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阴霾,重拾阳光”抑郁自残青少年危机介入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樊晓琳

单位 | 广州市番禺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

摘要:青春期作为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承载着关键的转折性的变化。当亲人重病、学业问题和经济拮据等负面事件如狂风暴雨般砸向案主时,不堪重负的案主被确诊为抑郁,出现自残和厌学等偏差行为。

普爱社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及时进行危机介入阻止案主自残并缓解其不良情绪,陪同案主链接资源并协助复学,助人自助,协助案主提高自身抗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案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关键词:抑郁;偏差行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危机介入

一、服务背景

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1】

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总结该案例的成效和服务经验,思考运用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对抑郁自残青少年服务的可复制性和专业性,为青少年服务注入更多的专业力量。

二、案例情况和需求评估

(一)案主的情况介绍

案主小鑫(化名),男,15岁,为番禺本地人,就读于某中学高一,父母离异,父亲已经退休,母亲在2021年9月因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家,并送往何贤医院治疗,在9月底情况有所稳定,暂无生命危险,目前处于无人接管和医疗欠费的状态。

小鑫自己并不知情,温馨的家庭背后其实早已千苍百孔,小鑫的父母在小鑫11岁时离婚,判由父亲进行抚养,但顾及孩子的感受仍然瞒着孩子同住。

当签署母亲的病危通知书时,小鑫才知道,原来他才是妈妈唯一的直系亲属,而爸爸妈妈却早已分道扬镳……面对父母离异、巨额的医疗欠费和初升学的学业压力等负面生活事件,作为青少年的小鑫不堪重负,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失眠和无心上学的情况。

综上所述,社工关注到负面生活事件和自身薄弱的社会支持网络对案主小鑫的经济情况、身心健康和学业等各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二)问题呈现

1.身体问题

(1)案主有食欲不振、频繁失眠和身体消瘦等表现,持续至少两周以上,身体情况一般。

(2)社工在面谈时发现案主有疑似自残的伤口。

2.心理问题

(1)案主有难过焦虑和孤独无助的不良情绪,抗拒与他人接触和外出,持续至少两周以上。

(2)案主自我效能感低,存在非理性认知。

3.经济问题

(1)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家庭收入主要为父亲的退休金共计三千余元,家庭支出为母亲的医疗费和护理费、案主的学费学杂费和生活开支等共计每月需支出七千余元。

(2)案主家庭无劳动力,收入来源主要为案主父亲的退休金,但案主父亲表示不太方便处理案主母亲的事情。

(3)案主母亲后续治疗费用高,家庭难以承担。

(4)社会支持网络薄弱,亲戚朋友、邻居、社区及政府等资源未介入。

4.学业问题

(1)案主老师反馈案主近期的在校状态较差,上课有走神和发呆的情况,成绩下滑,学校与家长沟通后让案主请假在家调整一段时间。

(2)案主已申请休学一年,自述自己恐惧和讨厌考试和上课,有厌学和逃避学习的心理。

(三)需求分析

社工根据以上问题呈现及危机进行案主的需求分析,列出案主的需求表格(表1),具体见下表。

表1:案主的需求分析表

三、服务方案设计

(一)理论依据

1.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社会工作者在发现案主有疑似自残伤口后及时介入和上报情况,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结合社会支持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协助案主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为案主输入希望,帮助案主打消自残的念头。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

案主在面对问题时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求助的意愿较低、社会支持网络力量薄弱。社工协助案主扩展和运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并提高案主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案主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都受到自身信念的影响,案主的一些非理性信念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社工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树立理性信念。

(二)服务目标

1.保障案主生命安全,阻止其自残行为并协助案主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

2.缓解不良情绪和纠正非理性认知,并懂得正确认识死亡。

3.链接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4.协助案主重返校园。

(三)具体服务计划

1.对案主自残行为进行心理调适和危机干预,帮助案主打消自残想法。

2.协助案主前往就医诊断和治疗,结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技巧来缓解案主的不良情绪、纠正其非理性认知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协助案主链接资源和扩展社会支持,缓解经济压力。

4.通过医生诊断、他人反馈和社工观察等评估案主的情况有所稳定后协助案主复学,了解案主的复学困难并协助梳理解决对策。

四、服务过程

(一)流程图

(二)个案介入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服务评估,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在与案主接触前,社工向案主家人和学校老师初步了解案主基本情况。在面谈中,社工观察到案主的态度较为平淡,多处于被动回答和沉默以对的情况,表示自己不知道要怎么说和怎么做。

社工表示理解并协助案主一同梳理其需求和困难,运用尊重、接纳、真诚和同理等技巧,让案主在感受到社工的关心和帮助,逐渐敞开心扉。

第二阶段:突发!发现案主自残行为,社工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社工在面谈时发现案主手臂上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伤口,呈淡粉色,不像是自然摔伤的痕迹,案主自述由于近期的负面事件,自己的压力徒增,常常有难过无助的不良情绪,并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和哭泣绝望的行为,面对重重压力,无助的案主选择了伤害自我的错误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社工在了解到案主的困难和情况后,及时进行危机介入并上报,给案主输入希望并与案主约定不再自残。

同时,社工联动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力量,在家庭层面,鼓励家人多给予案主陪伴和支持;在学校层面,与学校老师积极沟通并关注案主的在校情况,联动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在社会层面,社工陪同案主前往医院就医,定期跟进和关注案主的服药和复诊情况,联动当地居委为案主申请医疗补贴,对案主进行定时的关心和慰问。

第三阶段:巧用社会支持网络网,初解案主母亲医疗欠费难题。

社工在收集基本资料后,协助案主梳理可利用的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并与案主一起绘制社会支持网络图(见图1),案主一边说,社工一边画,画完之后与案主一起看,引导案主思考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网络和自己可以做的努力和优势,与案主一同整理政策申请所需资料,搭建案主与居委等政府部门正式资源的沟通桥梁。

同时,社工协助案主联动家人、学校老师和众筹平台等非正式资源来缓解案主母亲的医疗欠费问题。

图1 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图

社工通过多方联动协助案主共链接资源超7万余元,困境得到基本缓解,共同助力度过难关,案主母亲的医疗费用和照顾问题得到保障。

针对其重病母亲,社工协助案主成功为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有专人护工照料,生活、医疗得到基本保障。针对案主及其父亲,社工协助案主成功申请低收入保障、助学金和生活救助,家庭经济压力有所缓解。

第四阶段:复学有困难,社工来帮手!

服务后期,在案主情况有所稳定后,社工与案主协商重返校园的规划和困难,在学费问题上,案主自述有一定的担忧。

在学习成绩上,社工观察到案主有逃避和害怕考试的情况,自述自己的成绩下滑严重,上课听不懂,与同学交流也很少,感觉自己在校没有“存在感”。社工在了解情况后与案主一起梳理其复学的困难和适合案主的解决方法,对困难进行逐步“击破”。

在学费的问题上,社工引导案主联动居委等政府部门,协助案主及其家人整理资料并申请助学金和生活救助,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在后续已经学会自己独立去申请政策资源;

在案主的学习态度和担忧上,社工观察到案主其实对校园生活有一定的憧憬和向往,但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社工在案主的放假期间鼓励案主参加课余活动并联动学校老师陪同案主重回校园散步,在指定的校园景物中引导案主回忆美好的过往,在案主出现消极想法时及时纠正并鼓励案主,同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关注,帮助案主度过上学的适应期。

第五阶段:助人自助,提高案主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个案中,社工在每个服务阶段中都积极与案主进行回顾和总结,运用优势视角肯定案主的成长和付出,并及时与案主一同总结经验,与案主探讨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肯定案主在面对困难时平和冷静的心态,并学会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的成长,引导案主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进行总结并运用到未来的生活中。

在结案回访阶段,社工了解到案主能够独立申请助学金政策和协助家人一齐整理资料和申请医疗救助政策,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摆脱困境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体现了社工的助力自助。

五、服务成效评估

(一)社工通过多方联动协助案主共链接资源超7万余元,困境得到基本缓解。

社工助力案主度过难关,案主母亲的医疗费用和照顾问题得到保障。目前案主母亲成功申请低保保障和医疗救助,有专人护工照料,生活、医疗得到基本保障。青少年成功申请低收入保障、助学金和生活救助,家庭经济压力有所缓解。

(二)成功阻止自残,协助案主疏导不良情绪。

结合理性情绪疗法和药物治疗,社工引导案主梳理非理性信念和疏导不良情绪,在发现案主有自残行为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反馈,通过陪同就医、联动家人和社区的关心和支持,成功阻止案主自残,稳定案主的情绪。

(三)协助案主重返校园。

社工协助案主梳理并解决复学的困难,陪同和支持案主逐渐进行复学适应,联动学校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为案主设定个性化的教学,成功帮助案主重返校园,在校情况稳定。

(四)案主有所成长,学会独立面对困难和联动资源解决问题。

社工观察到案主在个案中的成长较为显著,由一开始的逃避态度到现在可以独立整理资源申请助学金和协助家人申请母亲的生活救助,运用自我社会支持网络的意识提高,学会以平和冷静的理性心态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能力有所提高。

六、总结反思

(一)社工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困境青少年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多样化和逐渐递增的趋势,且困境青少年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发声”。只要社工在早期能及时介入并跟进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找出其影响因素和给予其陪伴和支持,有助于问题在短时间得到较好的缓解。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平常的服务中,我们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良好环境的营造,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要积极进行宣传,扩展困境青少年的“发声”渠道。同时,社工要提高自我的专业能力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无声求助”的青少年并开展服务。

(二)结合药物管理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对抑郁青少年认知障碍的改善。

在该个案中,抑郁青少年通过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结合下成效较为显著,并且长期保持较好的状态。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悲观失望和兴趣缺失等,严重者甚至为出现自残和轻生的行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之所以有助于治疗抑郁症的青少年,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多存在较多的认知障碍如自卑感、低自我效能感和低幸福感等消极的自我观念,理性情绪治疗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本上通过纠正其不理性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来达到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最终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三)及时梳理和总结成效,帮助案主成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服务中,社工需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引导案主梳理并总结本次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技巧,意识到自己周边可利用和潜在的资源,增强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小兰、张侃、陈雪峰主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什么是 危机事件?

出现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

危机介入有哪几个阶段?

如何将危机介入理论运用于实践?

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教你

开展社会工作危机介入

扫码拿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欢迎分享你的社工服务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