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超强台风“杜苏芮”“卡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近期,台风 “杜苏芮”“卡努”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登录福建省晋江市时,“杜苏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达到了超强台风的等级。8月2日,“卡努”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也达到了16级,逐渐向浙江中部至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台

不过,“杜苏芮”“卡努”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这就要从台风的命名说起了。

01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首先要做一下说明,台风其实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热带气旋。从广义上讲,我们会把 西北太平洋南海上中心风力 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从狭义上讲,只有上述区域中心 风力12~13级强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上中心风力12级以上的一般称为飓风)。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太会严格区分“台风”和“热带气旋”这两个词。所以接下来为了符合大家的习惯,我们还是统一用“台风”这个说法。

对于台风,人们是有专门的命名方法的。在20世纪早期至中期,日本气象厅会自行给台风起一个4位数的编号, 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表示台风顺序号。

后来,咱们国家在给台风命名的时候也采用了这套方法。比如在中央气象局的网站上,能看到“杜苏芮”前面有4位数的编号2305,意思就是2023年形成的第5号台风。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那台风的名字怎么就从一串数字变成了“杜苏芮”“卡努”这样的名字呢?

在20世纪中期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的台风会以美国军方给它们起的名字作为非正式的名称,这些名称一般是人名(最初全部为女性名字,后来也引入了男性名字)。

在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开始, 在西北太平洋形成的台风,要用更加“亚洲”一些的方法命名。

组成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称,这140个名字组成一个台风命名表。台风形成之后,就按照命名表的顺序,依次命名。也就是说, 台风的名字是在它们形成之前就定下来了,台风自己没得选。

信息来源:中央气象台《ESCAP/WMO台风委员会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表注释(2022年起执行)》,制图:科普中国

这些名字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比如中国大陆提出的10个名称分别是 海葵、银杏、风神、杜鹃、木兰、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

而这次轮到的“杜苏芮”是韩国提供的,虽然听起来像某个小姑娘的名字,但实际上是韩语里 “鹰”的意思;泰国提供的名称“卡努”则是“菠萝蜜果”的意思。

02 台风也会被开除?

当然了,台风命名表里的140个名字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在一些情况下,台风是会被除名的。

绝大部分的除名是由于 某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比如2002年的台风“露莎”,在日本、韩国、朝鲜造成了4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38人死亡,因此被要求除名。2006年的台风“榴莲”,在菲律宾、越南、泰国造成了超过上千人死亡,它也被要求除名。

台风在被除名之后,原先命名的国家可以提供新的名字进行取代。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当然了,除了造成严重的灾害会被除名,还有一些原因也会被要求除名,比如美国提出的名称“库都”, 因为发音上跟太平洋西部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语中的一些不雅词汇有关,于是被改为“艾利”。

另外,香港天文台在台风委员会第38届会议上认为之前提的“欣欣”和“婷婷”这两个名字 没有亚洲特色,申请将它们除名,最后替换成了“白海豚”和“狮子山”。在2014年,日本提出的“清松”(Sonamu)也因为 发音接近“海啸”(Tsunami)被要求除名。

当然了,无论台风名字听起来再怎么柔弱,都不能忽视台风的威力。 在台风来袭期间,大家要注意做好防范,紧闭门窗,尽量减少出行。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原公众号。

作者:科学边角料 科普团队

审核:信欣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排版:圈圈

投稿邮箱:reading-wuhan@qq.com

👣

更多好书尽在 阅读武汉微信出版商城

推 荐 关 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