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省疾控专家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疾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要科学、精准

原标题:省疾控专家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疾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要科学、精准

核心在于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省疾控专家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疾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要科学、精准

潇湘晨报记者 夏盛 长沙报道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优化措施”)备受关注。优化的防控措施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出台的背景如何、宣贯执行应注意哪些要点?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哪些具体变化,为何调整?11月16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二十条优化措施具体变化在哪

刘富强表示,变化主要体现在5个“调整”、1个“不再”、1个“取消”、7个“不得”、8个“加强”、1个“严禁”。

其中,5个“调整”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入境人员“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1个“不再”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1个“取消”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7个“不得”包括: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8个“加强”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

1个“严禁”为严禁地方党委和政府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二十条优化措施背后有何考量

对于做出修改的原因,刘富强表示,直接原因是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于原始毒株和其他变异体。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人群比例超过90%,人群免疫力上升。深层原因是公共卫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调整防疫政策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有质量的生存时间。这一点也反映在另外一个调整上——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其实,所有调整都有数据依据,都是统筹风险与生产生活质量后的结果。奥密克戎潜伏期最长8天,因此对入境人员“5+3”管理就够了。

刘富强表示,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基于现在的病毒特性和医疗资源,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有利于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的就诊。之前一些地方出现过度防疫,仅有很少的感染病例甚至没有感染病例就实施大面积静默,这必然会造成特殊群体的就医困难,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求助帖,这种“一刀切”的过度防疫是与“生命至上”的理念相违背的。

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后,有哪些事项应特别注意防范?刘富强回答,二十条优化措施是进一步提升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需要,也是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需要。措施调整以后,对疾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要科学、精准。其中,有些点是应该特别注意防范的。比如,密接的管理期限和方式改变,要求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落实居家隔离要求,有阳性检出,应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和追踪管理风险人员,防止外溢。对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应强化作业期间的个人防护、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等。

冬季本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而公卫和临床资源有限,在此情况下,公众该如何做?刘富强认为,对于个人而言,这个冬天应继续做好各种防疫措施,比如戴好口罩、勤洗手,这些物理防控措施始终有效。另外,还没接种加强针的应尽快接种,家中适当储备一些必要的药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解答

密接管理调整为“5+3”会否加大风险

据央视 近日,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同样对二十条优化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在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这样的调整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我们在31个省份的试点评估研究发现,在密接人员转阳的时间分布上,暴露以后5天内转阳能够达到94.5%,到7天的时候转阳的比例达到将近99%。不过我们试点研究的这个数据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调整是)用3天的居家隔离把后续的风险兜住。(但)这样的一个调整,能够节约我们的集中隔离资源,即集中隔离少了两天但资源节约了近30%。

问:二十条优化措施对外防输入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1次等,这些调整会不会加大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

王丽萍:(外防输入防控措施调整的原因)第一个是国际整个疫情情况、病毒变异的情况,以及我们对于入境人员管控措施评估的数据,统筹我国疫情防控跟国际交往,便利人员的往来。随着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我们调整入境人员的管控周期为“5加3”。(我们也)在试点评估发现,入境人员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出阳性,就是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大部分是既往感染。

交通

保障医护及群众应急就医等必要出行

本报综合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指导做好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港口、水路客货运船舶、长江游轮、船员换班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分区分级科学精准实施客运管控,保障好医护人员、城市基本运行人员以及群众应急就医等必要出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度督导,化解风险、消除隐患。

会议指出,贯彻二十条优化措施,对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分析,坚持日周月跟踪调度,及时督办转办不通不畅问题,坚决防止擅自关闭关停交通基础设施、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要指导各地建设启用应急物资中转站,推进涉疫地区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运转。要加强今冬明春能源、粮食、农资农机、外贸、民生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供需对接,保障运输主通道、主枢纽稳定运行。要及时督促相关方面核实情况,及时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

此外,交通运输部当天也发布消息称,广大货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如遇到过度通行管控导致的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请拨打各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值班电话或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也可以通过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以及12328微信小程序进行反映,交通运输部将一事一协调及时解决,切实保障货运物流畅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