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旱震理论到底准不准?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原标题:旱震理论到底准不准?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8月6日凌晨,山东德州发生5.5级的地震,这是当地28年以来首次发生超过5级的地震,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5年的苍山5.2级地震。

因此地震刚刚发生就冲上了热搜,北京、天津等地都有震感。然而地震之后,各种谣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各种“大神”又是根据云层,说震前有所谓“地震云”的出现;又是根据郯庐地震带来预言地震;甚至有人打着官方旗号,扬言某地还要发生地震,言语之间的风格,仿佛不信他就亏了。

但最后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都纷纷出场辟谣,表示云层的形成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的,与地震没有关系。所谓郯庐地震带也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因为根据专家们的分析,本次德州地震并不发生在郯庐断裂带这个主要断裂带上。至于官方旗号的扬言,就更是纯粹为了造谣而造谣,非蠢即坏。

在各路“大神”中,那个“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理论又被人提了出来。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所谓的旱震理论到底准不准?今天我们就来揭晓答案。

旱震理论

所谓旱震理论倒不是网友们随便想的理论,这个理论最早出自我国地质学家耿庆国。耿庆国可不是什么泥腿子人物,他师从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曾在北京地震队和国家地震局工作,是正儿八经的地震学家,他最出名的就是曾经成功参与预报出1975年7.3级的辽宁海城地震。我国因此能够有效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了损失,这种案例全球迄今为止还只有这么一例,耿庆国也因此成了震惊中外的名家人物。

耿庆国是怎么预测这次地震的?这就要说到他的旱震理论了。

耿庆国认为地震是与气象有关系的,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影响气象,因此能够从一些气象中分析地震的发生。比如震前1到3年,震中区以及附近广大地区出现大面积旱情,实际上就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引起的气象变异。因此可以据此来预测地震。

这个理论的研究是耿庆国分析历年地震数据和气象数据的结果。根据他的分析,若是6级以上地震,那么震区1年到3年半前会有旱情,而若是1年以内发生,则是小震。若是旱情两三年后才震,那就极有可能是大震。

这个理论是不是看着还挺有道理的?事实上很多地震都能跟它对上号,比如去年发生的6.8级泸定地震,在此之前四川地区就遭遇了1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德州地震实际上也能联系起来。这么说来,旱震理论真是科学预言?实际上这个理论隐藏了各种取巧的方式。

广阔的旱区定义

旱震理论中,对于旱区的定义其实非常大。按照理论原文来说,旱区的定义实际上是以全年降水量与往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来定义的,我们暂且称这个百分比为a。

对我国西北(不包括新疆)、华北、中南、华东地区而言,a小于或等于79%就算旱区;而对于西南、东北和新疆地区来讲,a小于或等于89%就算旱区。此外,对震区的范围也有定义:6级地震震前旱区范围是25.2 万平方公里,7级则是43.2万平方公里。

很多人对这个范围没有概念,举个例子,我国著名的江浙沪地区加起来才21.9万平方公里,6级地震的旱区范围就比这还大。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城市发生旱情,那么300公里外的另一城市出现地震,也算旱震理论正确?这种大范围的画圈,使得这种理论很容易站住脚,因为样本大了,事情自然会发生。

长时间的预测区间

另一个取巧的方式就是旱灾后的1到3年的预测区间。我们以曾发生大地震的汶川为例,在1900年到2013年期间,汶川有58年处于旱情或者旱情后的3年,一旦有地震发生在这58年内,就能证明旱震理论正确?许多人借此吹嘘,表示汶川地震前1年,周边的确出现了旱情。但问题就在于这套理论时间长度包含太长,误报率非常高。

按照耿庆国: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理论,其误报率会超过95%。事实上在预测辽宁海城地震以后,耿庆国一度成为地震相关领域的权威人物。然而此后他填报的地震预测,误报率接近100%。

这从历年的数据来分析也可以看出猫腻。自1900年到201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大陆地区一共发生142次6级以上地震,符合旱震理论的仅有79次。而这79次还大多得益于其广泛的地区和时间范围,这还是从大震去找之前的大旱。

而如果从旱情去找大震,这个数据将更难看。因为在此期间,大陆地区一共发生1297 次堪称大旱的事件。(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算多次),但最终1到3年内发生地震的仅有38次。

据了解,全球每年都会发生数百万次地震,其中6级以上少说也有数百次,7级以上有数十次。因此无论干旱不干旱,我们都可能遇到地震,旱震理论是基于对往期理论的总结,它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一些地震也能跟它对上号,这是很正常的结果。但放在精准预测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具有极大的误报几率。因此我们不能盲目根据旱震理论去预测地震。

然而说一千道一万,旱震理论仍然具备价值。

旱震理论的价值

提出旱震理论的耿庆国是2008年的“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多年来他始终尽自己的努力,对地震进行中期预测。包括之前提到的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大地震以及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在这三次大地震之前数年,耿庆国都提出了相关区域可能有大震的预测,这对我国的防震减灾也有很大的帮助。据他老人家所说,这些年的努力都是为了周总理当年的一句话: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人口这么多的国家,攻不破这点怎么能行啊。

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属于中期预测,但对临震预防的作用并不大。以汶川大地震为例,耿庆国2005年就开始预测这个区域可能有大地震,具体发生的时间无法预测。对此,我们不可能在2005年就把相关区域的人全部迁走,只能说提前有一些准备,在真正来临时也不会显得匆忙。因此旱震理论是有价值的,它对我们预防地震灾害有一定的指导性。

现在的科学界认为多圈层之间实际上是会互相影响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等圈层,它们都有一些互相作用,但具体作用的大小规模、产生的现象,科学界都还没掌握。

旱震理论与其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倒不如说是大震之前有较大几率有大旱。事实上现在的研究表明连续的大旱灾害将使得地下水减少,而水在地质运动中会有一定作用,可能影响地震的发生,但这种影响的因素比较小,因此说大震之前有较大几率有大旱比较准确,但反过来就不准确了。

此外如果一个地区刚刚遭受大旱灾害,其本身是比较脆弱的。这种脆弱不是说地质层面,而是说人文社会很脆弱,人们才刚刚度过一个灾害,如果再来一个大地震,对该地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在相关地区提高预防意识避灾减灾,也是合理的做法。

结语

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地壳震动或震颤现象。它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引起的,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的地质断层活动。地震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上传播,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土地滑坡、火灾以及人员伤亡。

因此我们也期待能够掌握预测地震的方法。然而目前除了旱震理论可以做到模糊的中期预测外,只有在地震发生后、横波还未到达时向可能受灾区发送预警信息,也就是著名的地震预警软件。国内大部分安卓手机已经预装了这种软件,通常来说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10秒左右发出强烈提醒,对我们的防震减灾的作用非常大。也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早日掌握更好的预测方式,让人类免于这种天灾的苦难。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