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引客入江”活动吸引大批游客!江门如何把“流量”变“留量”?

粤A、粤B、粤C、粤E……傍晚时分,邑家人山水四合院门外停满了不同地区牌照的小汽车,门内则座无虚席。该店经理梁先生告诉记者,在《狂飙》效应的影响下,淡季不淡,日均前来就餐的食客达数百人次之多,其中不少都是外地来的。

喜迎首批千人团!江门游持续“狂飙”

上周,我市启动“引客入江”活动,10多家规模以上旅行社组织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广西、福建、香港、澳门以及省内各地市的首发团游客共1200余人到我市参观游览,有力地带动了本地消费。从自来客到组团游,再到组团过夜游,我市不断利用《狂飙》的热度,大力推动江门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发展。

“狂飙”游热度不减

擦亮江门旅游的“招牌”,助力本土经济发展,基础看资源,发展靠人气,更重要的是把游客留在江门。自《狂飙》播出以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江门。如何让外来的游客流连忘返,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启动“引客入江”

带动文旅市场回暖

“大家看这边!1、2、3,茄子!”2月21日,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前,首发团一行游客开心地进行大合照。我市启动“引客入江”活动,迈出了从自来客到主动引流的坚实一步。

首发团一行游客开心地进行大合照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文飞介绍,《狂飙》的热播让取景地江门热度飙升,本次活动得到各大旅行社支持,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社会反响良好。“首发团只是开始,接下来将陆续有旅行社组织旅游团来到江门,‘引客入江’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陈文飞说。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先去赤坎华侨古镇和开平碉楼,明天再过蓬江历史文化街区打卡!”2月28日,来自广州广之旅的导游黄锐新对刚抵达江门的游客说。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

记者发现,与此前旅行社自发组织的江门游线路不同,本次活动的线路涵盖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景点以及《狂飙》多个取景点,以两天游、三天游为主,游客大多来自外省,致力于留客在江。“我们鼓励招揽游客的旅行社至少安排在江门住宿一晚或者两晚,一方面可以拉长旅游线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江门;另一方面则可以进一步带动酒店、餐饮等附属消费。”陈文飞说。

“满房!”这是活动以来古兜泉峰江门记忆酒店负责人韩家峰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自开展‘引客入江’以来,许多游客过来找我们订房,江门游的热度仍在延续,近段时间入住情况非常理想,周末更是异常火爆。”韩家峰说。

“狂飙”元素满满的新市路

来自福建的黄女士是《狂飙》剧迷,看到旅行社推出相关线路,立马报名来江门感受镜头里的风景。几天下来,她认为江门这座城市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骑楼、规整热闹的墟顶老街、水埠头的青石板梯都让她印象深刻。“当地的美食也很不错,我一定会推介亲朋好友到江门玩。”黄女士说。

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周传艳表示,“引客入江”活动预计吸引约两万游客游玩江门,这是落实2月2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关于“奋力建设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工作要求的有力措施,也将助力江门文旅市场迅速回暖、加速发展。

《狂飙》热度依旧

江门出招留住游客

然而,《狂飙》的热度不止于此。

在《狂飙》的带动下,其取景地热度也“一路狂飙”。以《狂飙》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为例,1月14日至2月14日以来,其周边共吸引游客约121万人次,平均每天3.78万人次。许多自媒体、网红自发来到江门有关取景地打卡、报道。可以说,《狂飙》之下,江门的热度一直高企,没有“退烧”的迹象。

《狂飙》所带来的热度,江门都接住了吗?

“人是来了,但很多没能留住。”蓬江区鼎麓民宿的老板侯先生坦言,近段时间以来,虽然《狂飙》所带来的热度不减,各大打卡点人头攒动,但很多游客打个卡就走了,留下来进行住宿消费的游客不多。中国策划研讨院执行院长陈荣彪也表示,《狂飙》带火了江门,但有的游客只是到蓬江历史文化街区三十三墟街等取景地打个卡就返程,从“引客入江”到“留客在江”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作为《狂飙》拍摄地,三十三墟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留客在江”,不仅可以让游客从知江门到懂江门,更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促进本地文旅市场发展。对此,政府有关部门也看在眼里。

今年2月,《江门市开好局起好步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0条”)正式印发。“20条”提到,江门将开展“引客入江、留客在江”活动,2023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派发5万张面值100元的住宿消费券,通过投放补贴,使文旅市场“动起来”,吸引游客到江门打卡、住宿。

为发挥旅游线路的整合拉动作用,进一步吸引自来客、散客留在江门,提升文旅消费质量水平,市文广旅体局策划推出世遗文化深度游、观鸟赏花生态游、滨海度假休闲游、乡村民宿体验游、中医温泉康养游、五邑家宴美食游、红色教育研学游等7条精品游线路,以我市重点景区为节点,将沿途美丽乡村、特色民宿、本土美食等资源串珠成链,主题鲜明,并融入当前热门的《狂飙》元素,供广大前来江门自驾游或组团游的消费者参考。

“狂飙发现江门之世遗文化深度游”线路视频

“给我两分钟,带你走进真实‘狂飙’地……”2月24日,市文广旅体局通过“江门文旅”“江门日报”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了第一条精品游线路视频,“狂飙发现江门之世遗文化深度游”线路视频截至目前已经收获10万+浏览量,超过8000次分享以及过千点赞数。与此同时,市文广旅体局还打造了江门文旅“狂飙号”主题巴士,直播打卡《狂飙》中的江门取景点,吸引了大批网友观看。“接下来,我们将推出一系列主题旅游线路折页,其中包括《狂飙》主题的线路,并结合‘三八’妇女节,抓住女性游客游览偏好,计划推出‘观鸟赏花生态游’线路,特别融入《狂飙》同款盆菜宴,继续保持江门文旅网红热度。”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江门,很用心!”

来自广西的游客罗先生指着青年广场上张贴的《狂飙》游手绘地图,竖起了大拇指。他认为,地图方便了游客了解附近可以打卡的旅游景点,一次过体验完,不留遗憾。

打卡手绘导览图

在市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为方便游客游览参观,蓬江区白沙街道结合启明里历史街区的旅游、餐饮点,绘制出一份“跟着《狂飙》走、打卡百年老街”的手绘地图,放在青年广场附近多个显眼位置,把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让游客随时可拿着地图指引,走遍整个历史街区。另外,交警、公安、城管,部门、街道等多部门齐发力,各司其职加强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以良好的市容市貌、安全有序的环境迎接游客到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

做好“留客在江”

专家建言献策

电视剧《狂飙》已经完结,而江门游的“狂飙”仍在路上。实际上,对于游客来说,到江门旅游不是简单打个卡就能满足。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引客入江”和“留客在江”的双向奔赴,是摆在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要实现‘留客在江’,关键是增加游客逗留的时间。”江门交通国旅总经理容柏钊一语中的。他表示,有研究表明,游客在一个地方逗留至少1至1.5小时,才有可能带动消费。而要增加游客逗留时间,沉浸式的体验必不可少。

借着《狂飙》热,赤坎华侨古镇吸引了八方游客

容柏钊表示,对于很多人来说,旅游并非只是观光式旅游,更多是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骑楼仍然住着居民,这一“活着”的历史文化放眼全国都是难能可贵的。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江门的起点,政府相关部门可增加更多生活化场景和景区化场景的设计,打造更多沉浸式场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中国资深城市和景区文旅营销策划专家郑泽国则表示,在历史文化街区,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可增加很多非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增加活动的丰富度。“文旅、城市规划等部门,要有一颗年轻的心,要懂年轻人。”陈荣彪还表示,即使是深厚的历史,也需要用现代、年轻的方式去呈现,因此,在互动、沉浸、体验等方面应下足功夫,在穿越和交相辉映中,实现“留客在江”。

《狂飙》周边 郭永乐摄

“留客在江”,还应在串联点线面上多花功夫。

郑泽国认为,可整合老街周边3至5公里范围内的吃喝玩乐文旅资源,增加游客逗留的时间。政府相关部门还可考虑与企业合作,在老街周边投放一批共享自行车,方便自由行旅客在周边景区游玩。通俗地说,游客走累了就可能坐下来喝东西,玩的地方多了才可能留下来住宿过夜。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周家亮摄

陈荣彪则认为,“留客在江”的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可以遵循“刺激消费”的原则,既要打好“文化牌”,更要善于串好“点与线”,如将“成熟商业圈”三十三墟街与“历史文化圈”旧城区、“休闲娱乐圈”启明里、“特色餐饮圈”咖啡街与美食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等地点串联起来,做到白天人山人海,夜间车水马龙。

“要‘留客在江’,关键是要有可吸引游客留下来深度游玩的项目。”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表示,刚升级改造的侨博馆就是一个这样的项目,但要充分满足各种层次游客的游玩需求,今后还可以在市区周边开发更多让游客前来打卡、参观、游玩的景点与项目。当然,这些配套并不限于市区,可以把各县(市、区)的资源都利用起来,推出“旅游套餐”。

图源:赤坎华侨古镇

对江门文旅市场非常熟悉的郑泽国语重心长地说,当前,江门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应把《狂飙》热度作为抓手,在全国各地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如在机场、华东地区等重点区域,大胆宣传,争取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

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邝积康表示:“当下,江门要从旅游主要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热门目的地转型,要把握这个机遇。我们将按照‘高位谋划,统一规划;国资做强,民资做大;对内整合,对外联合;既做加法,也做减法;和谐发展,主客共享’这40个字,打造真正过硬的旅游目的地,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江门力量。”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如何让持续不断的流量转化为“留客在江”的驱动力,江门仍需久久为功。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陆沿任 李银换

责任编辑:徐蓓蓓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