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3年,房子到底买不买?

2023年,房子到底买不买?

最近这个问题突然多了起来,才知道年关将至,2022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盘点2022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全国各地被疫情折腾得够呛,收入下滑,资产下跌,无论穷富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2022年,我们完成了改开后力度最为猛烈的扭转。

严打金融、互联网、游戏、教育等高光行业,到全然不提。

对房地产的滴水不漏,到大水漫灌。

最重要的是抗疫,短短一周时间,我们实现了高速公路的漂移过弯,一路火花带闪电。

通过这两年的兜兜转转,我们发现:

市场需要资本,更需要信心,大船转舵需要时日积累,共同富裕道阻且长。

12月伊始,连续三年的疫情画上了政策的句号,最大的不确定性有了确定性的改变。

信心底出现,这或许是给予2023年最好的礼物。

接下来子木分别从政策、行业、购买力三个角度跟大家聊聊明年的楼市。

01 政策大底

很多人问我,前几天政治局会议召开对房地产只字未提,这是不打算继续救市了吗?

并非如此。

理论上,现在已经进入了政策的历史大底,无论是购房门槛还是房贷利率都很难继续下降了,政策篮里的工具只剩下了全面棚改货币化。

这时候靠的是全国各地自发性的表演,能不能复苏就看个人本事了。

比如武汉跟着出台了政策,二环外解限购到年底;厦门岛外解除限购;南京刚刚也出政策,二套首付降至40%……

前段时间预测二线城市加码放开限购,已如期上演,接下来在首付层面会继续向下调控,刚需20%首付是主流,二套30-40%是常态,购房门槛相应是历史最低位。

但楼市能不能好起来,并不看成本,而是信心和收入。

信心是对房价止跌上涨的预期,而收入就是实实在在的背杠杆能力。

我记得2012年到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考察,来到一个远方亲戚家,他的车库里停着3辆路虎2辆卡宴,然而他接我时开的却是桑塔纳。

他跟我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他从十几套房的户主变成了负资产,所有钱都跟着地下钱庄覆灭了。一个月收入连5000都没有,哪有钱养路虎呢。

这跟当下一个道理,大疫三年对收入打击严重,纵使你告诉刚需,现在买房历史大底,只赚不赔,但刚需也会摇摇头,他们扛杠杆的信心如同当下的经济一般低落。

所以在政治会议中,我看到最多的字眼是:

全速搞经济。

最近几次大会的提法,已经完全忽略了发展“高质量”这三个字,而是想尽一起办法拉动经济,意味着2008年以后的“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时代彻底来临了。

刚刚国统局又公布了数据,11月CPI持续下滑,滑坡至1.6%,这意味着当下消费力已经进入冰点时刻,比通胀更严重的通缩似乎在跟我们招手。

这也给了接下来降息放水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放的水,一部分会给大基建,全国各地继续用投资强拉动经济,一部分会给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代表实体经济的工业体系。

最近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四大省份均启动了“千团万企”抢订单行动,地方政府包机,带着企业家们到全球各国抢订单。

沿海城市以及西中部大市有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强大的物流系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基础,在全球依旧具备抢订单的竞争力,尤其今年被能源危机搞得乌烟瘴气的欧洲,对大陆更是趋之若鹜。

这就是经济发达省份能实现超快经济复苏的原因,强市有工业基础,也会受到政策眷顾,可以最早最大化利用杠杆。

而后面的三四线城市,只能哆哆嗦嗦手里捧着个房地产,眼巴巴等着看着。

02 胜利者游戏

大疫三年,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获得和使用杠杆能力”比较出众的一批人。

因为打击最严重的是低收入人群,而放水给出的杠杆第一承接者只能是高能级城市和中产以上群体,这是三年最直观的结果。

城市与城市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财富将出现比较夸张的分化趋势。

举个例子。

20年前A城市和B城市房价相同,都是1万/平米,但20年后,A城市运用杠杆发展基建,巩固产业虹吸人口,房价涨到3万/平米,而B城市因为多种原因停滞不前。

这时候A城的人口均富会甩开B城好几条街,聚焦到家庭和个人,财富也在加速拉大,如果一个人在A城把房子卖掉,去B城生活,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这是前20年的剧本,是否会在2023年上演,我认为可能性极大。因为目前裁判员已经承认了城市群与大省会的发展战略。

不再提及西部大开发,也不再顾忌东北振兴,而是全速对五大城市群不计后果的拉动投资。

跟日本、美国一样,未来的中国年轻人可进可退。

想进,就去大城市奋斗,条件艰苦但机会较多,想退,就去小城市养老,舒适自由,过云淡风轻的神仙生活。

2023年出现的烂尾楼的概率会无限趋近于0,这是三番五次保交楼的结果。

但现在开发商在获得银行的杠杆之后,并不会大张旗鼓的继续配置土地。

从最近各地的土拍行情可以看出,参与的依然以国企、央企和城投为主,大多数民企还在回血阶段,今年年底大量去库存,才能在2023年拿地。

这意味着库存会出现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上行,尤其是核心城市新房的开盘数量明年不会太多,这对于二手市场是一种变相利好。

03 成体系的思路

对于2023年的楼市,改善房会迎来一波势,而刚需房会持平或者持续回调,学区房依旧火热。

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改善房年底是一次比较好的上车机会。

对于城市来说,2022年才开始回调房价的,谨慎买。

因为一个城市房价回调的周期,不会以一年为单位,典型如今年才开始回调的南京和杭州。

对于已经连续回调接近2年左右的,并且房价整体回调幅度在30%以上的,可以考虑买,比如武汉、深圳、天津等等。

而对于国家重点布局的国家级新区,比如海南、珠海、前海等等,接下来会有一波避险的热钱涌入,局部会出现投资热。

尤其珠海,封关咫尺,作为大湾区的自由贸易岛会联合澳门走出新模式的经济路径。

疫情有周期,经济有周期,房地产也有周期,万物都逃离不了周期的跌宕起伏,而现在正是周期的转折期。

所以不要一味的看空或者看多,而是能在两者之间聚焦于微观概念,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资产与杠杆配置,这才是买房思路成体系的表现。

愿2023年,你我共勉,共同迎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