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产新冠口服药打响市场争夺战

原标题:国产新冠口服药打响市场争夺战

目前,我国新冠口服药市场已形成“3(国产)+2(进口)”的格局。除获批上市的真实生物、先声药业、君实生物外,还有超过10家国内药企对新冠口服药市场虎视眈眈。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或给火热的新冠口服药市场浇一盆“冷水”。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国内未来还有更多的新冠口服药上市,供应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未来药品降价也在意料之中。

目前,我国新冠口服药市场已形成“3(国产)+2(进口)”的格局。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未来还有更多的新冠口服药上市,供应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未来药品降价也在意料之中。(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国产新冠口服药争相上市

目前,国内已上市新冠口服药包括国产新冠口服药——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先声药业的先诺欣(SIMO417)、君实生物的民得维(VV116),以及进口新冠口服药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胶囊。

值得关注的是,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旗下的新冠口服药于近日获批上市,此后或将与辉瑞旗下的新冠口服药正面竞争。

安心医药会客厅主理人安心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先声药业的先诺欣和君实生物的民得维与辉瑞的Paxlovid是针对同一种靶点的药物,是在国外药企已经验证该靶点的药物研究对抑制新冠病毒有效的情况下,我国药企快速跟进研究生产的药物。其作为国内药企,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未来在价格上与Paxlovid拉开差距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其研发的药品虽然是新药,但由于是跟随靶点研发的,因此其研发成本或较Paxlovid大幅降低,药品价格也会更低一些。

目前,先声药业对北京市医保局的首发报价为750元/盒,君实生物旗下新冠口服药还未公布价格。君实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会在获批后立即投产,尽全力加速各项进程,尽快实现发货及落地销售,以期尽早让药品到患者手中。”

目前,仍有多款国产新冠口服药正在等待上市。安信证券研报预计,今年多个国产新冠药将在第一季度上市。目前,众生药业、前沿生物、广生堂、开拓药业均处于三期临床阶段,还有多家国内药企的在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记者表示,随着更多国产新冠口服药的入局,后来者还会有市场,但错过了感染高峰期,失去了先发优势,市场机会已经大不如前。

资本市场或“不买账”

在发布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的消息后,先声药业、君实药业的股票均下跌。

“这与药企目前的亏损情况有关。”国内某头部证券企业相关负责人金逸对记者坦言,药企前期在新冠口服药研发上投入了太多资金,综合市场分析,新冠口服药上市后,价格不会太高,药企能不能保证利润,是需要资本市场观察的。

值得关注的是,后续国内新冠口服药的供应或持续加大。君实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就产能提前做好了布局和规划,相关产品将在获批后投产,经过逐步爬坡后相信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00多家企业参与新冠药物的研发,涉及研发项目150余个。有投资者结合产能、需求计算,若今年一季度新冠口服药集中上市,那么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冠口服药的价格或降至低点。

目前,A股市场上多家“新冠概念”的企业已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均为亏损状态。君实生物表示,受在研项目及储备研发项目的投入处于较高水平影响,2022年预亏达到23.9亿元;华大基因表示,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业务发生变化;康泰生物表示,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新冠疫苗销量大幅下滑。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后续新冠口服药的市场需求也会有所回落,再加大投入的药企将面临较大风险。” 金逸说。

会陷入“价格战”吗

随着多款新冠口服药的上市,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布局该领域的企业会陷入“价格战”。

近日,国家医保局对外发布的《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提出,引导企业公开透明合理制定新冠治疗药品价格。此前,新冠治疗口服药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2个药品已经通过谈判降价正式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阿兹夫定片的医保价格为11.58元/片/3mg,3mg规格降价约35%。

君实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定价还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中,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申报及测算,形成合理定价。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民得维也将被纳入临时医保药品目录。

产能增加也是影响新冠口服药后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投入市场的真实生物旗下的阿兹夫定片在河南平顶山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未来制剂年产量可达30亿片。若按照14天一个疗程计算,足够供应超2亿名患者使用。

“价格还要和产能相匹配。供应市场的药品越多,价格自然越便宜。”金逸表示,“目前来看,已经有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的药企均有加大产能的计划,后来者或也对产能有相应的规划。新冠口服药的价格越来越低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记者 马嘉)

来源:中国商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转载自原创文章: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