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秒懂科普 | 核医学诊疗的“灵魂”: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是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行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核医学诊疗的“灵魂”。

放射性核素如此重要,那如何从种类繁多的放射性核素中选择呢?或者说是什么样的放射性核素才能满足核医学诊疗呢?

01

用于核医学诊断的放射性核素应具备

以下性质:

衰变方式

SPECT显像理想核素应该单纯发射γ光子或X射线(Tc-99m单纯发射γ射线);

PET显像核素通过β+衰变单纯发射正电子,正电子在组织中湮灭辐射放出两个能量相同、方向相反的γ光子,被PET显像仪探测(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光子能量

适合SPECT显像的光子能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Tc-99m:140keV);

PET探测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显像。

有效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要能够保证放射性药物的制备、给药和完成检查过程。

靶/非靶比值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尽可能满足在靶器官或组织中积聚快、分布多,而在血液中和非靶器官或组织中清除快,达到靶/非靶比值高的特点。

02

用于核医学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应具备

以下性质:

衰变方式

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和α衰变。

射线能量

从治疗角度考虑,射线能量越高越好。

有效半衰期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较为理想。

靶/非靶比值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靶/非靶比值越高越好。

01

诊断方面

利用放射性药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不仅可以在体外获得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信息,还可以获得其血流、代谢、功能甚至是分子水平的信息,助力疾病的早期诊断。

02

治疗方面

利用放射性药物在靶组织浓聚的特性,以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射线近距离照射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能利用其所标记载体的生物学特性反映病变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能够更早期、更特异洞察疾病分子层面的信息,同时还可利用它的射线能量准确杀伤肿瘤,目前已成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的有力手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