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叮,入沪提示来了!上海电信助力“落地检”短信应发尽发

十一黄金周来临,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各种途径入沪的旅客进入上海,会收到一条“落地检”短信提醒,告知旅客返沪到沪后需要注意的防疫事项,助力防疫工作有序正常进行。

在这条“落地检”短信的背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 对短信发送工作进行了多次优化,包括现有模式、场景梳理、客户感知、算法建立等,并模拟用户入沪的各种场景进行多种测试,让“落地检”短信提醒到更多来沪返沪的用户。

一列火车缓缓驶进上海虹桥火车站,停靠在站台上,旅客们手提着行李有序下车。“叮”,旅客邱先生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短信,“上海市防控办温馨提示:入沪前请您扫好航空、铁路、公路等各交通道口的场所码,或通过随申办搜索‘来沪返沪人员服务’,如实申报相关信息……”此时,距离他下火车只有几分钟时间。

国庆假期,来沪返沪人员增多,上海市入城口的“落地检”已全面开展。为了让通过“海陆空”等各种途径进入上海的用户能第一时间精准收到“落地检”的短信提醒,根据上海市通管局的要求,上海电信承接了全市“落地检”短信的优化工作,确保从外地进入上海的用户,能及时收到短信提醒,助力防疫工作有序正常进行。

01

模拟用户入沪多种场景

发送一条短信,从技术上方面来说似乎没有“含金量”可言,但是,和普通短信不一样的是,“落地检”短信非常讲究“精准定向发送”,保证应发尽发。

9月22日,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移互部”)接到公司关于“落地检”短信优化工作的通知,时间紧、任务重,很快,包括移互部核心网保障、重保中心、研发中心、数运中心在内的20余位员工建立了防疫短信落实微信群。

移互部核心网承接全市短信发送的整体保障工作,对于历年来防疫短信的各种应用场景和保障有详细的部署和预案,但这次如何达到“应发尽发”的要求,有诸多关键问题摆在团队面前,比如“如何定位入境人员”“家住上海边界怎么办”“每天在苏沪、浙沪边界出入的外省菜农怎么办”等。

接到任务后,团队第一时间对现有模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多种入沪场景的可能性,并利用大数据建立算法,进行现场测试。

针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移互部为“落地检”短信建立了新的模块,通过大数据手段和更精准的算法实现“应发尽发”。

此外,为了让上海边界的住户不频繁收到“落地检”短信,通过上海电信大数据平台和常住用户判断标准,移互部整理出一份几十万人的上海边界常住用户清单。

高速公路口、火车站、机场是入沪的主要途径,在这些地方,移互部又进行了优化。比如在上海的两大机场,移互部更新了机场小区基站清单,扩大了基站覆盖范围,刚落地的用户在跑道上就能收到短信。

02

往返于上海和江浙之间

后台程序、算法进行了优化和迭代,前端实测情况如何?

为了让“落地检”短信提醒更“落地”,移互部重保中心专门安排员工进行边界和返沪测试,模拟用户来沪返沪的多种场景,进行测试,在后方,薛文苑和负责OIDD的浦伟敏、负责小区短信平台的喻文庆一起配合测试。

“9月25日开始,我们开始不间断地进行测试,在两大机场以及离上海较近的花桥进行了多次返沪测试。”移互部重保中心副主任郑远说。

三个人,在两大机场各蹲点一个人,各拿着5部手机测试,郑远则两边支撑。5部手机覆盖4G、5G等各种网络模式,既有本地卡,也有异地卡,详尽地考虑到了来沪返沪人员手机的不同情况。

乘坐飞机抵沪,用户一般在异地起飞前关机,落地后开机,测试人员在机场人流量较大的出发和到达区域进行测试,到达测试场点后,关闭手机,过一段时间再开启手机,记录开机时间和收到短信的时间。

9月25日20:30,三位测试人员从虹桥机场出发,驱车一个小时来到花桥,在花桥的一个商场停车场进行测试。“我们分别用手机拨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关机,回到机场后再开机,这个过程就是模仿用户从异地飞到上海落地的场景。”郑远说,第一天的测试并不顺利,他们把测试中的过程和遇到的情况向后台反映,后台进行调整分析,优化逻辑,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

第二天,测试人员一直守候在安亭附近,一旦后台发出指令可以测试,测试人员就再次直奔花桥测试,再返回上海。

通过连续三天的测试和后台优化,效果明显提升,“9月27日在机场测试,每部手机都收到了短信,最快的几分钟之内就收到了。”郑远说,接下去还会增加其他的场景继续测试。

除了郑远这一路测试人员,移互部党委还组织南部运营中心测试人员携带6部手机前往浙江境内,开展返沪和边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对于边界常驻人员以及频繁往返人员的触发机制不够完善。通过后台不断优化程序,调整发送机制,返沪短信测试达到预期。

国庆过后,来沪返沪的用户依然可以收到“落地检”短信提醒,因此,移互部依然在加强测试,让“落地检”短信提醒到更多来沪返沪的用户。

转自:上海电信报 公众号

编辑 高微 、潘少颖

排版 傅正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