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临汾:汾河谷地治理吹响攻坚号角

(来源:临汾环保发布)

原标题:临汾:汾河谷地治理吹响攻坚号角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二氧化硫指数连年递减,浓度均值(小时值)已降至个位数;

清洁取暖连年改造,全市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清洁能源取暖全覆盖;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钢铁焦化产能持续压减,汾河谷地重污染企业相继退川入谷、退城入园;

…………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汾河谷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以更高标准推动污染防治攻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压实部门企业责任,紧盯重点精准管控,严打环境违法行为,有力确保了全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稳步提升。

治管结合

同向发力

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以综合指数4.94、同比下降7.1%的成绩,首次退出全国“后十”和全省末位,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成功“退后十”成果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敢打必胜、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和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不懈努力——

自我革命,优化产业布局,源头降污环境增容。我市按照“总量控制、入园入区、退川入谷、减量置换”的焦化布局原则,控制全市焦化建成产能,实现建成产能只减不增,对兼并重组、产能整合、上大关小的产能,打包置换大机焦项目,继续推进重污染企业向环境容量大的区域转移,进一步削减平川区域工业污染排放量;按照“产业集聚、装备提档、排放达标、产品提质”钢铁布局目标,实施产能减量置换,稳妥推进全市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在科学压减钢产能的同时,有力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靶向发力,推动行业治理,治污能力日新月异。我市加压推进重点行业深度减排治理,全市保留的4家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部具备超低排放能力,3家焦化企业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工程改造,11家水泥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家水泥企业完成工程改造;大力实施“创A退D”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节能、降耗、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努力实现污染减排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合力攻坚,凝聚各级力量,综合施策硕果累累。在市能源局牵头下,我市已于2022年11月15日全面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任务,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9月启动了针对散煤、秸秆焚烧的晨查、午查、夜查行动,扎实开展散煤禁燃、露天禁烧巡查,并在采暖季前,加密了检查频次。印发《临汾市2022年扬尘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了施工工地、道路、物料堆场、工业企业和市区扬尘整治等5方面措施,重新提升确定了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措施,明确了市区道路分区域和周边公路“以克论净”考核标准。市城市管理局出动3万余人次,地毯式反复排查市区重点区域餐饮油烟治理情况,先后对1647家餐饮单位进行督促整改。2022年9月,市交通、公安、生态环境三部门启动路查路检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拆卸国六重型燃气车后处理装置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控制了重型燃气车排气污染;2022年11月,市生态环境局又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启动了“零点夜查”行动,通过在移动源污染管控方面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有效缓解了运输车辆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突出重点,强化工业管控,夏秋冬季平稳“渡峰”。针对夏季臭氧污染,我市早谋划、早部署,1月初组织专家对全市涉挥发性有机物的216家企业,逐一、逐工序、逐点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现场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全面压实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责任;同时,在臭氧浓度升高时期,我市对26类行业、2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实施避峰生产、错时作业管控,有效压低臭氧峰值,全年臭氧浓度179ug/m3,同比下降9.1%,改善率排全省第二;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我市编制了“一方案两清单”,将全市16类行业纳入错峰生产管控,2315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管理,统筹专家、部门、地方合力,开展全天候调度管控。

重拳治污,严打环境违法,高压态势持久不衰。市生态环境局以督察执法为抓手,全年执法行动不间断,先后组织开展了夏季监督帮扶、高排放高耗能企业执法检查、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等一系列执法检查行动,以强力的高压执法震慑,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各项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扭住关键

探索创新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为了打好打赢这场关乎民生的硬仗,我市决心坚定,行动更加有力。

2022年以来,我市紧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防治污染的“临汾经验”——紧紧扭住“治、引、管”三个关键,做好做实三篇文章。

“主动治”,我市以工业减排为核心,完成了焦化、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正向引”,我市重点开展了“创A退D”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48家企业达到B级及以上绩效水平,享受到国家对优质企业生产发展的政策红利;同时,按照绩效评级,实行差异化管控约束,企业主动投入治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调度管”,我市成立大气指挥部调度中心,组建5个大气专班,全年不间断开展预警、日常、应急三级调度,采取科学分析研判、及时发布指令、跟踪督办落实、整改反馈通报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凝聚了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一大批污染问题隐患得到精准高效解决。

秋冬季是大气污染管控的重点时段,我市科学制定治污举措,精准研判治污短板,统筹协调治污力量——

工业企业治理扎实有效。我市狠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管控,针对不同企业,按照其污染物排放水平及所在区域,分别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确保错峰生产期间减排达标、环境治理达效。

移动污染源监管持续强化。我市不断加大运输车辆管控力度,优化“大气污染防治绿色示范区”通行措施,引导监督过境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绕行;采取“人防+技防”措施,多部门持续联合开展车辆运输污染专项检查;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力度,加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公务车辆“油改电”进度,在市区建筑施工工地大力推行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加强市区交通道路疏导管控,提前做好高峰时段、高峰路段的交通疏导预案,减缓拥堵情况,减少尾气排放。

面源污染管控力度加大。我市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全面推进市区周边道路及场所硬化、净化、绿化工作,加密吸尘式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频次;持续开展控煤减污,常态化开展散煤、燃煤设施、柴火“三清零”检查,既要确保禁煤区无煤化、无柴化、无烟化,还要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加大露天禁烧攻坚力度,严格落实县、乡、村、组网格化监管职责,综合利用网格巡查、无人机航拍等手段,不间断开展巡查,有效杜绝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树叶等行为。

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有力。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每日会商、提前预警、联防联控、协商减排、差异管控、监督帮扶等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响应;各县(市、区)科学指导工业企业实施污染减排,夯实“一企一策”应急减排措施,真正起到降频削峰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4,同比下降7.1%;优良天数219天,同比增加25天;重污染天数5天,同比减少6天。

以人为本

守护蓝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空气质量的改善,老百姓有着最切身最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境好,生活好,心情自然好,这样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7月8日清晨,市民李世杰与朋友相约来到市区汾河文化生态景区锻炼,“迎着朝阳拥抱蓝天,心情格外舒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6月6日至9日,省委书记蓝佛安深入我市隰县、蒲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和翼城县调研时指出,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谋划推进汾河谷地环境综合治理,走好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锚定省委书记蓝佛安提出的“在汾河谷地环境综合治理上走在前作表率”,我市将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谋全局、谋长远、谋根本:

——在产业结构上,坚定不移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退川入谷”,为工业转型腾容量、腾空间;

——在能源结构上,推动实施“霍州-洪洞-尧都”乏汽长输供热项目,着力解决市区及周边冬季散煤根源问题;

——在运输结构上,以创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为契机,先行先试,实施重型运输车辆氢能更新改造,同步推动制氢、储氢、加氢产业发展,聚力打造移动源减排全省范本,为全市经济绿色崛起、转型发展打好基础;

——在城市环境治理结构上,优化城市道路清扫,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持续整治餐饮油烟,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以生态优先,建锦绣家园。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用实干加巧干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模样。

文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超

图 刘超 魏华 闫锐鹏

部分图片由晋南钢铁集团、闽光焦化提供

来源 :临汾日报

点亮在看,告诉更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