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元忭主讲岳麓书院,使“士风翕然丕变,湖南正学,绝而复苏“

状元学者张元忭

娄国忠

张元忭(1538-1588),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山阴人,明代状元、学者,《明史》有传。

张元忭祖籍四川绵竹,是宋朝丞相张浚的后人,其父张天复官至太仆寺卿。张元忭“生有异质,又好读书”,常“以大贤自许”。因其体质较弱,父母对他关爱有加,更不许他过于疲劳。但他总是等父母睡觉后再悄悄起床,挑灯苦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考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朝廷追究其父原任云南副使时的过失,他随父前往云南对质。父亲被释放回家后,他进京诉冤,之后又返回家乡安慰父亲,为此张元忭一年内往返行程3万里,仅30岁已是“发白如霜”。

隆庆五年(1571)张元忭参加会试,夺得辛未科进士第一名,状元及第后初授修撰。不久其父去世,他回乡为父亲奔丧。万历七年(1579)为天子当讲官,力劝神宗近贤臣,少与太监混在一起。张元忭生性耿直,不附权贵,虽为张居正门生,但是在张居正生病,满朝为之奔走求神之时他却不趋附。万历十五年(1587)升右谕德兼翰林侍读,次年三月卒于任上,天启初被追谥文恭。

作为著名的学者,张元忭最大的贡献在于主讲湖南岳麓书院,使“士风翕然丕变,湖南正学,绝而复苏”。万历十年(1582),他因事入长沙,应兵备道李天植的敦请,主讲岳麓书院。他虽为浙中王畿的弟子,但他并不恪守王之学,相反,他对王畿乃至王阳明的一些观点、思想表示怀疑和批评。重经世致用查是湖湘学的传统,而王学好空谈,到明万历年间王学更陷入了空谈误国的泥潭。张元忭针对这一流弊,提出了“当今所急在务实,不在炫名,在躬行,不在议论。愈笃实,愈光辉,愈易尚,愈广大”。尤其可贵的是,张元忭在岳麓讲授这种思想时,正值张居正执掌宰相,诏毁天下书院,禁止自由讲学之时。岳麓书院虽因其独特的文化地位而未被毁弃,但讲学之风早已停止。张元忭受命主讲岳麓后,致力于重振书院学风,一些著名的王门弟子相继在此讲授良知之学,湖湘四方士生纷纷慕名而来。岳麓山下,湘江河畔,一时又书声琅琅。岳麓书院继南宋张栻、朱熹讲学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学术的繁荣期。

张元忭一生孝敬父母,母病时曾辞官回乡伺奉,并亲自煎汤熬药,“汤药非口尝弗进”,受到乡人称赞。因为父诉冤而立之年已满头白发,父释放后他又多次要求恢复其官职,遭神宗拒绝,为此其父抑郁而死。张元忭一生还做过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一代奇人徐文长因击杀继妻,论死系狱,是他力救得免。

张元忭治家清严,虽贵为状元,但其妻子却非常俭朴,每天还要亲自编织网巾到集市出售,人皆以“状元夫人所织也”而争相抢购。他还写过一篇题为《遗子说》的文章,教育世人不要买田宅留给子孙。他在文章中说,自己的先祖并没有留下丰厚的田宅家产,只不过“薄田敝谝”而已,不过这反而激励他和父亲不断开拓创业。他严厉批评那些给子孙遗留大量田宅家产的人,认为这实在是一大过失,“若子广田宅以遗若子,而逆待之以不肖,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矣”,同时宣称“我则以贤且智待吾子”。按照遗贤遗智给子孙的主张,他对子女教育学习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总结自己的成才经验,也同样要求两个儿子刻苦学习,每天晚上他都要他们燃香点烛勤奋苦读,不到半夜不允许睡觉休息。在他的严厉监督和悉心指导下,其后人也多有成就,其子汝霖、汝懋皆进士出身,汝霖官至江西参议,有著作传世,汝懋官至御史,孙耀芳官至鲁献王长史,曾孙张岱为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张元忭一生著述甚多,曾与孙銧纂修《绍兴府志》,与徐渭主纂《会稽县志》,另有《云门志略》、《明大政记》、《志学录》、《读尚书稿》、《读诗考》、《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