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粤闽巡视纪略》看清初的铜山

从《粤闽巡视纪略》看清初的铜山

⊙黄辉全 文/供图

镇海卫海防图

明代铜山信地海防图

施琅征台舟师战船

《粤闽巡视纪略》卷四首页

《粤闽巡视纪略》是清工部尚书杜臻在亲身巡视粤闽海防后所作,其记载的准确性与详细性,自然非寻常海防著述可比。全书共6卷,首为沿海总图,卷一至卷三为粤略,卷四卷五为闽略,卷六附记澎湖、台湾列岛,对闽粤疆域、地理形势、州县建置沿革、山川名胜、海防、兵制等记述尤详,是研究清初东南沿海历史、地理、海防的重要资料。

杜臻,字肇余,浙江秀水(今嘉兴)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历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为康熙皇帝颇受信任的近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誓师铜陵,从铜山出师统一台湾,郑克塽降清,江山一统,海宇大宁。清政府正式下令开放已禁闭二十余年的海外贸易,并撤消迁界令。此时,康熙帝命工部尚书杜臻与内阁学士石柱为钦差大臣,巡视粤闽沿海边界,考察沿海地理坐标、海防设置、海洋岛屿等。这一次巡视任务有四:划定疆界、开辟田地、弛禁渔盐业、酌定通商口岸、防务等事宜。所到之处,对当地的物产经济、风俗人情、山川形势、名胜古迹,无不实地考察,详为记述,并考诸地方史志。回来后整理成洋洋数万言的《粤闽巡视纪略》,付梓印行。

这次巡视启程时间为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止于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前后历时半年,其中四月丙寅这一天对铜山进行巡视。巡视人员除清政府两位钦差外,还有闽抚金 同行。行程从诏安到铜山,“是日行七十里止云霄”。关于这一次对铜山的巡视,主要内容均保留在杜臻所著《粤闽巡视纪略》卷四中。

一、铜山的地理与社会环境

早于杜臻记录铜山古城地理形胜者,前明即有但多为概略之言。而如杜臻观察细致,记录周详者,这是第一次。杜臻记述:“八尺门渡,海面五六里,得大洲,金石、洪淡二巡司及走马溪在焉,其东即铜山矣。铜山所在五都,一名东山,明初易今名。自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至其地纵横各百里……铜山系海中孤岛,外接澎湖,隔水相望。南北五十余里,东北三十余里,截长补短,面积七百五十方里。”在铜山巡视期间,杜臻观海登山,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人文特色,抚今追昔,古嵝山、风动石、东门屿、川陵山、走马溪……众多风景名胜和人文风俗尽收其笔下。

文中关于铜山人文的记载,所录更为细致。“(铜山)自来科甲不绝,称文献区。古嵝三峰,中峰有南溟书院,东峰有东璧书院,城东西二澳,各藏南北风船百,东澳有塔寺,曰东门澳,上多怪石,产诸药品,有石室可容二十余人,一石如船,一石如人戴笠,其下激浪狂涌,俗呼大惊门。”

“山,在铜山南,半入于海。相传,宋帝昺南渡将都南澳,筑此为东京,地陷为海,至今城堞尚存。自山巅向海莫穷,其际有屋材竹木时时浮出。潮退后,居人驾舟取以为薪。其峰秀耸,号曰苏尖,又号苍陵,又号东山。其东隔海,山若列屏,曰杜浔。科第踵出,与是山相接者,曰虎冈山,峰峦秀丽,曰揭榜山。东湖水出其下。”“甘山,一名柑山。在铜山南海中,二山相对,有大柑小柑之名。山上有井水,独淡。相传仙人遗柑其上,山下水深二十余。”解释中颇有神话色彩。

二、海寇进犯铜山

明嘉靖中期以来,铜山常遭受海寇侵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月,倭寇窜进铜山攻打水寨。万历年间,红夷大发夷众,以兵船泊澎湖岛屿,窥铜山,犯中左,据内港。《靖海纪略·彭序》:“天启、崇祯之交,邑海患岌岌,几以邑殉,则几以闽殉。”天启六年二月,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头领郑芝龙纵横东南海上,再犯泉州、厦门,袭铜山,攻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都司洪先春、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等人的进剿。同年,又一海上武装集团首领刘香在铜山、古雷、游澳一带海上进行武装活动。光绪《漳浦县志》:“蔡而爖,初任铜山把总,抵任日,海贼刘香老以贼众数百猝至,而爖力战死之。”

翌年正月,郑芝龙从粤回闽铜山。六月再犯铜山、中左等处。都司洪先春及时调铜山、悬钟二所调拨精壮军士和附近乡勇,伺机剿灭。九月,福建总兵俞咨皋命副总兵陈希范刻日进剿,把总洪应斗率舟师支援。陈希范驻师铜山,泊舟铜陵内港,但日恣酌饮。哨探报警,却屈被鞭笞。以至于郑芝龙的突然出现,让舟师战舰慌忙中来不及起锚解缆,九十余战舰、千余壮丁,在熊熊烈焰下葬身鱼腹。把总洪应斗、张选举奋不顾身,挥刀砍杀数十人,双方以火互攻,副总兵陈希范见状扬帆远遁,寡不敌众的洪应斗抱铜铳自沉海底。这就是史称的“铜陵之战”。 崇祯五年十月,刘香犯福建小埕,在明军攻剿刘香时,红夷很是嚣张,他们与刘香通风报信,提供给养,为其助威,并屡次出兵进犯福建铜山等地。

为何海寇选择铜山为入侵据点呢?杜臻作出这样解释:

“崇祯间海防,刘香老为祟继以郑芝龙边境骚然多事,其后芝龙就抚授为潮漳总兵,资其扞御海疆稍靖。”

三、铜山海防

铜山地处福建南部海疆门户和闽粤陆路交通咽喉之要塞,历史上为闽海军事防御要地。明后期铜山水寨信地为自漳浦井尾以南,至诏安洪淡巡检司约三百里。杜臻书中写道:“(铜山)有城周江夏所筑,故设操屯军一千一百九十名,又有水寨钦总一员,统战舰四十五兵一千一百七十七名,先置于井尾澳,景泰间移此城,依古嵝山为固,三面阻海势绝险。嘉靖间,海防吴平引倭攻围数月不能下。”

文中还记载了铜山水寨驻兵调整情况:“高祖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上,置沿海五卫十二所,……曰镇海卫,领六鳌、铜山、悬钟三所。其隙地支地控驭所不及者,更置巡司以承其弥缝焉,陆路之防既固。……景防间,尚书薛希琏奉命巡,复增小埕、铜山二寨,谓之五寨,互为首尾迭相呼应,而苞桑之筹益密。万历四年,始设南澳副总兵,又置悬钟游总。……驻扎铜山总兵,一游击,三守备,三千总,六把总,十二兵三千名。”

杜臻实地视察铜山海域及澳口,认为地理形势有利泊舟备战。“城东西二澳,各藏南北风船百……更东有五防相错,所谓铁钉、鸡心、虎窟空及铜坑铜钵也,藏北风船十余,南一山高耸,曰苏尖,泊北风船十余,更南曰鲎壳澳,泊南风船三十余,更南为宫仔前,泊北风船五十余,折而西为士贠屿、走马溪,泊南北风船五十余,商人往来贼舟之,自东番澎湖来者必于此收泊,南会哨于悬钟北会哨于浯屿、六鳌、古雷、井尾、镇海皆其汛地也。”

“沙洲,在铜山东南海中,泊北风船二十余,为大洋外蔽,商贾多行其里,西北对峙者曰杏澳,近古雷,可泊南风船五十余,万历己未贼袁进孝李忠率六十舟于此就抚。”

“东墙菜屿,在沙洲东北海中,二防相邻,而菜防在其内,冬月,石礁涸出,皆生紫菜,故以名。内有井仔澳,泊南北风船三十余。”

杜臻从海疆视野着眼,结合铜山水寨海防,在《粤闽巡视纪略》中,记录清初铜山海岛情状、海岛文化概貌。在今天读来,对探究明末清初铜山民俗、经济、社会、地理、胜迹等方面,都是珍贵的资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