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党员干部“干”字为先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无论是年轻干部刚刚接触新领域的不熟练,还是老同志的一时疏忽,都是正常的工作节奏,既不要陷入自我怀疑的“旋转门”,也不要就此为自己打上兢兢业业的“休止符”。对于工作中的失误,要摆正心态看待,思考做法对待,成为“净化器”式的党员干部。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党员干部要进步,就不能被“畏错”情绪夺了坚、夺了赤,而是应该时刻保持敢担当、能担当的精神。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羽翼,使得“遇见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躲着走”的现象层出不穷。遇事不敢发声甚至不想发声,这样不仅会愧对自己的良心和初心,更会逐渐失去党和人民的信任。党员干部要拿出魄力,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将问题看做对自己干事创业的一种磨炼。只有不畏错,才能“净化”思想,才能在多管多盯多干中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

改错容易,但善改错并不易。善改错是一种能力,党员干部想要真正看清问题、办好事情,就离不开这种能力。我们总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并不是在提倡有勇无谋的硬闯、毫无方向的硬干。换言之,党员干部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要着力提高自身素养与眼界,要能透过问题看本质,既要有能主动围绕发展目标来规划前景蓝图的能力,也要时刻保持对事态状况进行深度分析的干劲。党员干部要“净化”自我,就要善于改错,从“深”处看问题,从“实”处干工作,从“细”处抓突破。

如果党员干部在解决问题之后不懂得反省总结,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陷入同个问题反复出现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党员干部来说,对于新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思路堵塞的地方,那么如何去打通这些堵点?这就需要我们多学多记多反思,从工作的框架到细节的打磨,从大致的轮廓到落实到实处。把每一步走稳走实,让每一步都能有针对性的、精准的在头脑中“复盘”,多去自纠自查,时刻注意工作中已经出现的或者是存在潜在可能的“杂质”。党员干部要在反思中下点“绣花功夫”,不做“差不多先生”,才能助推自身务实“净化”,在工作上见真章、有所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