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初,我们医院的门诊量明显增加,住院患者也随之增多。我们科室有一个特点,每年开学前后就诊的孩子比较多,学期末会明显回落。疫情打乱了‘节奏’,所以彻底‘放开’后,前来复诊和初诊的孩子就很多,尤其是最近来的,都是情况比较严重的,有的已经接近病态。”兰州市三院儿少心理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赵璇介绍。
疫情期间,无法来院就诊,更多的人选择通过热线电话求助。“孩子们居家上网课,24小时面对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没办法与同龄人在一起,缺乏‘同伴支持’,因此亲子冲突以及学习问题引发的冲突也会增多。束手无策的家长们会打来电话寻求帮助,这种情况很常见。我发现,家长们的焦虑程度远远高于孩子。”赵璇说。“所有的线下诊疗在疫情中全都变成了在线上进行,我们公布了热线电话,并建立了专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群‘儿少之家’。无需挂号,家长打电话随时都能联系到我们。面对无可奈何的家长和情绪激动的孩子,我们都会引入心理治疗的技术手段,耐心疏导,尽力开解。”当疫情来临时,能传播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因此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是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疫情发生以来,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市三院又开通了疫情下心理援助热线,接线时间延长为24小时。自2021年1月26日正式开通以来,共接听热线1万余人次,主要包括由于疫情导致的现实问题引起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咨询防护措施和相关政策等。并成功处置了20余例自杀高危热线。“我们的热线面向全国,接线员全部获得了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资质,还有一部分是精神科医生。”市三院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魏春燕告诉记者。她回想起发生在疫情期间的一件往事。有一次,接线员接到了一个外地电话,打进热线的是一位30多岁的男青年,自称与家人发生争吵,并吃了安眠药。接线员了解到,因为封闭式管理,他不能出门,工作不稳定也没有收入,之前就患有抑郁症,就医也存在困难。当时,接线员发现他声音低沉,情绪低落,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绝望。接线员非常担心他的安危,在不懈努力下,男青年终于说出了自家的详细地址。因为与公安部门有联动,接线员拨打110报警,当地派出所立即行动,很快找到了男青年的家,将他送医抢救,脱离危险。后来,民警打电话说:当他们赶到时男青年已经陷入了昏迷。医者仁心,对于患者身心的双重挽救,正是精神科医生工作的意义所在。
来源:兰州日报
声明:本文已经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931-881537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