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粤语趣谈:“卜佬”“捞松”“无厘头” || 李海明

卜佬

广府地区称呼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为“卜佬”,这是一个带有歧视的称谓。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叫农民、乡下人为“卜佬”。

“卜佬” 的由来有二种说法:

一、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广州郊区有一农民挑菜到广州市区卖,一帮小朋友搞他的档口,该农民发起火来,举起担挑吓唬小朋友,“你哋再搞,信唔信我卜穿你嘅头啊哪?” “卜”广州话是从上或高处打下去的意思。从此,广州人就把这些土头土脑的乡下农民叫“卜佬”。

二、僰人,(“僰”,粵语发音“博”)。中国古代西南部一少数民族,被后人称为濮人。据史料记载,僰人擅于种植水稻和荔枝。秦末汉初时期,该部落中八至十九岁的男童很多都被卖到中原内地为奴,受逼于农业耕作,时称“僰僮 ”或“僰奴”。所以有学者认为近代的“卜佬”源于“僰奴”。

广东人称成年男子为佬,有时含有轻蔑的意思。一般在“佬”字前加上职业:如猪肉佬、司机佬、泥水佬、收买佬;加上地域的:乡下佬、外江佬、高州佬、香港佬、美国佬,用在家庭的:大佬、二佬、细佬,用于形容的:衰佬、寡佬、傻佬、高佬、懒佬、有钱佬、咸湿佬等等。

经查阅有关文章,獠是西南古民族,现在的壮人还称自己为僚人。广州称成年男子为“佬”,亦曰“獠”。獠有两种读音:liáo和lǎo。也就是说,广府俚语“佬”的本字应是“獠”,后来才简化成“佬”。亚洲国家老挝,曾名寮国,也是源于獠的两个读音:lǎo和liáo。

那么“卜佬”的“卜”是什么意思,查了有关文章,原来“卜”同“濮”的古音是相同的。“卜佬”,其本字是“濮獠”。前面所说的僰人实际上就是濮人。岭南沿海的疍家,曾受社会歧视,过去也称“濮獠”(卜佬)。

捞松

两广地区讲白话的人把外省人叫“捞松”,有人认为是不友善的,是一种略带歧视、略带贬义的称呼(类似香港人称呼内地人为“大陆仔”)。当然这要看说话的语气,并非全都是贬义,如果是恶恨恨的说,当然自己也就听得出来了。

那么,“捞松”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有二个说法。

说法一。其实,“捞松”一词原本并无带有岐视的,反而是一句友善的称呼。据说,以前北方人来广东做生意,一般都很有礼貌,称广东人为“老兄”,而广东人也用普通话称他们为“老兄”。但广东人讲普通话发音不准,把“老兄”的“老”字讲成了“捞”字,“兄”字讲成了“松”字。从此以后,就把外省人统统叫成“捞松”了。

说法二。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广州,许多地点有解放军驻扎,市民按民国时代称军人为“老总”“长官”等。部队战士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叫“老总”“长官”不合适,以后不要叫“老总””长官”,叫“同志”吧,于是有部分市民以“同志”称军人。后来首长认为同志也有些不妥,说咱们叫市民老乡,让他们叫咱们为“老兄”吧,这样亲切些。于是市民见了战士都以“老兄”称之,由于市民没几个会讲普通话的,发音不准,讲下讲下,“老兄”就变音为"捞松",以后外省人就有了一个雅号:“捞松”了!因广东人习惯称成年男子为“佬”,就把讲普通话的南下朋友叫“捞松佬”。一般来说中年以上的男人叫“捞松佬”,中年以上的女人叫“捞松婆”,后生仔叫“捞松仔”,后生女叫“捞松妹”。再后来又演变成减少了一个“松”字,叫成“捞佬”、“捞婆”、“捞仔”、“捞妹”了。

“捞松”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最多是带有一些调侃,后来渐渐演变成为贬义。习惯上,“捞松”指广东以北省份的人,而客家人、潮汕人就从来不被认为是“捞松”。到现在“捞”又成了“讲普通话的”或“北方的”的代名词,如“捞话”、“捞鞋”、“佢有嘀捞”等等。近几十年又将“捞松”称为“外江佬”或“北佬”。

如果寻根问祖,不管是讲白话的,客家话的,潮汕话的,大家共同的根都在中原。从这个意义看,大家都是“捞松”,只是“先捞后捞”的不同而已。如果没有历朝历代的捞松南下,也就没有今天的广东。

无厘头

“无厘头”是广府地区的一句俗话,近三十年最流行。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令人不可思义,没什么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广州人话斋:唔啦耕,牛头唔搭马嘴。

从其概念和内涵来看,“厘头”即“来头”,因为粤语中的“厘”和“来”近音,显然,“无厘头”就是没有来头、没有由来、莫名其妙之意,即“无准则、无分寸、乱来”,由此引申出戏说、搞笑等义。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使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另一说是在晚清时期,鸦片盛行。人们在抽鸦片的时候有时会说“无厘瘾头”(抽得提不起什么兴趣),久而久之就略去“瘾”字而变。

还有一种说法是顺德的方言,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行,冇鬼用。

“无厘头”又写作“无哩头”。“无厘头”这个词,其本字应为“莫釐头尻”。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莫釐”和“头尻”。

“莫”字,是不、没有的意思。“釐”的意思是:道理、治理。因此,“莫釐”两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没有道理、搞不明白、莫名其妙。

接下来是“头尻”两字,“头” 自不用说,“尻”(音kāo)字原意是发育到一半就停止的尾巴,即脊椎骨的末端。未长成之尾谓之“尻”,长成之尻谓之“尾”。后来尻这个字被引申为屁股和脊骨末端的意思。在这里,头和尻就是一个对照组,表示一头一尾,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因此,“莫釐头尻”即是形容人或事分不清次序头尾,毫无逻辑。

后来“莫釐”慢慢就演变成了“无釐”,“尻”粤语音“敲”,很多人误读成“gau1”(音鸠),而“gau1”又与粤语粗口字“𨳊”同音(“𨳊”男性生殖器官)。为了文雅,就成了“无釐头”。再后来因为「釐」与「厘」是相通的,就简化成了“无厘头”了。

现在人们一般把无厘头视为庸俗的搞笑,但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就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给人以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亦诙谐亦荒谬的喜剧效果,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本质上是对现世无奈发出了一种强烈关注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消解。它的出现,就是在用荒谬去回击荒谬,用荒谬来诠释悲凉。

香港影星周星驰以他独特的喜剧风格,让无厘头文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图文无关)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老之惑 || 莫依慈

走进客家人的大世界 || 袁东艳

西关的卖武佬 || 南太井蛙

郑裕彤与周大福(培华群贤谱)

欢迎赞赏作者

欢迎关注本号

欢迎赐稿,与众同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