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非遗有“礼” | 西双版纳城市记忆——傣族织锦技艺

(来源:西双版纳旅游资讯)

非遗文化伴手礼

——傣锦

傣族织锦技艺

傣族织锦是傣族先民原始劳动的产物,是傣族造型艺术最早期的表达方式之一,经历了从实用到工艺艺术的发展历程,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鬼神崇拜、佛教信仰等精神生活,都与傣锦密切相关。

傣族手工织锦技艺,是傣族人民上千年的编织技艺和审美观念的结晶,体现了农耕时期傣族社会和家庭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傣族女性,历来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温柔善良、体态婀娜多姿著称。劳作之余,她们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融入生活必须品——傣锦的编织之中,创造出了高洁的荷花,婷立的槟榔、吉祥的孔雀、庄重的大象、威严的麒麟、圆润的蕨菜、祥瑞的龙凤、庄严的佛塔亭阁等多姿多彩的生动图案,用于表达人们的精神需求。

傣锦是傣族先民劳动的产物,是傣族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展现了傣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艺术,充满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织工精巧,手法独特,图案别致,构思巧妙的特点。

傣族织锦用途

傣锦的用途广泛,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傣族妇女不仅要织出一家人穿着的布料,织出具有花纹图案的筒裙,而且,还要织出垫单、幔帐、被面、门帘等生活用品和嫁妆,以及作为装饰品的挎包等。在今天,傣锦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除了制作传统服饰外,还制造出了抱枕、杯垫、茶席等等新产品。

傣锦文创产品

傣锦文创系列产品,它以湛蓝色为主色,体现初始傣族人民发展植物染色,以板蓝根为原料染出蓝色,首先体现历史文化和背景,接着整个系列以白蓝两色融合,傣锦图案为元素,在视觉上体现出庄重、文雅、安静。给人们带来舒适、心静的感觉。

产品介绍

傣锦八角花系列伴手礼

傣锦文创围巾

傣锦文创围巾,以傣锦图案为元素结合真丝和羊绒为原料,重点突出围巾上“八角花”方格图案。这种图形也叫“团结花”是傣族人民智慧的反映,体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西双版纳傣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是文化的生命密码。

传承人:艾惠花

企业名称:西双版纳聚匠非遗文化传播交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5012139767

傣族服饰

傣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发髻盘绕于头后,紧身长袖上衣和修长的花筒裙是傣族服饰的重要特征。其服饰特点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审美价值,使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折射出了傣族的风情、风俗和智慧。傣族是一个对服饰文化十分重视的民族。鲜明的民族服饰特色就是傣族民族特色文化的一种体现。

产品介绍

傣族服饰传统技艺流程包括:染线、手工织布、裁剪、制作、整烫五项工艺,制作精致繁琐。上身服装淡雅朴素,纯手工制作剪裁,基本使用相同料质的布料、花色品种的服装样式等,背面胸前缝入各色花边,外面穿紧身短衣圆领窄袖襟,襟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蓝色等;下身喜欢穿绯色紧身筒裙,直齐脚背色彩亮丽,用丝绸、缎、锦纶等材料缝制,腰间系一根传统工艺精细的银腰带,筒裙紧紧裹住身体线条勾勒更加流畅。与清迈傣族的传统通肩袖款式不同,由于国内傣家的织布机尺寸、面料等条件与古代傣族的条件有所区别,现代所制的傣装大多使用了改良版的裁剪袖,这种衣袖柔韧性不足,但所需的面料更少,且更加贴身。傣家男装一般为领襟袖衫,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近现代领襟或襟袖衫巾改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绸裤。傣族服饰丰富的色彩取自于傣族人民眼中的万物,天空的蓝、江水的绿、百花的彩…傣族人民将眼前美丽的色彩都穿在了身上。孔雀华丽的尾翎也是傣族人民服饰中重要的一部分,傣族人民与孔雀的关系密切表现在方方面面,傣族是鲜花与孔雀环绕的民族,这种密切在服饰文化上的渗透有着最为直观的体现,孔雀的图案常存在于傣族服饰的裙边、领口、下摆、袖口,直至今日,提起傣家文化,许多人心中还是会浮现出身着孔雀尾一般美丽的衣裙与孔雀争奇斗艳的傣家少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传承人:婻茜丽铂媓

企业名称:铂欢傣

联系电话:15969173122

非遗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格外脆弱,它们精致、特别,却快要被遗忘,我们能做的,是不要让它们太快进博物馆,让这些非遗技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体会它的魅力。

-END-

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

监制 | 隋剑飞

审核 | 李斯娜

编辑 | 李晓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