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3268季【望军专栏】去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去 蔽

如果要我现在给学习下一个定义,我肯定会用这句话——

学习,是不断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就像,科学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求知与无知、证明与证伪,像事物的两面。只看事物的一面,还固执己见,拒绝该必备,就会被遮蔽而不自知。

因为人天生的自我中心,因此人之蔽,遍矣,甚矣。

去年,我受邀参加一个研讨活动,现场获赠黄教授新书《一路还乡》。

我站在旁边,看黄教授潇洒地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

卢望军女史惠存。

女史?我暗暗惊疑。莫不是“女士”之笔误?出于礼貌,我忍住了提问的冲动。

这件事后的两三天,我在又一次看到“女史”这个词语,猛然觉得可能是我弄错了,便百度一下,得到如下解释——

1.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

2.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我竟忘记了《女史箴图》这样的名画!黄教授称我“女史”,显然是取第二种含义,有赞美之意。

我竟,如此无知而且自信,以为是教授笔误了!

这件事对我认知模式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此,不敢轻易指出别人的知识性错误。如果一定要提出我自己的看法,我会斟酌着使用这样的句式: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可能这个更好;不忙着下结论,我们先查查看……在和学生交往的时候,我也是如此。

人类的知识,是浩渺的天空,我们每一个人,孜孜不倦穷尽一生,仍然逃不过坐井观天的宿命。虽然我们置身其中的那口井,井口有大有小,但毕竟是一口井,毕竟有限,因此,认知遮蔽几乎是一定存在的。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认知遮蔽,指的是由于主体存在的神经限制、个体限制、知识限制、社会限制,导致观察和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对信息的过度概括,删除和扭曲。

所谓概括,就是对事物进行属性提炼,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共性的延伸和拓展。所谓删除,就是对认知过程不符合认知模式或者主观认为不重要的信息进行过滤和忽视。所谓扭曲,就是把提取后的客观信息进行模式识别,对不符合已有认知模式的信息进行更改。

概括、删除、扭曲都是大脑主动进行的。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的自我感觉更良好。对信息进行概括,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提升我们的效率和竞争力;删除一些非必要、非重要信息,减轻了大脑储存信息的负担。这两种遮蔽,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的必须。

但扭曲,就值得警惕了。

扭曲,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模式。我们通过认知扭曲,获得内心的逻辑自洽,消除焦虑和恐惧,以求得暂时的——心安。心安未必理得,通过认知扭曲获得的心安,几乎一定不“理得”,而是——与真理、与真相分道扬镳。

认知遮蔽的破局之道,在于认知谦逊。

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边界是一种约束,就有可能慢慢趋近认知谦逊。你首先得知道、得承认你是存在认知遮蔽性的,然后,才可以获得认知谦逊——就像你得从洞穴里走出来,才知道洞外天宽地阔,别有一番好光景。迷之自信的人,永远不知道世界上有认知谦逊这回事。

有了认知谦逊,主动学习、终身成长便是必然的。

我选择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博览;其二,向高人学习。

近一个月,我读了几本杂书:《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青色极简史》《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我都是睡前读,读到睡意上来即关灯,在黑暗中回想所读内容,心安理得,每每都得一夜酣眠。《青色极简史》对“丹青”一词从“颜料”到“画师”到“史册”语义延伸的分析,让我重新思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否还有另一重意蕴;《中国传统色》重新解读李贺“塞上燕脂凝夜紫”,认为“凝夜紫”也许是天空暮色;陈寅恪分析曹操的“求贤令”,分析曹操“有才无德”的选才标准,是曹操所代表的出身寒微的官宦集团对当时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官宦集团的进攻和消解、魏晋的嬗递是两大集团的争夺与反扑……而顾颉刚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则切切实实地让我获得一种怀疑的态度。

书中的观点未必全对,而且有些知识对于别人可能早就成为常识,我真正想表达的是,这种种求知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是普适的——怀疑使人进步,迷信使人落后;谦虚使人可爱,遮蔽使人可笑;

而向高人学习,无疑是成长的快车道。所谓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也。

平常,我写了比较得意的文章或者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一个课例,从朋友们的夸赞中清醒过来之后,总会找我心目中的高人品鉴一番——不是为了求表扬,而是为了求批评。

比如王开东老师给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例写的课评,有充分肯定,更有中肯意见;比如夏立君老师指出我的文化散文《曾是惊鸿照影来》开头啰嗦,要陈言务去,迅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徐杰老师指出我的影评《张艺谋的色彩美学》有炫技之嫌,影响阅读感受;比如王良校长说我的闲情记趣类散文《捞》语言挺好,文核稍弱点点……细细想一想,还真是一针见血,使我豁然开朗。

前几天,和一个作家朋友聊我的散文创作。他说我资质不错,也肯下功夫,如果能改变一下阅读习惯,就会获得长足进步——但他又担心,改变阅读习惯可能影响教学风格。这话使我深思,也使我顿悟:作为一个老师,我的所谓“博览”,其实仍然失之偏颇,仍然是以实用性阅读为主,真正的深度的文学性阅读很少——又怎么能够写出文学意义上的好散文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近些年我深刻认识到,成年以后,那些愿意批评我指点我的人,不仅有真才,更有真情。

切记,切记。

感恩,感恩。

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所需的知识储备天然比其他学科要更广博,也就更需要我们修炼认知谦逊,以去除认知遮蔽,远离认知自负,以期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向理性和清明。

任重道远。谨以此文,与各位语文老师共勉。

卢望军,女,长沙市怡中学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岳阳市教学能手,主张“让青春课堂走向辽阔,让文本解读走向深邃”。出版个人专著《教育的温度》,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首届教师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 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上面是链接,可以点击跳转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