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钟南山等院士发声:今冬警惕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原标题:钟南山等院士发声:今冬警惕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近日,在2022年11月1日“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综合国内外流感形势,做出了最新研判,他指出:“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冬季,在加强流感防控的科学问题上,仍需加强攻关。”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今年6月以来,欧洲出现新一轮禽间流感疫情,同时美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禽类感染H5N1疫情,存在极高溢出并感染人的风险。所以流感和新冠叠加,是我们今冬明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水平逐步提高,但流感疫苗接种率却普遍偏低,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也表示,目前全球仍面临较高的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这是几位院士大佬对社会各界做出的流感警示,同一天,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关于今年秋冬季节流感防控的健康提示”。

据国家流感中心2022年第35周周报显示,北方省份流感病例比例已连续4周高于2019~2021年同期水平,未来形势更加危急。

流感促进新冠感染,并使症状加重

新冠+流感双重感染,死亡率陡增2.4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和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相比,它的病程较长、症状较严重,也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流感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于成年人来说,绝大多数人感染流感后不会引起重症,大概 1 周左右会自愈,咳嗽等症状可持续 1~2 周。

但是对于婴幼儿,尤其是 2 岁以下的宝宝,则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会引发心肌炎、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需要家长极其警惕。

对于高龄和慢性病老人,他们约占流感相关死亡人数的90%和住院治疗的50%~70%。其遭受长期后遗症的可能性增加,包括功能持续性丧失和残疾。

以上还只是流感单方面的伤害,如果一个人既感染了流感,又感染了新冠,那又会出现什么呢?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最新研究SARS-CoV-2 co-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viruse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or adenoviruses 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问题。

研究团队调查了2020年2月6日至2021年12月8日在英国因新冠病毒感染而住院的超过305000名成年人的数据。

他们中有6965人在新冠住院期间同时检测到感染了呼吸道病毒。其中有227人同时感染了流感病毒,而这些人经历了更严重的症状。

具体来说,感染新冠病毒的同时又合并感染了流感病毒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他们发展为需要呼吸机治疗的风险是只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的4.14倍,死亡风险则陡增到2.35倍。

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一图给你说明白!

做好防护,预防为主,不得掉以轻心!

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在新冠大流行背景下,做好新冠、流感双流行等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个人要做好卫生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2.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

3.勤锻炼、注意作息、增强自身体质免疫力;

4.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5.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或人流密集的公众场合活动;

6.避免与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7.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中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0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0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
0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0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0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 60 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 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

最后,提醒大家: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接种流感疫苗主要预防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并不能预防由腺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冒,仍有可能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因此预防秋冬季传染病,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日常防护措施也同样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