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异宠“知多少丨食人鱼

(来源:天津海关12360热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nattereri——

"异宠“知多少

食人鱼

—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

食人鲳,也称食人鱼、水虎鱼,在分类学上均隶属于脂鲤科、锯鲑脂鲤亚科。锯鲑脂鲤亚科共有9属,按食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半寄生等。肉食性的食人鲳,正名红腹锯鲑脂鲤( Pygocentrus nattereri ),即纳氏锯脂鲤,臀点脂鲤属(Pygocentrus)鱼类。

形态特征

颈部短,头骨特别是腭骨十分坚硬,体呈卵圆形,侧扁,尾鳍呈叉形,属可食性的鱼类。体呈灰绿色,背部为墨绿色,腹部为鲜红色。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以凶猛闻名。雌雄鉴别较困难,一般雄鱼颜色较艳丽,个体较小,雌鱼个体较大,颜色较浅,性成熟时腹部较膨胀。

成熟的食人鱼雌雄外观相似,具鲜绿色的背部和鲜红色的腹部,体侧有斑纹,有高度发达的听觉。两颚短而有力,下颚突出。牙齿为三角形,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能持续觅食,而强有力的齿列可引致严重的咬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生活习性

食人鱼主要栖息在主流或较大支流的河床宽广、水流湍急处,对水质要求不严,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为22-28℃。成鱼主要在白天活动,中午会到遮蔽的阴凉地休息,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小型鱼类、腐肉为主,有些相近种(如阿唐巴齐鱼)只吃水果和种子。生活属性可简单分为群居性和独居性。群居的时常几百上千条聚集在一起,最小六七只也可成群,能同时用视觉、嗅觉和对水波震动的灵敏感觉寻觅进攻目标。但是它的视力较差,靠铁饼一样的体形区分同类。

独居性食人鱼一般个体较大,性格较为害羞,一般不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大的生物,也没有攻击人的记录。

群居性食人鱼的体型小,但性情却十分凶猛残暴。 智商在脂鲤目中较高,捕食时会先攻击猎物的尾巴和眼睛,等其游不动了才会一拥而上分享猎物,即使是大型动物也会先攻击最薄弱的肩部。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

食人鱼有一个独特禀性,就是只有成群结队时才凶狠无比,一旦离群或数量少时就会变的很胆小。如果它们不饿,即便将手伸入水中,它们也不会攻击甚至在角落里缩成一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主要分布

食人鱼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南美洲的中南部河流,亚马孙河、库亚巴河和奥利诺科河是其主要产地。已发现的食人鱼有30多种,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圭亚那、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都有发现的纪录。

食人鱼又分为尖头和圆头两大属。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只有个别几种,如红腹(又名卡巴拉,卡氏锯鲑鲤)、黑斑红腹、黄腹、胭脂等,其中以胭脂水虎最为凶悍,有“水虎之王”的美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繁殖特点

繁殖期时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树根上,卵具黏着性,一次可产上千颗的卵。亲鱼会有护卵的行为,受精卵在9~10天之后孵化,河水的泛滥会影响其繁殖的成功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代表物种

红腹食人鱼

红腹食人鱼,学名纳氏臀点脂鲤( Pygocentrus nattereri ),臀点脂鲤属(Pygocentrus)鱼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水流平缓地段、湖泊和浅滩处。食人鱼的名声享誉全球,虽然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的食人鱼袭人事件是由群居红腹食人鱼引起的,实际上它们却是原产地著名的食用鱼和游钓鱼类,也可作为观赏鱼。

红钻食人鱼

红钻食人鱼,学名桑切氏锯脂鲤( Serrasalmus sanchezi ),为锯脂鲤属(Serrasalmus)热带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秘鲁帕卡亚河、乌卡亚利河等水域。因性情凶猛成为食人鱼类群中知名度较高的品种,而在原产地,这就是一种普通的游钓鱼类。

黑色食人鱼

黑色食人鱼( Serrasalmus niger )是锯脂鲤属(Serrasalmus)水虎中的代表品种,一般栖息于主流、较大支流、河流宽广、水流湍急处,凭借血红的眼睛、压迫的体型和响彻世界的凶猛成为水虎爱好者的入门及必备鱼种之一。

胭脂食人鱼

胭脂食人鱼,学名迷人臀点脂鲤( Pygocentrus piraya ),臀点脂鲤属(Pygocentrus)鱼类,主要分布于圣弗朗西斯河流域,体形可达50厘米左右,凭借身体上遍布缤纷的色彩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销路最好的食人鱼种类之一。

黄钻食人鱼

黄钻食人鱼,学名暗带锯脂鲤( Serrasalmus spilopleura ),是锯脂鲤属(Serrasalmus)的热带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马代拉河、申谷河、巴拉圭河、巴拉那河等流域,凭借美观的外形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观赏鱼种。

巨黄食人鱼

巨黄食人鱼,学名委内瑞拉臀点脂鲤( Pygocentrus palometa ),为臀点脂鲤属(Pygocentrus)淡水鱼类,以库亚巴河流域为主要分布流域,产地大部分与红腹食人鱼重合,但是群体数量并没有红腹食人鱼量大,体型也算是食人鱼种类中的大个子。

包头食人鱼

包头食人鱼,学名下锯脂鲤( Catoprion mento ),是下锯脂鲤属(Catoprion)的唯一物种,以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和巴拉圭河为主要分布区域。包头食人鱼属于特殊的食鳞性,凭借特殊的摄食行为,不会立马造成其他鱼种的死亡,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性鱼类。

金钱食人鱼

金钱食人鱼,学名端棘锯啮脂鲤( Pristobrycon Careospinus ),锯啮脂鲤属(Pristobrycon)鱼类,主要分布于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流域。鱼身下颌区域呈红色,头部呈银橙色,其他区呈绿橙色,鱼鳍呈鲜红色,是一种体长可达17厘米的捕食性鱼类,以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红翅食人鱼

红翅食人鱼,学名斑鳍锯啮脂鲤( Pristobrycon maculipinnis ),锯啮脂鲤属(Pristobrycon)鱼类,以委内瑞拉南部的阿塔卡为河为主要分布区域。整体呈椭圆形且成年后体长可达24.8厘米,有着银色的体色,身体上遍布黑色圆点,鱼鳍呈橘色。

印第安武士食人鱼

印第安武士食人鱼,学名格里氏锯脂鲤( Serrasalmus geryi ),锯脂鲤属(Serrasalmus)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和托坎廷斯河流域。生活习性是喜欢独居且领地意识较强,是一种外形突出和色彩鲜明的观赏鱼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主要危害

撕咬猎物,伤及人类。在原产地亚马孙河流域,成群的"食人鱼"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中的人吃掉。巴西人称其为"皮拉尼亚",意思是"割破皮肤的",印第安人常将其牙齿当小刀来用。在中国,"食人鱼"咬伤饲养人员和养殖爱好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适应性强,造成渔业减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食人鱼"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的"食人鱼"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适宜其繁殖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打破原有生物链,破坏现有的鱼类区系,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且会对渔业生产造成损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海关提示

根据《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

备注: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 :动植物检疫处、天津河西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作者:徐甲旭、孔丹丹、李世姣

校对:高建、林宇

审核:张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