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施行下,如何做好内容合规?| 政策解读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修订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国家将进一步细化互联网广告相关经营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措施。

在《办法》中,明确对内容营销、弹窗广告、直播带货等互联网广告形式进行监管规制。互联网内容平台、游戏平台、直播平台将产生什么影响?众多商业模式下的广告,又该如何实现“广告合规”?

针对广告合规相关问题,数美科技首席内容合规专家陈太锋对《办法》中的新规进行梳理与解读。

内容平台推荐商品应显著标明“广告”

KOL种草推广,在内容平台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营销方式。KOL群体拥有巨大的粉丝量,对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内容创作者往往是有商业目的,他们往往以种草为名义进行推广。由于广告标志不清,消费者难以分辨推荐内容是否属于广告,部分品牌方和KOL存在不规范的营销行为。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有72.4%的消费者表示受过虚假种草的影响。种草攻略变成营销手段,分享好物的初衷改变。随着种草乱象频发,“虚假种草”相关话题也得到了较高的曝光度。

《办法》第九条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合规解读:新规把种草文/软文/测评文等附上购买链接的营销内容定义为广告,并且把打标的义务归属为广告发布者,对平台而言,如何高效识别广告内容并进行合规监管,将迎来挑战,同时广告发布者与广告主的权利义务如何平衡?也是面临的问题。

游戏平台不得误导用户点击、浏览广告

近年,我国网络游戏行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截至去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审批通过512款游戏,类型涵盖移动端、客户端、游戏机等多个领域。游戏平台百花齐放,满足不同层次玩家的需求。

行业形势虽向好发展,广告乱象在其中尤为突出,由于游戏平台的营收往往来自于广告,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不顾用户体验,使用恶俗、欺诈、虚假的广告曝光方式,强制用户点击、观看广告,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办法》第十条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第十一条规定,不得欺骗、误导用户点击、浏览广告。

合规解读:进一步明确,负有确保“一键关闭”责任的主体为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同时严格规范欺骗误导用户点击浏览的广告,实践中,弹窗广告、欺骗误导用户点击浏览广告的情形层出不穷,影响大量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网络的体验。

直播平台营销人员纳入广告监管范围

根据CNNIC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7.51亿,占网民整体的70.3%。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5.15亿。

网络直播业态在去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商直播业态日趋成熟等方面。电商直播业务成为传统电商平台营收的重要抓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主播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等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商品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直播方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法承担广告主的责任和义务。
直播间运营者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服 务的,应当依法承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责任和义务。
直播营销人员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服 务的,应当依法承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责任和义务。
直播营销人员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 证明,构成广告代言的,应当依法承担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和义务。

合规解读:明确网络直播推销商品或服务,构成商业广告的同样承担广告主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所有互联网主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过对于什么时候“直播活动”会被认定属于商业广告?值得商讨。

从本次新规看,广告审核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对审核人的审核经验、敏感度都有较高要求。建议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广告内容的监管,增加人工审核环节等,可以有效减少广告乱象。

数美科技护航互联网广告生态健康发展



《广告法》的施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互联网平台广告乱象进行打击和惩处。建议相关互联网平台应负起主要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更好地营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生态环境。

数美科技作为在线业务护航专家,致力于用AI技术解决在线业务中广泛存在的风险挑战。针对广告乱象问题,数美旗下天净内容审核产品,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内容识别,实现高效、准确、全面覆盖的违规广告审核过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