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妈妈教爨姓儿子写名字时崩溃,为何“爨”字不能简化?

原标题:妈妈教爨姓儿子写名字时崩溃,为何“爨”字不能简化?

科幻网9月27日讯(秦莹莹) 9月25日,河南。女子晒出教娃写名字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她发文称:后悔给你找了个姓“爨”的爹,你的姓真难写。爨(拼音:cuàn),笔画数为30画,这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也是笔画较多的姓氏之一。爨是繁体字吗?为何没有简化?

“爨”字,最早出现在历史战国时代,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如古代称厨房为“爨室”,煮饭的大锅叫“爨镬”。“爨”也用作姓氏。

爨姓渊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爨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二是源于祝融氏,出自东汉时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由于“爨”字形繁杂,后世出现过多种简化形体。《说文》“籀文”,干脆省去了上半部分。但这个字体似乎不通行,后世不见使用。东晋时的爨宝子碑、南朝宋的爨龙颜碑(见“书法欣赏”)中的“爨”字都把下面的双手“大”省去了,火也成了四点,可见当时的书法家也觉得此字难写。其后出现的行书、草书,也都把“大”省去,几乎没有一个是按原来结构写的。

旧时戏班子里艺人有时还将用作“演剧”的“爨”写成音近字“串”,于是有串戏、客串等说法。现代通行的“爨”基本沿袭了最复杂的小篆,只是将代表甑的构件写成“同”,代表双手的部分写作“大”。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想办法把这个字简化方便书写,可是发现当它简化后,就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失去了原来的韵味,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