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C929真的只能靠自己了!伊尔96复产——成了压死CR929的致命稻草

C929真的只能靠自己了!伊尔96复产——成了压死CR929的致命稻草

近日,由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自主生产的首架伊尔96-400M远程宽体客机正式下线,这不仅标志着在西方国家不断制裁下,俄罗斯依靠自身力量成功完成了其航空产业链的“复活”,同时也意味着包括民航、军用特种领域在内,俄罗斯将不再受到任何国家的制裁和打击,真正实现了100%的自主化发展。

伊尔96作为苏联解体前自主研制的大型远程宽体客机,整体定位和大名鼎鼎的“空中女王”B747远程宽体客机一致,但因为苏联解体等原因限制,伊尔96虽然整体较为优秀,且安全可靠性相比早前苏制客机也提升了不少,包括俄总统专机都采用了伊尔76作为基础改装平台,但因为其未获得美欧适航认证,所以商业市场表现并不顺畅,自1993年交付运营以来,到2009年停产,只生产交付了几个独联体国家。

但近几年因为西方国家的不断制裁打压,俄民航业和航空制造业受到了巨大挑战和阻碍,为此2016年俄罗斯正式启动了伊尔96远程宽体客机的“复产计划”,而近日成功下线的首架伊尔96-400M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俄制裁, 同时也从另外层面意味着伊尔96-400M远程宽体客机,成了压死中俄已经合作多年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致命稻草”。

全新下线的伊尔96-400M相比之前的伊尔96-400最大的区别就是机身长度增加9米,使得最大载客量达到370座级,同时更新了座舱和航电系统,使得其驾驶人员数量从早前的3人缩减到2人的国际标准,而且发动机也进一步升级成油耗更低的PS-90A3航发,最大飞行航程超过8000公里以上,整体性能方面更占优势。

为何说伊尔96-400M的复产,成了压死CR929的致命稻草:

1、CR929从2016年宣布中俄联合开发,直至今日仍然未看到原型机下线,而且在此期间,俄方多次传出消息打算退出,特别是在CR929双方承担的研制项目中,中方已经早在2019年就成功下线CR929前机身,但俄方承担的超临界机翼、PD35航发一直未能下线,这就导致CR929远程宽体客机整体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红色部分中国研制、蓝色部分俄罗斯研制

2、伊尔96-400M虽然是四发大型宽体客机,但其定位和已经全面停产的波音B-747远程宽体客机基本一致,而且在载客量上还要大于后者。因此对于俄方而言,虽然四发布局相比现如今主流的双发布局存在着油耗大等缺点,但伊尔96胜在采购运营成本更低,比同级别双发宽体客机单位飞行成本低1000美元/时以上,而且安全性更高、起飞潜力更大等优势,这是包括CR929在内的双发客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3、相比依然处于扑朔迷离的CR929而言,伊尔96-400M眼下已经成功下线,其100%的俄罗斯制造,不仅使得后面量产更为方便、改装为军用特种载机平台也更为方便。

而且保证了伊尔96-400M的量产,就等于保住了俄罗斯在大型宽体客机领域的制造实力,以及背后数千家配套航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相比更先进的CR929而言,伊尔96-400M虽然油耗大,但优点也不少,特别是其对于俄罗斯的航空产业发展、以及其非常低的事故率,是要更为稳妥的选择。

当然从另一层面而言,俄罗斯就算真的退出CR929项目,我国自己承担C929的研制、量产项目,其实对于我国而言也是有很大好处和帮助的,因为这样我国就能从一开始真正掌握大型远程宽体客机的全部技术资料,为后面我国开发更大体型航空器奠定基础。

而且从当前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虽然眼下俄罗斯还未正式对外宣布退出CR929项目,但我国却早已在全面布局C929的国产之路,比如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脉动式生产线技术,早已为C929的宽体机身试产、以及后期量产奠定基础优势。

同时包括C929核心的大推力航发,我国自主研制的CJ2000航空发动机核心机也早已在2020年顺利点火成功,其整体研制进度只比C919装备的国产航发CJ1000A慢一年多。而现阶段C919计划换装的国产航发CJ1000A已经装配在空中试车平台进行实际飞行测试,预计最快2025年前后就会换装到C919上进行实际飞行测试。

那CJ2000估计最快也会在2026年前后装机试飞,毕竟CJ2000所需的大流量核心机我们有了、大尺寸碳纤维复合叶片、高温碳陶瓷涡轮叶片等核心技术我们都已经有了,只待集成试飞装机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