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草地丝滑如毛毯!鄱阳湖水乡变成大草原,湖面已不足600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江河湖泊都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流量、为水生生物提供住所、改善区域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城市的兴起,离不开水源,可以说江河湖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其水文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鄱阳湖长期的低枯水位压缩了湖区面积,许多季节性的洼地提前漏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特别是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全国乃至全球都是极为酷热的一年。

鄱阳湖被“晒”成大草原,于2022年8月6日宣布进入枯水期,足足比往年提前了2个多月。是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在过去的10年以前,鄱阳湖的丰水期大约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到8月底或更晚结束,枯水期从10月份到次年3月份,丰水期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大约是枯水期的4倍。

但是近几年鄱阳湖的丰水期水域面积和枯水期水域面积相差缩小到1倍以上。气候异常、降水量、出入湖径流量、社会经济用水量等因素对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大幅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

鄱阳湖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界的南岸,承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

鄱阳湖的面积也是惊人的,流域面积约16.22万平方公里,而江西省的面积才16.69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4%。

流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年平均流量为1450亿立方。这些特性使得鄱阳湖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水文特征。

鄱阳湖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受五大河流和长江的来水量密切相关。每年的4-6月份为五大河流的主汛期,7-8月长江占主导地位,所以一般来说,鄱阳湖的枯水期从10月份到次年3月份。

为何鄱阳湖今年宣布进入枯水期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近2个月?

其实,大家都清楚,今年气候异常,从五月份开始就“暴晒”起来,不少地方气温纷纷刷新历史最高记录,高温红色预警久居不下。

全国十大高温排行榜的门槛从原先的40℃提前到目前的42℃,且高温依然没有退却的迹象,未来两周南方高温仍将持续,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在高温地图上一直处于“大红”。湖北竹山13日最高气象温度达到44.6℃,再刷新高温历史记录。

高温记录不断刷新的罪魁祸首就是“副热带高压”,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比往年的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由于副热带高压过于强势,北下的冷空气相对势力较弱,一路受阻“敌不过”副热带高压,而北上的海洋季风也“斗不过”副热带高压,使得它一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三者对峙,就形成了不下雨,不降温的高温干旱局面。

降雨量减少,流入鄱阳湖的水量就大幅度减少,持续的高温天气,地表的水很容易蒸发,农作物的灌溉、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加大,种种原因导致鄱阳湖提前100多天进入枯水期。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止鄱阳湖。

自7月9日以来,武汉高温日数达37天,长江武汉段水位为186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在高温的“煎烤”之下,武汉整个江滩的河床全裸露在外面,江滩上长满了杂草。预计9月上旬武汉将会一直持续高温少雨的局面。

前几日,在重庆巴南,随着长江水位回落江心礁岛露出水面,距今近600年明清摩崖造像随之被发现。

确实,这么热的天,除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之外,就连动物也适应不了。

近日南京天气炎热,老鹰中暑坠江,表示:“太热了,我也飞不动了”,好在经过救治已经安全放归自然。重庆一辆大货车里,100多头猪因受不了高温天气,也不幸中暑,个个面红耳赤,喘着大气,好在有“蓝朋友”的帮忙,恢复了生机。

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是多么痛心的事,最让人担心的是高温还在持续,不知何时迎来降温降水。

除了持续的高温影响外,三峡水库的运行、人类采砂、湖口建闸等等行为也对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鄱阳湖提早进入枯水期,对附近的野生动植物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提前进入枯水期,湿地植被结构改变、水鸟食物减少、候鸟主要栖息洼地水面减少。水位持续走低,湖区滩涂外露,河道变浅,严重阻碍了鱼类的洄游路线。

在高温之下,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样的痛心事情还有很多。这种高温酷暑的日子在以后的夏季可能还会成为常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