高的是济南,占比为22.02%;其次是菏泽,流入济宁的就业人口占比为15.65%;泰安、枣庄流入济宁的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以13.73%和12.12%位列第三、第四。

从2022年上半年济宁与鲁南经济圈圈内3个城市人才交互数据看,在人才吸引上占据了圈内绝对优势。菏泽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8.2:1,即菏泽流入济宁8.2人,则济宁流入菏泽仅1人;枣庄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3.2:1,枣庄流入济宁3.2人,济宁则流入枣庄1人;临沂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2.6:1,也是不对等的人才流动。

都市圈、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都市经济圈一体化总会要经历两个阶段,就是中心城市的“虹吸”,以此来实现自身壮大,而后才是“辐射”,带动圈内城市发展。对于暂无中心城市的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城市“出圈”一直备受关注。济宁自身的飞速发展和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对鲁南经济圈内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在集聚,人才核心城市趋势正在形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