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5岁就业门槛的背后,你忽略了这个真相!

原标题:35岁就业门槛的背后,你忽略了这个真相!

过去代表着年富力强的35岁,如今竟成了职场中一道很难跨越的门槛。

前段时间,一工厂招工,人们挤在一起排着队,突然一个大喇叭响了起来:“86年以上的后可以走了。”

一个平淡无奇的大喇叭的一句话,却喊出了多少中年人的职场困境?

事实上,在卷出天际的这个时代,职场35岁门槛在最近两年愈演愈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更是在今年两会期间呼吁破除大龄歧视,再度引起网络热议。

为何?因为35岁门槛,像一把刀,它戳痛了中年人的心,也戳破了5亿职场中年的人生困局。

有人感叹:“65岁退休,35到65岁中间这30年要饭吗?”

更有人唏嘘:生我时嫌多 ,我生时嫌少,上班嫌我老,退休嫌我小,终究是80后扛下了所有。

生活太难,情何以堪!

不论是政策优惠、就业求职、婚育观念等等,35岁似乎都是道坎,有的是硬性规定,有的是约定俗成。

好像35岁有一道无形的门,走进去了便“隐入尘烟”。

如军人、公务员、运动员等,解放军作战部队在到达营长之前、非作战部队在到达连长之前,35岁是最高服役年龄。

35岁的硬门槛最普遍的认知是公务员报考。虽然今年的招录带来了积极信号,很多地方响应地方号召,已经打破了“35岁及以下”年龄门槛限制,将年龄调整到了40岁。

但是作为求职的人,还是难免悲观,举个例子:

假如你今年38岁,另一个人32岁,你们的学历能力都相当,那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谁呢?

婚育观念里的35岁也很神奇:到了一定年龄尚未婚配的年轻人被催婚,往往一开始需要和长辈激烈辩论,但在斗争了几年后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突然有一天长辈不再唠叨催促了,朋友也不再热心介绍对象了。

而此时,这位年轻人大概就在35岁。

从生理上来说,35岁并不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转衰的开始,全球范围内中年危机往往也是在四五十岁才逐渐显现。

收藏家马未都曾说:“人最好的日子是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这二十年是你的黄金时期,你要做事、干什么,都是这二十年。”

35岁,褪去年少的青涩,积累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是一个人心智和精力最为丰沛的时期。

但是,这些道理只限于书面,也就是说,在用人单位的概念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35岁就是道门槛。

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当前求职市场上,本身年轻劳动力就供过于求。

新一代年轻人学历变高、成本更低,这进一步推高了整体与35岁以上劳动力相比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在面对中年人时有更高的选择成本。

中国近二三十年来产业结构高速发展,这让新的主力产业对劳动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体力、心力、学习迭代能力,这就使的年轻人成为了更合适的劳动。

一句话概括就是:太卷了!

第二,由于经济形势的趋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

去年郑州富士康招工难还历历在目,如今的情况是工人过剩、不再招工,这变化之快可真是难以捉摸。

目前职场上普遍认可工人供大于求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订单减少——

2023年我国出口的主要伙伴是东盟、欧盟和国外,三者累计占中国出口的小一半。而今年,据3月2日商务部表示,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近40%。

而另一方面,国外、国外等国一跃而上,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和建厂成本,抓住了原本属于我们的外贸订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逐步向国外、国外尼西亚等地转移。

就业嫌老,退休嫌小,当代人压力重重。

早前就有报道,我国或将从2025年起,正式开始实施退休政策,直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30多岁的年轻人都一岗难求,遑论低龄老人就业。

在线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职业,大多都是保洁、保安、停车场管理员、照护师等基础岗位。

虽说职业无贵贱,但是这样的职业规划还是让很多人充满恐慌感。

即便是这些岗位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薪资差距也逐步增大。

在出生人口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地方不断鼓励就业,然而现实却是,无数人一岗难求。

很多人说,中年危机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挑战,早已经超过了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只不过,中国这个群体是最庞大的,占总人口的38%,粗略统计约有5.3亿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全世界包括在一些发达地方,因为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加快,用工危机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局势,于是各行业的就业年龄歧视已经有所改观。

事实上,35岁从来就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标准,更不应该成为将他们拒之门外的“门槛”。在工作能力、态度等方面,35岁及以上的合格职场人并不会输给更年轻的任何一个群体。

马云35岁创办公司巴巴;梅西35岁七度当选世界足球先生;任正非43岁创办华为……

所以,我国也应该跟上世界的步伐,打破“35岁门槛”,破局求新!

如何破局?目前没有最优解,只能谈一点个人建议。

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大势所趋,只靠法律和制度去制约企业打破“35岁门槛”也并不现实,因为这里面有许多可操作性。

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面,结合多种措施和政策,多维发力去改变这一职场困局。

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对中年以上员工进行再培训、再就业、职业转换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推出相关的就业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聘用年龄超过35岁的人员,提高其就业保障和福利待遇,从而缓解35岁门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用人单位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仅仅看重年龄。同时,应该加大对年龄歧视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制裁力度。

同时,企业也可以推出一些鼓励性的政策,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等,帮助员工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适应不同职业的需求。

对于个人来说,不能被动的等待政府和企业的“救助”,提升自我尤为重要。

首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在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龄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个人也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退休计划。不仅要注重事业的发展,还要关注养老保险和理财等问题。实现职业发展和养老保障的良性循环,每一个人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和满足感。

此外,个人可以通过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包括自主创业、跨界转行等方式来增加就业机会。

比如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可以靠着积累的人脉和资金,在一个行业积淀的经验和技术。开个小公司,或者开超市,办厂,开民宿、奶茶店、餐饮……

不愿意承担创业风险的,可以选择相对低门槛的行业,开滴滴,跑代驾,外卖小哥等,工作辛苦一点,但混个温饱还是不难的。

生活的期望值,其实有很多层级的标准。

这些选择,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也为5亿人的困局铺划出一条条有无限可能性的道路。

35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滞不前。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只有始终让自己保持竞争力,才能安全渡过中年危机。年轻时的佛、丧、平,都是在给自己今后的人生掘墓。

请永远相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请永远相信,绝处必然逢生!

魅力非凡的你看完后有什么真知灼见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