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团建引领 校地共建丨为青春做加法,让实践更多样

为团结引领在澄大学生参与基层事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作用,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团江阴市委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有效途径,建立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交互式需求清单,由团市委负责全盘促活,形成常态化结对机制,激发大学生在基层一线创新创造的活力。

01

多维联动,在资源寻求上做加法

针对如何与高校取得联系问题, 一是发挥团市委联络功能。加强与周边高校对接联系,积极走进学校,探讨在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领域合作意向,充分展示江阴优势,积极促成高校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二是激发团干部青春动能。赋能团干部,引导鼓励团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乡镇、企业、条线、青年人才等资源,联系能够联系的高校,紧密沟通,达成一致,签订校地共建协议,促进共建共享。 三是依托大学生牵线搭桥。在澄大学生结合需求,主动联系对接团市委、镇街或村(社区),通过大学生两头联系,架起校地沟通桥梁,助力校地合作事宜开展。

02

多点发力,在学生凝聚上做加法

针对如何让大学生知晓并参与基层事务问题, 一是积极加强校内宣传。用好高校团委、高校院系团委及大学生会等各类平台,广泛宣传江阴各村(社区)大学生暑期实践需求清单,给予大学生充分选择机会和空间。 二是广泛开展假期实践活动。开展“澄就未来 扬帆起航”优秀学习家乡行、大学生暑期勤工助学“阳光行动”等,发挥江阴共青团品牌项目的广泛知晓度,吸引在澄大学生到村、社区报到,参与基层工作。 三是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由团市委联系高校,提前谋划,收集大学生实践岗位需求。村(社区)结合重点工作,设置大学生实践岗位,尽量实现人岗需求一致,促成大学生到村、社区参与实践。

03

多管齐下,在价值体现上做加法

针对如何让大学生实践取得实效问题, 一是成立组织。成立在澄大学生临时团支部,将在澄参与社会实践的团员大学生纳入支部管理,进一步明确组织纪律,正常开展支部主题团日活动,增强大学生政治意识,时刻保持先进性。 二是实施项目。项目化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以“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青春助力社区治理”“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为抓手,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网格治理、乡村美化、电商助农等活动,凝聚大学生青春力量助力江阴发展。 三是汇报总结。组织大学生做好实践活动收尾工作,通过汇报演出、分享心得、优秀表扬等形式,充分认可、感谢大学生的实践付出,总结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成果,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校地合作良好局面。

关注团团

给你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